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设计

欧阳询楷书用笔和结构特点(楷书书法欧阳询)

导语:历代楷书名家用笔分析(三)欧阳询楷书

现代学习楷书大都以唐代名家名帖为法;唐代名家名帖又以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三家三法帖为主。这三家皆以书圣王羲之为宗法,其用笔法其实也与王羲之、与以往传统一脉相承。

现代学习楷书所流行的“回锋法”,主要集中在欧阳询《九成宫》、颜真卿《勤礼碑》、柳公权《玄秘塔》三家三法帖之上。下面笔者即对这三大法帖逐一分析,以证明这三家楷书的用笔其实与王羲之、智永的楷书一样,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在图示分析欧阳询《九成宫》用笔之前,我们先看一下三个重要的相关的法帖:一、欧阳询《千字文》(墨迹本);二、欧阳询《皇甫君碑》;三、欧阳询儿子欧阳通的《道因法师碑》。

欧阳询《千字文》为欧氏难得稀有的墨迹之一,一般看作为行楷书体。如以李邕与赵孟頫所书带有一些行书(甚至是草书)形态的楷书来论,将该帖列为楷书也有一定的理由。正因为《千字文》是欧阳询留下的难得的、比较接近楷书的真迹,所以其为推断与确定欧阳询楷书用笔的重要依据之一。

《皇甫君碑》与《九成宫》一样为欧阳询可靠的碑刻拓本。一般而言,一个书家不可能有二种不同的楷书用笔方法。所以,《皇甫君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的重要依据与准绳。

晋有“二王”,唐则有“二欧”。“二欧”亦称“大小欧”,意指欧阳询父子书法成就之交辉也。史称欧阳通继承乃父书风而险峻过之。既是父子一脉相承,用笔自然同理同法,所以《道因法师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重要的辅助材料。

此为欧阳询《千字文》为墨迹本,其用笔清楚明白,与王羲之、智永

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千字文》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

只要具有一般书法经验与判断力的书法爱好者,都能清楚明白该碑用笔与前述

王羲之、智永无二,同为直接自然的“非回锋法”,而非时下广泛流行的“回锋法”。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询《皇甫君碑》局部放大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

欧阳通为欧阳询的儿子,书法继承乃父书风而险峻过之。所以,用笔一禀传统“非回锋法”的

《道因法师碑》,又是推断与确定欧阳询《九成宫》楷书用笔重要的辅助性材料与旁证。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放大

欧阳通《道因法师碑》局部放大

王羲之《兰亭叙》中的“永”字

智永《真草千字文》中的“永”字

欧阳询《九成宫》中的“永”字

从传统继承的视角更能判断三家用笔的一贯性,以及欧阳询用笔之必然。

欧阳询《九成宫》

此碑也许是过于著名与摹拓过多的原因,所以字形笔画难免模糊痈肿,与其所书《千字文》与《皇甫君碑》恍忽异趣。其实只要了以前例三个字帖作为推断欧阳询《九成宫》用笔的基础,再细审该碑帖笔划字形相对清晰可靠者,就不难确认《九成宫》其实同为传统“非回锋法”的用笔方法,而决非现代由于错误解读与设定的“回锋法”。“回锋法”使得楷的学习与实验由本来的快捷异化为现在的缓慢;由本来的简单异化为现在的复杂;由本来的容易异化为现在的困难。

从此二字比较清晰的点、横、竖、撇的形态中,不难确认其决非“回锋法”。

“下”之横、竖、点的起首明显露铎

“孟”中子的挑横与竖画,都明显露锋。

“之”的点、横、捺首皆露铎。

“必”中三点皆贯气露锋,最后一点无回铎迹象。

“宁”之数点可证为“非回锋法”的用笔方法。

“冕”之二横可知一按即收,无须回铎。

“元”之二横与钩起首皆无回锋迹象

“我”字用“非回锋法”习之则活,反之则呆。

“勒”中三横起首尖痕明显

“效”点与横之收笔无回锋迹象。

“流”字每一笔都能看到顺锋而行之形状与态势。

“德”中笔划起首皆尖,锋痕明显。

“斯”字的每一笔都能看到顺锋而行之形状与态势,此效果决非“回锋法”所能表现。

在前面巳经介绍过欧阳询楷书的用笔 现在对欧阳询楷书的用笔再作一次分析 主要基于如下想法

首先介绍的欧阳询的一件行楷作品 为欧阳询非常可靠的墨迹摹本 因为其接近楷书 所以具有特别的参考价值 从这一墨迹可见 欧氏用笔全非后人解读错误的所谓回锋法

二介绍欧阳询的另一件楷书碑刻虞恭公碑 此碑刻写略晚于九成宫碑 用笔痕迹清楚可辨 与九成宫碑作一比较 更可知欧氏用笔与传统无异 而非回锋法

三则介绍晚清时期书法家蒋衡临摹九成宫碑的一件墨迹 可知前人确认欧氏的用笔为非回锋法式的 而没有解读为回锋法

四则介绍两种九成宫碑 因托工技术方法水平有异 而呈不同的效果 一者字形笔画瘦硬清楚 一者字形笔画肥胖模糊 而后者正好是大量出版面世的一种版本 影响广大 后人将非回锋式的传统正法 错误地解读为回锋式的邪法 或与所见所据有关 然实际应与欧阳询无关

下面且看图版实例

欧阳询行楷作品 卜商帖

上帖局部 非回锋法式清楚明白

清代书法家蒋衡临欧体九成宫 虽笔头有点笨秃 但能清楚辨认其为非回锋法用笔者

上列作品部分

欧阳询楷书虞恭公碑 用笔较九成宫清楚明白 锋颖出入清楚可见

同上

同上

同为欧碑九成宫 前者细劲清晰 可知的是传统正法 后者粗糙模糊 或产生回锋错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