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地理

我感谢读书作文(感谢读书作文)

导语:我感谢读书

感谢读书

书犹药也,可以医愚。对我来说,这句话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

我的祖宗八代靠种田为生,没有出一个文人,父母对我们的教育也是顺马由僵,童年的我就知道疯玩,根本就不知道除了课本之外,还有什么“书”可看。

上初二时,我的一位同学不知从哪里弄到一本《高玉宝》,课堂上我偷偷一看,就被其中的情节吸引住了。我对他说了一肚子好话,把它借到手,如获至宝地捧着,一口气把它读完了。那里面的情节,至今我还记忆犹新。从此,我就爱上了看书。而此前我就只知道疯玩。

不过,那时可看的书极少,每弄到一本,总是一口气读完。那情态,用“如饥似渴”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由于爱看书,一到街上就自然而然地先到书店。可是,上学的费用尚属勉强,囊中羞涩,根本无钱买书。这时逛书店,也不过是过过书瘾罢了,如同一个乞丐,到包子店看看包子,心里也是舒服的。上高中时,偶而借到一本称心的书,就蹓到学校后面的渡槽(插秧灌溉时有水,平时都是干的)里看。寒冬腊月,冻得瑟瑟发抖,心里却热烘烘的。俗话说“鱼头上有火”,在我看来,书里面也有火。

我真正开始大量地读书,是在我高中毕业之后。这时候,我开始挣钱了。挖药、砍荆条、打桐籽、烧炭,样样都干。卖了钱,连衣服都舍不得买,几乎都用来买了书。再后来,我当了民办教师,条件稍稍有了改善,读书才有了保障。于是,我渐渐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一个地方,总要朝拜一下当地的新华书店,选购一二本书带回家,仿佛不买书就像欠了谁一笔债似的,有一种负罪感。遇到好书太多,摸摸这本,摸摸那本,拿不定主意,遂将兜里为数不多的钱全掏出来,接近哪几本书的价钱,就买哪几本。几十年来,我的藏书累计到5000余册,价值数万元。虽然数目不大,但作为一个勉强维持温饱生活的民办教师,连我自已都不敢想象,这钱是怎么挤出来的。

读书人光靠买书看,那是一种莫大的奢侈。只有借才能看到更多的书。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的一位同学曾在河南信阳师范学院上学,我曾在该校图书馆泡了一个星期,开了个长长的借书目录单。回家以后,通过邮寄,我借阅了一百多本。过了一年多的读书瘾。

此外,我是逢书必读。只有进入我的视野,我绝不放过,或嬉皮笑脸,或软磨硬缠,一直纠缠到手才善罢甘休。有时遇到好书,别人等着拿走,我就陪着笑脸说好话,而后整夜挑灯以读。看久了,眼睛直淌泪水,就闭目片刻再看,一直看到东方曙光初露,才恋恋不舍地将书奉还。那时,没有电灯,照明用的是煤油灯,光线暗,只能凑近看。第二天出门前,一照镜子,里面一个油黑脸,比包公还包公,真是滑稽极了。《第二次握手》、《玉娇龙》等好些书就是这样看完的。

于是,在如痴如醉的读书中,我知道了罗贯中、曹雪芹,知道了雨果、奥斯特洛夫斯基,知道了莎士比亚、歌德,知道了文艺复兴、鸳鸯蝴蝶派……

因为看书入迷,有时候自然会误事。我高中毕业后待业半年,在家放牛。随身带着书,以书为伴,与牛为伍,将自己融入大自然之中,将高考落榜的苦恼抛洒在山山水水之中。有好几次牛吃了庄稼,惹得父亲大怒,厉声训斥道:“十七八岁的人了,连牛都放不好,你,你以后就吃书!”听了这声色俱厉的训斥,我强咽泪水,无言以对。父亲是苦命人,七岁就给人家放牛,一生操劳,连扁担长的“一”都不认识,以他的观念与阅历是不会理解我这个书生的。

结婚以后,家务事多了,看书的时间也大大减少,但看书的兴趣一直未减。稍有闲暇,我就会看上几页。我的床头、餐桌上、厨房里,都放着书,一有空就看。《鲁迅全集》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啃下来的。我看书的乐趣远远超过了看电视。有苦难言人说,电脑电视有朝一日会代替书,我则不以为然。读书使我尝到了甜头,近些年来,我有300多篇文章论文、5000余诗歌对联见诸报刊,语文教学游刃有余,硕果累累,我个人认为这都是读书的功劳。

我,感谢读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