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古代各朝名人都是这样评价狄仁杰的你怎么看待(评价狄仁杰的诗句)

导语:古代各朝名人都是这样评价狄仁杰的,你怎么看?

古代各朝名人都是这样评价狄仁杰的你怎么看待(评价狄仁杰的诗句)

人物总评

狄仁杰的一生,可以说是宦海浮沉;狄仁杰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把孝、忠、廉称之为大义。狄仁杰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每任一职,都心系民生,政绩卓著。在他身居宰相之位后,辅国安邦,对武则天弊政多所匡正;狄仁杰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历代评价

唐代

阎立本:仲尼云:“观过知仁矣。”足下可谓海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

蔺仁基:狄公之贤,北斗以南,一人而已。

武则天:地华簪组,材标栋干。城府凝深,宫墙峻邈。有八龙之艺术,兼三冬之文史。雅达政方,早膺朝寄。出移节传,播良守之风;入践台阁,得名臣之体。岂惟怀道佐明,见期於管乐;故以谒诚匡主,思致於尧舜。九重肃侍,则深陈可否;百辟在庭,则显言得失。虽从容顾问,礼被於皇闱,而基酌轻重,事隆於紫诰。(《授狄仁杰内史制》)

南熏殿旧藏《唐代名臣像册》中的狄仁杰画像

宁原悌:自天授以来,二十馀载,周兴、来俊臣等,谮害忠良,壅蔽正直,先皇旧臣,夷灭殆尽,唯有狄仁杰、魏元忠尚存。仁杰等处先帝之朝,犹为小吏,及周室之际,实谓忠臣,或树绩当时,徇身王室。

张鷟:粗览经史,薄闲文华,箴规切谏有古人之风,剪伐淫祠有烈士之操。心神耿直。涅而不淄。胆气坚刚。明而能断。晚途钱癖,和峤之徒与。

高适:梁公乃贞固,勋烈垂竹帛。昌言太后朝,潜运储君策。待贤开相府,共理登方伯。至今青云人,犹是门下客。(诗作《三君咏·狄梁公》)

杜甫:狄公执政在末年,浊河终不污清济。国嗣初将付诸武,公独廷诤守丹陛。禁中决册请房陵,前朝长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汉官威仪重昭洗。(诗作《狄明府》)

令狐楚:洪惟昊穹,降鉴储祉,诞生仁杰,保佑中宗,使绝维更张,明辟乃复。

冯宿:后不可以独临,必诞生岳灵,扶既倾,系将绝,兹梁国狄公是已,兴於天授之朝,蕴深谋,奋奇节也。(《魏府狄梁公祠堂碑》)

吕温:梁公以武氏篡盗,国命如缀,翊安宗社,非我而谁,是用蒙大耻,履大险,耸节振美,以持世心,闲高祖天下於方寸之地。盗力虽盛,莫之敢窥,唐复为唐,ム公是赖。后代昧者,颇归功於五臣,殊不知五臣之功,公所授也。(《狄梁公立卢陵王传赞序》)

张祜:失运庐陵厄,乘时武后尊。五丁扶造化,一柱正乾坤。上保储皇位,深然国老勋。圣朝虽百代,长合问王孙。(诗作《读狄梁公传》)

李昂:朕详观列圣纪册,祖宗盛业,粲然在前。或道有污崇,政有善否,未始不系乎当时辅弼。……如遂良之委笏面诤,名垂史书;仁杰之恢复庙社,事形先觉。宋璟之文吏骨鲠,功参理平;元纮之守规画一,时成有裕。

裴敬:唐朝以诗称,若王江宁、宋考功、韦苏州、王右丞、杜员外之类;以文称者,若陈拾遗、苏司业、元容州、萧功曹、韩吏部之类;以德行称者,元鲁山、阳道州;以直称者,魏文贞、狄梁公,以忠烈称者,颜鲁公、段太尉;以武称者,李卫公、英公;以学行文翰称者,虞秘监。唐之得人,于斯为盛。

皮日休:天后革大命,垂二十年,天下晏如,不让贞观之世,是遵何道哉?非以敬任公乎?(《狄梁公祠碑》)

五代

石敬瑭:唐室中圮,贤臣挺生,凛然英风,迥冠千古,不有典册,曷旌忠良?唐梁国公狄仁杰,禀五行正气,耸九谏直操,鼎祚危而复安,黔庶否而获泰。惠流河北,名振寰中,惟尔事君,无愧臣节,用光遗像,式示明恩。论道经邦,著周官之贵位;贞魂毅魄,焕魏土之灵祠,昭是宠嘉,永光缇素。(《赠狄仁杰太师诏》)

刘昫:天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致庐陵复位,唐祚中兴,诤由狄公,一人以蔽。或曰:许之太甚。答曰:当革命之时,朋邪甚众,非推诚竭力,致身忘家者,孰能与于此乎!仁杰流死不避,骨鲠有彰,虽逢好杀无辜,能使终畏大义。竟存天下,岂不然乎!

宋代(含金代)

赵匡胤:则天一女主耳,虽刑罚枉滥,而终不杀狄仁杰,所以能享国者。良由此也。

范仲淹:天地闭,孰将辟焉?日月蚀,孰将廓焉?大厦仆,孰将起焉?神器坠,孰将举焉?岩岩乎克当其任者,唯梁公之伟欤!……商有三仁,弗救其灭;汉有四皓,正于未夺。呜呼!武暴如火,李寒如灰,何心不随,何力可回!我公哀伤,拯天之亡,逆长风而孤鶱,诉大川以独航。金可革,公不可革,孰为乎刚!地可动,公不可动,孰为乎方!一朝感通,群阴披攘。天子既臣而皇,天下既周而唐,七世发灵,万年垂光。噫!非天下之至诚其孰能当!(《唐狄梁公碑》)

孙甫:武后临朝僭窃二十余年,所用之人奸正相半,然持大权者多贤才也。如狄仁杰、姚元崇相于内,娄师徳、郭元振将于外,天下事何虑乎?故虽凶残不道,不至祸败者,以此也。

欧阳修:武后乘唐中衰,操杀生柄,劫制天下而攘神器。仁杰蒙耻奋忠,以权大谋,引张柬之等,卒复唐室,功盖一时,人不及知。故唐吕温颂之曰:“取日虞渊,洗光咸池。潜授五龙,夹之以飞。”世以为名言。

苏颂:昔狄梁公之拊循江表、李卫公之防察是邦,皆尝翦除淫祠、澄清郡邑,当时美之,唐史称焉。

苏轼:如汉汲黯、萧望之、李固,吴张昭,唐魏郑公、狄仁杰,皆以身徇义,招之不来,麾之不去。正色而立于朝,则豺狼狐狸,自相吞噬,故能消祸于未形,救危于将亡。

苏辙:王陵、裴炎迎祸乱之锋,欲以一言折之,故不废则死。陈平、狄仁杰待其已衰而徐正之,故身与国俱全。惟吕后无子,亲止于侄,故没身而后变。武后有子,母子之爱,人情之所同,故老而自复。由此观之,陈、狄之所以成功者,皆以缓得之也。(《狄仁杰论》)

徐积:李氏山河势若终,手提长剑截长虹。请将唐室中兴事,可比汾阳再造功,逆鳞深得诤臣风。儒生若有逢时幸,未必勋劳尽在公。(诗作《书狄梁公传》)

张商英:诸葛武侯、狄梁公,正人之杰也。武侯处三分偏安、敌强君庸,危难疑嫌莫过如此。梁公处周唐反变、奸后昏主,危难嫌疑莫过于此。为武侯难,为梁公更难,谓之人杰,真人杰也。

杨时:狄仁杰在武后时能拨乱反正,谓之社稷臣可也,然亦何尝挟数任术。观史氏所载,其议论未尝不以正。当时但以母子天性之说告武后,其滨于死者亦屡矣,卒至武后怒而言曰:“还汝太子。”夫岂尝姑务柔从,以阴幸事之成乎?

李纲:或谓平勃从吕后,而卒安刘氏,与狄仁杰从武后,而卒正唐室异世而同科,此不然。平勃亲与高帝之盟,当诸吕术王时,可止而不止,其后乃以计灭之。仁杰晩相武后,以至诚感悟后意,遂返中宗,仁杰其为优欤。

明代《三才图会》中的狄仁杰画像

李弥逊:武后擅有天下,在位日久,变置之谋既成,而仁杰一言遂反唐祚,难矣!盖后知为身谋,而不知为天下计。仁杰为天下计,而借后之利害以悟其心,故言之出不得不为之感动也。自古无不可谏之君,无不可回之事,在进言者得其道而已。(《狄仁杰感悟武后卒复唐嗣》)

王十朋:武火方炎李欲灰,忠良何力可能回。斗南人有擎天手,为向虞渊取日来。(诗作《咏史诗·狄仁杰》)

洪迈:若唐宰相三百余人,自房、杜、姚、宋之外,如魏征、王珪、褚遂良、狄仁杰、魏元忠、韩休、张九龄、杨绾、崔佑甫、陆贽、杜黄裳、裴垍、李绛、李藩、裴度、崔群、韦处厚、李德裕、郑畋,皆为一时名宰,考其行事,非汉诸人可比也。

完颜雍:狄仁杰起自下僚,力扶唐祚,使既危而安,延数百年之永。

杨万里:举朝皆武氏之臣,而狄仁杰以一身徇唐,非孤立于睽离之世乎,乃下荐洛州司马张柬之,荐一柬之而五柬之,合与仁杰而六,周复为唐,仁杰之志行矣。

张栻:夫所贵乎权者,谓其委曲以行其正也,若狄仁杰是已。其始终之论,皆以母子天性为言,拳拳然日以复庐陵王为事,然其所以纡余曲折,而卒成其志者,则用功深矣。潜授五龙,夹日以飞,仁杰岂必功业于其身者哉。人臣之义,当以王陵为正;济大事者,当以狄仁杰为法。

留正:忠言之于国,犹脉理之于身也。脉理通而后身安,忠言用而后国治,否则手足不相为用,君臣不能无异意矣。汉高祖、唐太宗俱以能听言而开创大业,武帝奢纵,能容一汲黯;武后淫虐,能容一狄仁杰,而不至于乱亡,言之有益于人之国也如此。

蔡戡:唐武后以一女子不出房闼,屠戮士夫不可胜纪,独狄仁杰、徐有功,抗颜正论,无所畏忌,不但免祸,亦多信用其言。武后所以终其身不及于难,唐室未至大乱者,职此之由。故曰:国不可以无直臣,无直臣则国非其国矣。

赵秉文:若汉之汲黯、萧望之、杨震、李固、杜乔,唐之狄仁杰、颜真卿、段秀实,招之不来,麾之不去,生以理全,死与义合,国存与存,国亡与亡,斯可谓社稷之臣矣。

关耆孙:唐因隋旧,以进士取士,其始也,得士如狄仁杰、张九龄、姚崇、宋璟、裴度,则亦能为唐强;而其末也,如郑朴、杨知至,则为唐之亡矣,取士一也,何始末之异也。

吴箕:狄仁杰、娄师德在唐,俱为大臣,狄之登用,由娄荐拔。及其并位,狄必欲挤娄于外,何也?为其所容,而不自知,狄公之贤,其不及娄也,审矣。

真德秀:古之大臣有身系安危,而不容以家国异视者,曰世臣,曰社稷臣。若商之伊陟、巫贤,周之吕伋、召虎,世臣也;汉之平勃,唐之狄仁杰,社稷臣也。

杨果:牝鸡声里紫宸寒,神器都归窃防间。一语唤回鹦鹉梦,九霄夺得凤雏还。荒坟寂莫临官道,清节孤高直泰山。为问模棱苏相国,当年相见愧何颜。(诗作《狄仁杰墓》)

徐钧:天理何曾一日亡,始终感悟为存唐。平生独有知人鉴,身后功名付老张。

元代

王奕:周纪唐纲一线间,旋乾容易转坤难。不将庙祔来雄辨,焉得宗祧可再安。国事固当元老定,徳碑留与具臣看。寄言彭泽亲民者,须学好人为好官。(诗作《题彭泽旧县狄梁公祠》)

察罕:当唐室中衰,能卒保社稷,亦贤相也。

吴澄:韩司徒张文成侯、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唐司徒狄文惠公、宋参知政事范文正公,四人之功业不尽同,而其为百代殊绝之人物则一。文成身事汉而心在报韩仇,文惠身仕周而心在复唐祚,常人莫能测知,卒能克遂其志。故邵子称其忠,且言忠武扶汉于末造,文正佐宋于盛际,而器局公平广大,设施精审详密,心事如青天白日。遘时虽异,易地则皆然。故朱子称其磊磊落落,无纤芥之可疑也。(《跋张葛狄范四公传》)

郑玉:武曌以一妇人灭唐篡位,奄有天下,南面称制,莫敢谁何,此古今所未有之大变也。革命之际,百官宗戚,百姓四夷,合辞而劝进者,六万余人。方是时也,人心天理盖荡然矣,岂复知男女内外之定位,君臣上下之大伦哉。李昭德虽有姑侄相篡之言,不过诡计以夺武承嗣之权;吉顼虽有请还庐陵王之语,不过为二张长保富贵之策。不有梁公,心在王室,志复我唐,智识足以破其奸谋,至诚足以折其诈伪,忠言谠论足以沮其邪心,婉辞曲意足以兴其善念,卒还中宗,又荐张柬之等,诛除奸恶,以成反正之功,则天下为周,唐室不复,夺攘篡弑之祸兴,诛讨征伐之事起矣,生灵受祸,何时而已乎。唐之宗社,又岂复有二百余年之血食哉?(《狄梁公论》)

赵景良:我于汉唐得诸葛公、狄梁公、郭令公,天下服之,社稷生民赖之。

陈应润:娄师德、狄仁杰立于恶人之朝,外视若柔,内实刚介,故能免祸,能复中宗之辟,志行也。

明代

狄仁杰苏州石刻像,《沧浪亭五百名贤像》

危素:大江从西来,万里流荡荡。维唐社稷臣,勲业载旂常。天子在房陵,女后御明堂。晨闻牝鸡鸣,腥闻溢穹苍。猗公秉忠义,耿耿立庙廊。周旋极黾勉,论议忽慨慷。载御卷冕归,宗社赫有光。岂徒保国祚,实欲扶天常。云孙江州牧,宫庙荐烝尝。豆笾孔严洁,丝石载铿锵。再拜久屏息,低回想忠良。作歌劝臣子,百代踵遗芳。(诗作《梁国狄文惠公新庙诗》)

朱右:伊尹志在致君,卒肇商祀;张良志在报韩,卒成汉业;邓禹志垂竹帛,卒兴南阳;狄仁杰志复唐室,卒摧僭周。数子者,志立于事,为之先志,遂乎功成之后,非志前定,其孰能成盖天之功,以信天下后世乎。

林弼:武氏暴忍权数,秽窃宸极,亲若二子,犹不见容,唐祀不绝如带矣。幸梁公特被信重,而公周旋其间,所以不忍引去者,为李氏地也,他日折三思,复庐陵,卒于移周为唐,微公反复进谏之力,将何赖哉?呜呼,忠矣!(《书狄梁公进谏图》)

李昱:狄公正笏持朝纲,直辞凛凛生秋霜。神尧大器安可攘,储君不复我涕滂。没身事付桓与张,虞渊日落回重光。瑶图三百汉共昌,至今青史传芬芳。(诗作《狄仁杰谏复庐陵王图》)

王翰:峩峩太行山,悠悠行子心,凭髙望乡国,白云翳遥岑。目触心亦驰,亲居宛在临。欲发久裴回,悒悒伤中襟。孝哉狄文惠,才器真遗珠。推毂五龙起,扶日升天衢。元功照简策,存与天地俱。许公纯孝心,羮墙见昏晓。辞家旷定省,作郡理纷扰。懐亲慕昔贤,襟韵同表表。惟此逺业期,令誉庶终保。(诗作《望云生》)

徐有贞:公心本自不臣周,唐祚中兴实有谋。故邑遗民犹感徳,独存祠宇向千秋。(诗作《谒狄梁公祠》)

陈献章:梁公仕唐,在武后朝以一身系唐宗社之重,扶阳抑阴,光复唐祚,事载简册,昭若日星,夫梁公可谓大有功于唐矣。

郑纪:汉有天下四百余年,唐则几于三百,宋则三百有奇,虽创业中兴,各有贤主,然申公之劝力行,狄梁公之复唐祚,韩范富欧诸公之定储靖国,纵非周召之偶而社稷之功。

程敏政:先儒谓狄仁杰未及复中宗,年七十以卒,所荐张柬之等嗣而成之,柬之亦年八十矣,使天不假年,则事机一失,国祚终倾,仁杰之不早计于此,有遗恨焉。是大不然,凡事之成虽出于人,然其所以成者,天也!当武后末年,中宗已还东宫,而仁杰居相位,其间岂无事机可乗,而迟回以至于死,固不可以言智。然中宗既还东宫,则天下者东宫之天下,不言可知。智者于此,正当持重,以销羣慝而要其成,固不可为万一尝试之举,此仁杰之心,而柬之幸其功,凡此皆天也。就使柬之不幸亦死,而唐命未改,天下岂无狄张之徒哉?论者乃以其衰莫不早计为恨,末矣。(《狄仁杰论》)

李东阳:褚遂良、来济、韩瑗死武氏之立,狄仁杰不死武氏之簒,君子谓遂良守经、仁杰近权。然观遂良之仗节,见太宗纳谏之效,数年之士气未衰;观仁杰之成功,见太宗致治之效,数十年之人心未去。此亦不可得而诬也,顾其所处犹有不同者。若易地而观,则仁杰必能直谏于将立之时,而遂良未必能成功于既簒之后。故为遂良死者难而易,为仁杰生者易而难。邵子谓任天下之事,不若死天下之事;死天下之事,不若成天下之事是也。然臣子不幸而当此,能为仁杰则为之,不能则必为遂良,乃不失正。

张志淳:张留侯、诸葛武侯、狄梁公、范文正公,功业不同,而同为百代殊绝之人物,遭时虽有异,易地则皆然。

梅纯:狄梁公虽始终为唐,卒授五王反正大统,功固高矣,然非守道者所宜取法。何也?盖君子于义有所不安,不敢须臾处以成事,有命难取,必于将来也。若梁公之事,后虽幸而成功,其身固已委质为臣,而处于其所不安矣。况或不能终遂其志,遂又将何以自献于先王乎?

方鹏:颖考叔、狄梁公、韩魏公,善处人君母子之间者也;张子房、李泌,善处人君父子者也;田叔、郅恽,善处人君兄弟者也。

孙绪:狄仁杰之失身武后,与冯道之徘徊五季,其罪等耳。君子深鄙于道,而不责于仁杰者,道为身谋,仁杰为唐谋也。

崔铣:① 唐有三臣焉,曰狄仁杰之密、宋璟之坚、郭子仪之大。② 诸葛公之相蜀,狄梁公之复唐,一人而任社稷,微二臣则其国亡。

孙承恩:妖后乱唐,王祚欲绝。批龙扼虎,几蹈祸烈。拨乱反正,捧日再升。社稷之功,孰能与争。(《古像赞·狄梁公》)

薛应旗:① 狄梁公岂直社稷之臣哉,推其心万物一体而无间者也。向使其功不成,而此心不白于天下,亦安然受之矣。② 汉诸葛武侯、唐狄梁公、宋范文正公,皆三代以上人物也。岂唯功名事业而已哉!虽谓之圣学亦可也。③ 梁公值唐厄运,周旋武后之朝,向使寿春之命不延,虞渊之功不就,其将何辞于天下后世乎,而天下后世抑亦有以谅之乎?

归有光:君德赖以培养,生民赖以滋息,社稷赖以镇定,此忠厚之臣也。其在于古,若偿金、脱骖、翻羹、唾面之类,皆可以言忠厚也。其大者,则如曹参、周勃、丙吉、狄仁杰、郭子仪、裴度、吕端、王旦、韩琦之徒是也。

王世贞:姚崇、李泌才相似也,崇体近实,泌用近玄;狄仁杰、宋璟器相似也,仁杰近圆,璟则方;陆贽、李绛识相似也,贽达绛遂;杜黄裳、裴度略相似也,黄裳近疏度近密。

李贽:梁公始者几危,后得免于虎口,遂悟黄帝、老子之旨,同流合污,与世委蛇。对主禠裘,当朝蒲博,非但全唐,亦以完躯,其事伟矣。又可喜者,娄公实荐梁公,而反以为不知人;梁公实重娄公,而反数挤之于外。朋党之疑不开,二张之交已合,后虽忮忍,不知反正之权,已在此老掌握之中矣。所谓污其身以善其君者,梁公有焉。奈何作史者往往添足其间,欲以为梁公讳也?故撮其畏者,录之于篇,亦以见当斯之际,尚有能为之人,则天下决无不可为之时,无不可为之事矣。特未有善学黄老如梁公者,徒使人扼捥叹息,恨不得起之于九原耳。(《大臣总论·狄仁杰》)

郭子章:洛水献石,永昌受图,垂拱长寿之间,唐已周矣。而庐陵相邸,不即殒绝如线者,则李昭德、狄仁杰之力也。……庐陵之所以复明辟者狄也,而相王之所以安皇嗣者李也,其功埒如也。且侄姑之说,狄发于李,又恶知狄不祖述其说,以动武曌,安庐陵乎。……梁公立朝,其荐公者,公不知德,其谮公者,公不知怨。桃李之植,归之为国,参术之收,备之吾笼。周旋淫佞,不罥罟获,潜授张崔,取日虞渊。则岂非其愚不可及者乎。(《狄仁杰论》)

唐伯元:古之大臣斡旋宇宙,弘济时艰,竟臻厥成,而身安名显,如张留侯、狄梁公、裴晋公诸君子。

袁宗道:叔孙强谏之时,则有张子房为大人;顾厨挑祸之日,则有陈太丘为大人;裴炎廷争之日,则有狄梁公为大人;谢、刘去国之日,则有李文正为大人。当其迎四皓、吊张让,褫裘牝朝、周旋逆竖之时,比肩共事之人,谁不厌其作伪,罪为谄佞,诟其秽浊,而卒之大有济于时艰。

谢肇淛:狄梁公之仕女主也,有取日之绩;姚广孝之佐靖难也,有化国之勋。

袁宏道:三代而下,亦有一二至人,与龙德相近者。汉之子房、东方朔、黄叔度,晋之阮嗣宗,唐之狄仁杰是也。子房当烹狗藏弓之世,时隐时见,托赤松以自保。方朔事杀人如麻之主,玩弄儿戏,若在掌股。叔度居乱世,君、公、顾、庖皆其师友,而熏禁不及。嗣宗纵酒污朝,口无臧否。梁公身事女主,与淫奴为伍,纵博裸裘,恬不知耻。使诸君子有一毫道理不尽,我根潜伏,恶能含垢包羞,与世委蛇若此?

清代《南陵无双谱》中的狄仁杰画像

张燧:庐陵既立,而张易之、昌宗未去,仁杰犹置之不问,复授之张柬之,俟其恶稔而后取,岂以祸乱之根生于母子之间,不如是则必至于毁伤故耶?张玄羽曰:“狄公在周,如大乘菩萨行忍辱行,自非小圣所测。”

王夫之:① 若夫社稷臣者,以死卫主,而从容以处,期不自丧其臣节,如谢安之于桓温,狄仁杰之于武氏,亦岂矫矫自矜以要权奸之知遇乎?② 仁杰骤贵于武后之朝,当高宗之世,未尝位大臣、秉国政,权固轻矣,故不能不假权于武后以济大难。③狄公之与张柬之皆有古大臣之贞焉,故志相输,信相孚也。④狄仁杰之仕于伪周也,庙已改,君已囚,无可仕矣。而仁杰当高宗之世,未与大臣之列,则舍武氏不仕,而更无可执国柄、进忠贤、以为兴复之基。灼知其逆,而投身以入,不恤垢辱以与从逆之臣齿,非但一死之不惜,操心愈隐,怀贞愈烈,尤非夫人之所可托者也。

清代

黄鹏扬:梁公忠足匡主,智能完躯,卒之庐陵复辟,柬之反正,伊谁之力。以余观之,其胆识机权,尤非当时诸贤所及,洵当代第一流人也。

叶燮:吾于唐狄仁杰反周为唐之事而致叹于前,此诸贤之为其难者之可伤也。史称仁杰以一言悟主而庐陵复位是已,殊不知姑侄子母孰亲之论不自仁杰始发也。吾不能不窃议仁杰之后矣,徒见武氏末节旋有悔心可以转移,故言之易入,非真有回天不可能之力也。独是仁杰知张柬之将帅才荐之武氏可谓为明,然何以待柬之已老而始荐之。反周为唐者,成于姚元之之荐柬之为相也,非专出仁杰也。乃仁杰独居其功而有其名,彼炎与昭德之徒身死而名弗彰。(《狄仁杰论》)

陈廷敬:武后令宰相各举尚书郎一人,狄仁杰举其子光嗣,时比之祁奚,失其指矣。盖与左师触龙谏赵太后,请长安君为质事绝相类。当时武承嗣、武三思营求为太子,仁杰每从容进谏,劝召还庐陵王。他日,武后语仁杰“梦鹦鹉,两翼折”。仁杰对以“武者,陛下之姓;两翼,谓二子。起二子,则两翼振矣。”鹦鹉之翼释以二子,权也,举子之事,亦权也,而遂正告之矣。故左师之怜舒祺,仁杰之举光嗣,其迹虽殊,所以感其心者则一也。卒之长安君为质于齐,而赵国不被兵;中宗复辟,而唐社稷卒不变。(《狄仁杰举子论》)

乔莱:① 如陈平之事吕后,狄仁杰之事武后,亦巷遇矣,卒成安刘反周之功,可谓不失道者。② 汉七国之祸,周亚夫为将则济;昌邑之废,霍光为大将军则济;唐武则天之祸,狄仁杰为相则济;安史之乱,郭子仪为节度使则济;明土木之陷,于谦为兵部尚书则济;宸濠之变,王守仁为巡抚则济,皆大过人之才也。

玄烨:仁杰在当时为诸臣第一,武后亦以第一流目之,人臣特患不能竭忠为国尔,若果尽诚无二,不以身家为念,虽当艰危之际,亦可深防主眷,况朝廷清明乎?(《阅史绪论·狄仁杰卒太后泣云朝堂空矣》)

李塨:张易之尝从容问自安之计于狄文惠,答曰:惟劝迎庐陵王可以免祸。使非平日天覆地载,贤奸仝在驾御间,何能使之听哉。后每以天性感动后,后悟,使人迎庐陵王于房州,王至后匿王帐中,召见文惠语庐陵事,文惠敷陈切至,涕下不能止,后乃使王出,曰:还尔太子。斯言也,一若还太子专为文惠者,一若太子为文惠之太子而还之者。至诚感人,乃能至是,千载下读之,犹泫然交颐也。

金维宁:梁公荐张柬之、桓彦范、袁恕己、崔玄暐、敬晖等五王成反正功,此唐一大功臣也。而来俊臣罗告公等谋反,从来首恶之名无过谋反,独于武后时不得以此名律之。……公何畏死,非畏死也,不轻死也,不轻死所以图反正也。忠于武氏者不可谓忠,忠于唐者乃其忠,荐贤为国者忠,荐贤复废主,不使国家庙社移于他族者,尤可谓尽忠。……公以反正为心,而俊臣途知有谋反之名足以陷公,计何左也,又何浅且陋也?小人之识如是而已矣。

任启运:汉之诸葛武侯、唐之狄梁公、李邺侯、陆宣公、宋之韩魏公、李忠定公、明之于忠肃公、王文成公,其人皆具旋乾转坤之力。武侯固以管仲自比,其实狄梁公以下诸贤,其经世之学,皆深于仲者也。

蓝鼎元:仁杰心乎唐者也,忍辱事牝主,君子谅之,谓其机深谋长,欲成匡复之功,有不得不然耳。人臣之义,苟利国家,无所不可。向令仁杰洁身以去,亦自为谋,则忠于唐祚,究何补焉?随流合污从容岁月,使老妪不疑,群宵不忌,然后房州帝子得有反正之日,盖用心苦矣。

江日升:身为宰辅,当如萧相国筹饷关中,以佐军需;否则,如狄梁公汲引人才,以巩皇国。

张烈:狄梁公于武后可谓辱身矣,然正言侃论于群小,无所让调护太子,武后为之感动,卒能反周为唐。

秦笃辉:予尝以狄梁公、郭令公、李西平为唐再造三忠。

蔡世远:苦心调防,输忠报国者,狄梁公、李邺侯也。

杨以贞:宋儒谓狄梁公献忠悃以感悟武氏,卒能反周为唐。以愚考之,武氏始终无复唐之心也,其不终于周而仍易为唐者,天也,非梁公之力也。若梁公者,亦始终心乎唐室而已。

弘历:①狄仁杰一再相彼尽心乃事,而后世反以复唐之功归之,是皆托于明哲保身宽柔以教之论,而未终读夫子至死不变之语,是非倒置莫甚于此。② 仁杰不承则死于拷掠之对,明是贪生。论者以为留其身以复唐祚,然终仁杰之世,唐祚何尝复哉?虽云善善欲长,未免阿其所好。③ 仁杰叹师德盛德,足见恩怨分明,未忘芥蒂。盖当时有名者莫如仁杰,不惟师徳称贤,即后世读书无识者,孰不以仁杰为贤乎?余少时亦有仁杰非感知己之深,乃服其韬晦,且以复唐自任之论,今以武氏始终夺唐祚,及仁杰不能匡复观之,未免失言。

弘昼:当武氏废唐簒立之秋,宗族诛戮殆尽,正士君子隐而难仕之时也,而仁杰独能毅然自任,若预知李氏之必兴,武氏之必败,而优防岁月,卒以成功。呜呼,此殆非常人之所能为也,仁杰可谓忠矣。

陆锡熊:当时人才辈出,如狄梁公、张汉阳、魏高要等,皆有拨乱反正之才。

陈懿典:则天擅政,李氏几绝,而狄公念念唐室,挽回天下,唐之所以复血食者狄公为之也,乃真纯忠也。

刘风起:狄梁公不愿闻谮己者名,与吕圣功不欲知朝士姓名,皆真宰相之度也。

方东树:尝谓狄梁公自是一时伟人,而其仕伪周也,实为忘耻。武后之毒虐淫丑,世谓之无双,则梁公之忘耻,亦与之为无双焉也。彼梁公之仕伪周,岂亦有不屑不洁之念而出于不恭乎哉?而仁杰宴然仕于其朝,徒以小忠小信小节固宠邀名为自免计,尚得为有耻乎。彼其与张昌宗夺裘而弃之也,如同蛆虫处溷而茹秽不咽,以明洁将以欺天下,万世皆无人乎。虽名声煊赫,耀艳千古,久而论定,要不能解其妄耻,善乎!(《狄梁公论》)

刘宝楠:唐祚之复,诸臣皆与有功,后人但归美于仁杰,未考之甚矣。

解鉴:梁公大忠大智于庐陵,反正一事今备载之。……梁公每以母子天性为言,后虽忮忍不能无憾,故卒复唐嗣。

周池:梁公此答,顺逆两踹,不及李安静所对远甚,岂预知其必有复唐之功,而姑为保身之明且哲邪。

汤鹏:萧何贤,则援曹参;诸葛贤,则援蒋琬;仁杰贤,则援柬之;士安贤,则援寇准。是辅也,于己则荣焉,于人则利焉,以气类之感酬吾道,以天地之心酬吾友,以举能其官酬吾君,以普被其泽酬吾代。是故大力者善援引,则贤之后又杖贤焉;杖贤者亡不安,则庇人材以庇社稷焉。

刘蓉:如狄梁公李文正之为者,其所处为最难,而用心为特苦,千载而下,犹将鉴其孤忠。盖宛转以运机权,而不诡于正,论者或诮其委曲已甚,不知非此不足与有为也。

刘启襄:吾于唐得社稷臣三,曰:狄梁公、郭汾阳、裴晋公。

陈澹然:武之于唐,犹吕之于汉也。武氏僭立伪周,竟移唐祚,仁杰独貌承武氏,九死不归,卒之假梦兆以返中宗,荐五王以安唐室,君子且怜而嘉予之。……武之废唐,仁杰未尝授之隙,君子不得不略其相周之罪,而予之以复唐之功。

蔡东藩:当日者嬖幸擅权,盈廷芜秽,无一非武氏家奴,惟娄狄二公,以功名终,颇有重名,然娄师德只务圆融,不知大体,所差强人意者,惟狄仁杰一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