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人容易情绪性进食的问题如何中止饮食(什么样的人容易情绪化)
导语:什么样的人容易情绪性进食的问题?如何中止情绪性进食的恶性循环
心理学家Jonice Webb指出,在童年曾遭遇过情感忽视孩子长大后会更加容易出现情绪性进食的问题。
顾名思义,被情感忽视就是指自己的情感需求得不到父母的重视和满足,最后导致自己在面对自己的情绪时也变得手足无措。
Webb认为,被情感忽视过的人有以下两个共同点使得他们更容易成为情绪性进食者:
1.长期的空虚:混淆了饥饿感与空虚感
空虚是一种源于一个人长时间将自己的情绪拒之门外的产物,可当人们发现自己的情感需求不被父母、伴侣待见和接纳时,先自行否定自己的情绪是一种很常见的做法。
比如,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因为难过而哭泣时,父母不是宽慰或关心Ta哭泣的原因,而是表现出嫌弃或不耐烦——“别哭了,就知道哭,哭有什么用“,那么久而久之,这个人在应该悲伤的时候就会先告诉自己:不准难过,没什么好伤心的,没人会理你。
当一个人习惯于否定或排斥自己的情绪时,Ta对情绪的感知能力也会被慢慢削弱,而替代了Ta多种多样的情绪的就是空虚。
而吃,是一种人在感到空虚时下意识的行为。我们因为胃被填得满满当当,也获得了一种心理上的充实感——这是短暂地填补内心空洞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然而,长此以往,人们会渐渐区分不清自己究竟是饥饿,还是空虚。
2.、未能习得自我安抚的技能(self-soothing skills)
如果在成长过程中,你的感受得不到父母的关注,他们也总是无法在你受伤或不按时给你提供安慰和支持,那么,你可能没能在适当的时候学习到这项生存的重要技能:如何安抚自己。我们是从别人安抚自己的方式中,习得自我安抚的技能的。
成年后,因为缺少自我安抚这个管理痛苦情绪的工具,你不知道当那些令人不悦的情绪出现时你应该如何应对,也不知道如何寻求情感支持。于是,你只能用“食物“这个最唾手可得的工具来安抚自己。
如何中止情绪性进食的恶性循环?
1、学习更多健康的自我安抚方式
选择用健康的食物,适时适量地治愈自己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在关怀自己,否则就更像是一种对自己有害无利的自我放纵。
2、保证充足的睡眠
人在过度疲劳和困倦的状态下,极其有限的认知资源会让我们无法控制自己想要胡吃海喝的欲望,这也是为什么暴食常常发生在半夜的原因。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