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教育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导语: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和解决出路是什么?

晨羲

中国教育问题的根源是教材和教法问题。教材内容应该回归本源,突出语文在各学科中的基础地位,尤其是小学阶段,大部分时间应该学语文。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以中华优秀经典传统文化,每个孩子都要把四书五经读100遍,趁着孩子记忆力最强的时候,把这些经典的人类文明成果的结晶装在腹中,腹有诗书气自华。

经典,也可以说是“原典”,也就是古今中外原创大师的著作。经典是古圣先贤用他们生活的历练,总结出来对我们每个人都有用的道理。

中国历经千百年岁月淘洗,流传下来的经典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学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是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开展诵读语言凝练、意境高远、富有哲理的经典诗文,把传统优秀文化的种子播撒到孩子幼稚的心田,让孩子成长的根深深扎在民族文化的沃土里,有利于他们提高文化素养、为学能力,培养敦厚好学精神,陶冶高雅情操,提升人生境界、道德修养,领悟为人处世之道,锻铸健康人格,从而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迪其智慧。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其重要特色是发自人性,超越时空。不管是要承继自我传统,还是要吸收外来文化,其简捷的进路,便是直接从各民族的“经典之作”中,去汲取其民族的文化源头活水。尤其中国的经典名著,不论是《四书》、《五经》,还是《百家》、《唐诗》、《宋词》,流传久远,都具有开朗涵宏的气象与优雅高尚的情怀。经典是人文理想的荟萃,是民族智慧的源头。经典教育是根基教育,能帮助孩子奠定五大人生根基,即:语文根基、人文底蕴根基、好习惯根基和高尚道德的根基、记忆力根基。 

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孩子聪明,先修大脑高速公路——大脑神经网路。大凡有杰出成就的人,都有一项能力——超强的记忆力。

提升记忆力,成为理解力的基础。

大脑高速公路——大脑神经网路的宽度和密度决定决定记忆力的强弱。而修高速公路的最佳时间是13岁以前,越早越好。

大脑生理学家们发现,儿童的智力和性格在0—3岁间就完成了60%,这三年是大脑发展的黄金时期,孩子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3—6岁间完成了80%,6—8岁间完成了90%,8岁以后的发展则渐趋缓慢,到13岁左右,大脑发育最关键的敏感期就结束了。

如果我们不能把握住关键时期,那么当他们年龄越大,启发、培养他们就会越费力,效果也就越差!

为什么?没有记力。没有记忆力,头脑空空,导致没有理解力。没有理解力,思维迟纯,从而丧失发现力、创造力,丧失求知欲、探索欲。可以说,记忆力是一切基础的基础!

那么怎么才能拥有记忆力?只有一个方法——修高速公路!怎么修高速公路?背诵!教育的原点是背诵记忆。背什么?人类最高智慧结晶——经典。

脑神经科学研究表明:背诵记忆不仅不妨碍理解力,反而成为理解力发展的基础,而旋律、韵律又可增强记忆,让记忆不仅止于短期背诵效果,而且能透入心灵深处。

幼童时的心智特色,是善于直觉、记忆,而不善于思辩、理解,故此时应让他多记诵有深度的文化素材,酝酿日久,待其长大,人生经验逐渐丰富,理解力自然成熟时,即可触类旁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儿童本是乐于念诵乐于反复的,尤其是团体的朗诵,抑扬顿挫,琅琅书声,与唱儿歌无异,学习是一种愉快的事。

语文、英语、音乐、美术等人文类的学科的学习是高度笼罩低度,要从最难的学起。每一个孩子只要在小学阶段装下了十几万字经典,就为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二三年级不要开设数学课,改为珠脑心算课。因为13岁以前的孩子特点是形象思维,整体吸收,他们的最大本领是背诵记力,而不擅长理解分析。现在20以内的加减法,6岁的孩子要学一年,而放在10岁只要一个星期,大大浪费孩子的生命。著名数学家苏步青,就曾经建言小学一、二年级不要开设算术课。

数理类学科是逻辑思辨,必须循序渐进,由低度到高度。数学不面过早学,把节约下来的时间给语文。“两弹一星”的科学家都是在十四五岁以前才开始接触数理学科,著名物理学家、力学之父钱伟长,考大学时数理化英语总分20分,但并不妨碍他成为物理学家。

数理化是术,语文是本,本立而道生。至今无人超越的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父亲是数学教授,可他并不着急让孩子学数学,尽管孩子数学很有天赋,而是在孩子打基础的阶段,请来历史系的老师教读《孟子》。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说:“三十岁后,我做人处世全靠孟子。”他说他幼年时所背的《孟子》,在成年之后,居然成为他做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换言之,孟子的话在他心中形成一套价值系统,每当他面临人生的重大抉择,都会提供明确的答案。因此,影响他最深的,并不是他所专长的物理学,而是两千多年前孟子的思想。

类似杨振宁、钱伟长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值得我深思的是:我们的基础教育究竟要给孩子打下怎样的基础,什么才是真正的本?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我们究竟要给孩子的心灵什么食粮?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包括父母)不能疏忽的大事。对于我们的孩子,早期给他以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真的是很关键的问题。

语文是文化的载体,是一切学习的基础,语文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小学以下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不只是中国,全世界从古以来语文教育老早就摸索出一条路了,而且实践得非常有效,一个人只要读三、五年的书就可以读几千年的文章。

唐晓敏说,成人应该读最好的书,中小学生也是一样,也需要读最好的书,而且,基础教育尤其需要把最好的东西提供给孩子。不要考虑,小学生对这些东西能够理解多少。真正好的东西,人是会用自己的一生来理解的,但这些东西必须尽早接触。他说现代中国教育没有资格批判“死读书”,中国几千年的教育传统是背诵经典,接触中国文化中最重要、最出色的部分,今日的语文教育将这些抛弃,选一些没有什么价值,记不住也不值得记的东西。

鲍鹏山说,让孩子学习那些垃圾的语文课文,就是在浪费生命。他说,我经常去中小学学校做演讲,我就问校长和老师一个问题:我们把孩子从小学一年级送到学校,到高三毕业,12年的时间,语文课花掉的时间是最多的,但是请问你们让他们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吗?12年没有读过一本完整的书!因为所有语文教材都不是书,顶多叫“杂志”,每本教材里选几十篇课文,这几十篇课文还不能形成一个系统,都是古里古怪的文章、古里古怪的知识大拼盘。花了那么多课时,但是没读书,这是大问题。

怎么做?就是从读最高深的最经典的书开始。哪一本书最高深你拿来就读,只管读,读熟了,建议第一本读《论语》。

怎么读,很简单,反复读,多种形式读,素读、韵读、唱读,不求甚解地读,读上100遍,对,死记硬背,“死记硬背”的另一个词叫“博闻强记”。

教育应该培养“外表优雅、内涵博雅、谈吐文雅、举止典雅、气质高雅”的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和现代素养的智慧型优秀人才,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

中华传统文化广博精微,国学经典蕴藏着华夏民族历经五千年发展的智慧精髓,是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积淀。让儿童从小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伍,以经典的智慧和先哲的风范来熏习,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日积月累,成长茁壮指日可待。

全国儿童读经教育推广者王财贵教授说:“经典是文化的源头,是常理常道。只要一个人把任何一部经典读一百遍,他必能从经典中提升其为学的能力,领悟为人处世之道,必定能变化其气质,开阔其胸襟,启发其智慧,并且这一百遍经典必将影响其一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