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写诗的方法采风中如何捕捉诗材的特点(采风诗歌)

导语:写诗的方法:采风中如何捕捉诗材

诗词创作不可闭门造车,宜深入生活,到社会上、自然界中去寻找诗材。外出采风,就是一条途径。所以,采风的目的就是找诗材进行创作。但在采风过程中,面对纷繁的事物、景象,我们有时却无可适从,不知如何在采风中捕捉有创作意义的诗材,导致采风回来,一无所获。那么如何采风中捕捉诗材呢?

一、从时令景物中觅诗材自然界中,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景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是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描写的滁州早晚和四季的不同景象,很有借鉴意义。所以,我们每到一个地方,先寻找季节、时序的代表性景物,将这此裁剪入诗即可。

如杜牧《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杜牧到山中采风,当时正值秋季,所以他选择了时令景物——比春花还红艳的枫叶,把秋天写得比春天更美。

再如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于夏天到西湖采风,西湖景物繁多,皆美不胜收,但他却只写莲叶与荷花,正是因此荷花是当令景物。因此,采风如能捕捉当令景物来写,才能写出特别之处。但捕捉当令景物不可太多,多而变杂,读之反而不深刻。

二、从特有景物中觅诗材。每一个地方,都有其独特之处,如果能捕捉到其独有景物来写,就能达到“写一处像一处”的效果,不会泛泛而谈。

如王士祯《真州绝句》:

江干多是钓人居,柳陌菱塘一带疏。

好是日斜风定后,半江红树卖鲈鱼。

王士祯到真州江边“采风”,此诗捕捉是江边渔家景象,柳陌、菱塘、红树、卖鲈鱼,都是渔村特有景象,与别处极不相同,读者一目了然,便知写的是真州江边。又如刘禹锡的《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到洞庭湖“采风”,先从“湖光秋月”入笔,把“湖”比作“镜”和“白银盘”,把君山比作“青螺”,都是抓住洞庭湖特有景物来写。所以,在采风过程中,不可泛泛而写,到这里也写一些花花鸟鸟,到那里也写一些花花鸟鸟,这句诗放在某处合适,放在另外一处也合适,这样就不好了。

三、缘情取景觅诗材。

写诗有时触景生情,即看到景物而产生情感,进而创作。但有时,是因此有某种情绪,然后在自然界中选取相关景物进行抒写。有时我们是带着某种心情去采风,所以采风过程中可以根据心情选择景物进行创作。

如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是带着忧国伤时的心绪来登高“采风”的,所以他找到的诗材都是“风急”“天高”“猿啸哀”“落木萧萧”“长江滚滚”等凄清的秋景,这是他故意挑选的,皆为抒情服务。

又如王维的《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同样是秋日出游“采风“,王维的心情是闲适轻松的,所以取景都”清风“”明月“”竹“”莲“等清雅美好的景物,与杜甫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四、点面结合觅诗材。

“点“在这里是指具体的某一景物,面是指总体景物概貌。采风时,我们可以总的概括一下所要写的景物特征,再以此寻找同类景物进行创作,这样主旨才会鲜明。

如戴昺的《夜过鉴湖》:

推蓬四望水连空,一片蒲帆正饱风。

山际白云云际月,子规声在白云中。

戴昺夜过鉴湖写了这首诗,首句写“四望水连空“,是总写,是“面”;接着便分述从”水“到”空“之间的景物,先是水上”蒲帆正饱风“,接着是水边的”山“,山际的“白云”,再者就是云际的“月”,最后是云中的“子规声”,这些都是“点”。

再看李白的《送友人入蜀》: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此诗首句总写蜀道“崎岖不易行“,是”面“,而下面第二联正面写蜀道之“险”,第三联反面写蜀道的胜景,一正一反两个点分述,突出蜀道的特点。在采风中,有的只是一味描摹景物。需要注意的是,写景是为抒情服务,如果单纯描摹景物,而没有寄托情怀其中,是没有意义的。你的景物写得再美,如果没有感情,也是无法打动人的。

当然,在采风中,除了写景抒情,还可以事抒情。采风中发生的有趣的、有意义事件,或见到的特别的人,都可以成为诗材。如袁枚的《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袁枚外出采风,看到一位牧童捕蝉,便根据这件事,写了这首诗,很有儿童情趣,这也是很好的诗材。杨万里的《宿新市徐公店》中的“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雷震的《村晚》中的“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王驾《社日》中的“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都是捕捉了人物、事件作为诗材。

总而言之,诗材不外乎“景、事、人、情”四字,只是看我们要从哪一方面入笔而已,但四者须“情”为“帅”,无情则如“无帅”,那么所写的“景、人、事”,便是“乌合之众”,终不可取。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