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野钓调漂总有误差别总拿水底不平来钓呢(钓鱼野钓调漂)
导语:为什么野钓调漂总有误差,别总拿水底不平来说事
对于老鸟来说,别管是野钓还是黑坑,或者是竞技钓,调漂都不是射什么大事,无非就是按什么思路来调漂,但是对于新手,或者刚刚从菜鸟进阶的钓友们来说,野钓调漂比黑坑调漂是要麻烦一些的;无他,野钓圈子里,调漂的两种主流思路,一种是精致派,一种是随意派,精致派希望调钓清晰,水底什么情况一定要心中有数;随意派因为各种原因吧,认为调漂就那么回事,实在没必要太用心。
随意派的大师很多,理念也很佛系,反正大铅到底了,这肯定是底钓,鱼能咬钩,这就是缘分,所以非常看不上野钓调漂细致的,这就不多说了;我们大多数的钓友,还是希望能调漂细致一些,做人不用那么粗糙么,但是实战时,总是会发现,调到最后,钓目总会有个半目到一目的误差,请教老钓友,有一些老钓友会给说,因为水底不平,地形复杂,多泥多草,你又不能竿竿都抛到一个点,那半目的差异自然就有了,这话呢肯定没毛病,但是实际原因是不是这样呢?其实还真不一定。
野外水域,水底情况复杂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调钓结束后,钓目发生误差就一定是水底的事,除了水底地形复杂之外,纯技术性原因就有这么几个:
一、调漂时下推浮漂距离太长,让钩饵离底距离太长;不管是哪种调漂思路,台钓的钓法,只要不钓跑铅,那肯定是铅坠要悬底,那么,从漂座到铅坠之间这段线,必然会存在紧绷或者略弯曲这两种情况;为什么这样说呢?甭管子线在水里是不是弯曲,水线在水中是弯曲、还是紧绷又或者是紧绷但是和水底有夹角(有时候抛满竿,会让水线和水底有角度),这三个状态,两种情况,才决定了漂组是否灵敏;
但是不管什么状态,调漂时,下推浮漂距离太长,让钩饵离底距离太长了,会导致水线在调漂前后的差距就比较大了;举个例子,我们粗找底之后,下推一漂的长度,和下推一半水深的距离,最后的结果必然是下推一漂的距离钓目不变,下推一半水深的调法,钓目至少误差半目;因为前者水线的距离差变化小,影响小;后者的做法,水线的距离差变化大,打出来的这部分,就有极大的可能影响钓目,水线越长,影响越大。
二、调目设的太过于随意,不用饵料调漂;在调漂时,有带饵的、不带饵的、单钩带饵的、不带钩的,零零整整好几种吧,但是不管哪一种,都要预设一下调目,那么我们知道,调目=钓饵+双钩带饵,饵重调目必须要高,调目设的低一些,饵就不能那么重,但是总有新手搞不明白调目、钓目、饵重之间的关系,加上用的是橡皮或者橡皮泥等不会雾化的器物帮助调漂,没有考虑到饵料进水会雾化,导致的轻微差异,那正钓时,饵料进水会溶散的,加上调目设的太高,多半目到1目的误差,也很正常。
三、钓目放的太高了;在这里多一句嘴,钓目的多少,其实不是看鱼情如何,是看视力如何,举个例子,你眼神不好,钓目还放个5~6目,结果你就是钓鲫鱼,别说钓目半目发生变化你看不出来,就是1~2目发生变化,竿子打远一点你也看不出来啊,所以钓目的设定,先根据视力而言;其次再根据鱼情,口快、口猛吗,钓目不妨放在3~4目左右,口慢、口轻,那就把钓目放到1~2目左右;结合视力和鱼情,再来说钓目是不是有变化。
四、调整过一次之后就再也不微调了;台钓钓法就是有这一点不太好,刚开始钓,和钓了一小时之后,如果不调整钓目,是有比较明显的变化的,一般由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浮漂材质,比如巴尔衫木和芦苇漂,低价位的浮漂很容易因为吃水,导致浮漂自身重力加大,变化多少呢?差不多就是三分之一目到一目之间,这个是没有办法避免的;二,因为打窝的窝料太多,又相对集中,刚开始垂钓,鱼群没有进窝,钓目在这种状态调整好,不会变化;垂钓了1~2小时之后,窝料几种,鱼群反复进窝,早都把窝点的水底拱的乱七八糟了,淤泥底又不是水泥地,连续1~2小时拱来拱去,又是悬坠钓法,怎么可能钓目不变化?当然,这是在鱼口很好,连续上鱼的情况下,经常会出现的情况,只要做一些微调,就没什么问题了。
在这里还是要提一句,精准调漂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我们精准调漂的目的是为了掌握钩饵在水底的具体情况,只有掌握具体情况之后,才能根据鱼口、鱼情相应的做出调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