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与书法的关系(古钱币与书法的区别)
导语:古钱币与书法
纵览我国古钱币上的书法,其形态、风格、书体、笔力可谓瑰丽多彩。春秋战国时的铲币、刀贝、圆钱上的文字都为大篆。因为当时各诸侯国的文字没有统一,故字体多变,笔画复杂,结构显得飘逸,书文朴质凝重,字无定法,书无定势,呈现出书体特有的原始美。秦统一中国后,采用简化的小篆文,对汉字规范和发展起了重大作用。隶书、章书、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随后出现,这些都详尽地记录在古钱币上,形象地展现了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构成了连贯性的、气象万千的整体美,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独特的篇章。
开元通宝 篆隶(唐代)欧阳询手书
古钱币上篆体使用频繁,蔚为大观。汉王莽的布泉、货币二种钱文作悬针篆,线条细长如悬针,纤秀美观,瑰丽多姿。南北朝北周的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钱文均为“玉箸”,圆熟工巧,文字丰满,俊逸绮丽,有“篆发绝工,六朝之冠”之美誉。宋代皇宋通宝九叠篆文,线条匀称,屈曲层叠,非常巧妙。
嘉定元宝(南宋) 真文
币文书法艺术创作,最发达的当属两宋。众多的钱币上,各种书体应有尽有,多姿多彩,令人称绝。诸如“对钱”(指钱文书法),有行书与篆书配,行书与隶书配;楷书与篆书配;隶书与篆书配等式样。宋代的对钱计800多种,对钱的大量出现,使钱文书法千姿百态,极尽变化之势,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从南宋淳熙七年造行的淳熙元宝起,钱文书法逐渐统一起来,使用正楷书,以后各代钱文书法一脉相承,以结构端正的楷书为主,而且字态丰富,大方朴实,富于装饰韵味,达到了实用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重和通宝(北宋) 篆书
纵览历代钱文,许多名家之作更为币文书法添彩增色,同时也使一些名家的精彩墨迹赖以钱币遗留下来。诸如秦半两铜钱上的小篆文,系秦代书法家李斯所写,其字体狭长,匀圆遒劲;三国时吴国大泉五百、大泉当千两种钱文,为当时书法家皇象书,其书势沉着自然,痛快淋漓;唐代币开元通宝四字,为唐初大书法家欧阳询所书,其书风格劲险,韵味悠悠;宋代的一种元丰通宝币,为文豪苏轼所书,风致抑扬,豪放劲秀;清代的咸丰通宝、咸丰重宝币钱文,为清代书法家戴熙所撰,其书骨秀格清,熟练润泽……
浩繁的古钱币上的种种文字,是我国书法瑰宝的鲜明印证。品味鉴赏这些钱文书法,不仅会大大增加钱币收藏、鉴赏活动的形式、内容,而且有利于提升集藏活动的品位和收藏者的文化艺术修养。而对于书法爱好者来说,则可以从中受到颇大的艺术启迪并焕发创作灵感。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媛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