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临清舍利宝塔简介(临清舍利宝塔门票多少钱)

导语:临清舍利宝塔

临清舍利宝塔简介(临清舍利宝塔门票多少钱)

临清舍利宝塔位于临清城西北约5公里处的卫河东岸。舍利是梵文sarira音译之略,一译“设利罗”,意译“身骨”,指死者火葬后的残余骨烬。通常指高僧的遗骨。相传释迦牟尼圆寂火葬后,有8国国王分取舍利,建塔供奉。此后,供奉舍利的风气渐次盛行。《临清州志》记载,在临清城南的南板闸(今头闸口处)“有铁大士像,高三丈二尺”,风水先生认为“不宜”,“副使钟万禄亦以为然”。遂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将其“移北水门外”(即今址)。“越十年(1611年),柳尚书佐起建舍利宝塔。凡九年,造塔九级。相传有舍利子七粒置其上。天启元年(1621年),始建铁大士阁。崇祯二年(1629年),州人汪承爵(万历乙未科进士,曾任两淮盐运使、四川兵备道等职)建大殿及天王殿。崇祯十四年(1641年),协镇马岱建山门、僧舍。各竣工,名日永寿寺。”塔体内镶嵌的刻石《迁移观世音菩萨塔疏》、《修建观世音菩萨塔疏》等,对舍利宝塔的修建缘由和经过等皆有记述。

在全国现存的3000多座塔式建筑中,临清舍利宝塔是一座较“年轻”的建筑,但也有380多年的历史,是山东省仅存的一座明塔。舍利宝塔为砖木结构的楼阁式砖塔,高61米,9级8面,每面长4.9米。塔座为条石砌基,围长39.2米,自地面至密檐高约5.3米,密檐宽1.55米,由雕花砖砌成。底层设门向南,门楣石额刻有“舍利宝塔”4字,为郡人王成德(字象薇,万历进士,曾任真定县令、刑部主事、山西参政等职)所题。左款为“大明万历癸丑岁(1613年)仲秋吉日”。

塔身自下而上逐层递减,但收分很少,为现存塔式建筑所罕见。舍利宝塔自第二层始,每层8面均设门,四明四暗,对称美观。各层、面均嵌有砖雕“阿弥陀佛”4字,总计216套。每层檐下砌有宋代建筑风格的雕花砖斗拱,转角柱下以莲花承托。塔体中纵横皆加有木筋,互相拉结,以增加塔的整体性和牢固性。其角梁较一般为长,雕花挑出,上系铜铃。塔内有金丝楠木通天塔心柱,壁有螺旋式转梯,可上至九层。塔顶为将军盔形,由55层砖砌成,上置重达吨余的圆形铸铁覆钵,以为盔顶。

舍利宝塔原系一佛教建筑群的一部分。这一占地47.3亩的建筑群颇为特殊,它是先有“铁大士像”,再有供奉佛骨舍利的舍利宝塔,后有殿堂佛阁,最后取名为永寿寺。《临清州志》记其盛况云:“嵌空玲珑,极工人巧。上出重霄,下临天地。风生八面,五月清秋。旁有禅林,日永寿。林木周遭,楼阁巍焕。水陆往来,咸瞻仰流连,忘人间世。时有好事考,放舟临彼岸,听晚钟静梵,铎响松涛,琴韵思清,江声欲起,殆不仅以多宝琉璃,侈壮观也。…‘仲春士女登游。每朔望缘壁燃灯,辉映星月,远望三十余里”=现这一佛教建筑群仅余舍利宝塔。数百年来舍利宝塔一直是京杭大运河上的标志性建筑,漕运盛时,还具有灯塔作用,它与通州的燃灯塔、镇江的文峰塔、杭州的六合塔被并称为“运河四大名塔”。

舍利宝塔在建筑材料的选用上也与现存的同类建筑有很大不同。一是舍利宝塔建塔用砖和北京故宫等建筑的用砖相同,用的都是临清贡砖;二是舍利宝塔采用了当时严禁民间使用的金丝楠木。临清是贡砖的重要产地之一,建塔用砖选用贡砖,这不足为奇。《临清县志》记载,临清砖“制造优良”,“自明初至清中叶,境内之城垣、仓庚、庙署、寺观及一切伟大建筑,均取材于此”。舍利宝塔用砖上的印记至今仍历历在目。徜徉于临清三街巷,也仍可见一些民居的砖墙上嵌有印记清晰的临清砖。而高达61米的舍利宝塔内的通天塔心柱以直径60多厘米的整材金丝楠木做成,就不能不令人费解了。对此,曾全三参与20世纪90年代舍利宝塔的测绘和维修工作、研究舍利宝塔多年的临清博物馆副研究员马鲁奎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马鲁奎先生认为,舍利宝塔系柳佐“偕士人建立”,在塔内各层镶嵌的刻石上,捐资者姓名、捐资数额等一一记述备详。在第三层有一方刻于万历四十七年( 1619年)十月的刻石,其记载只有捐资人的身份和姓名,却没有捐资数额或捐献物资的记载。而这些人的身份又颇为特殊——以太监为主的宫廷中人:“乾清宫御茶房牌子署监督勇士四卫营。御马监太监魏学颜,司礼监掌文书房事太监王体乾……”,其中以王体乾的地位最为显赫。王体乾生活在明万历、天启年间,文化素养很高,在太监中素有才名。而握有实权的魏忠贤却是个目不识丁的文盲。天启时王体乾被任命为司礼监掌印太监。在当时,这是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太监。为得到这个位置,王体乾对深受皇帝宠爱的司礼监秉笔太监魏忠贤极尽趋附,毕恭毕敬,唯命是从。而在以后,王体乾也从来没有敢反对过魏忠贤。他们狼狈为奸,权倾一时,无恶不作。为求得来世有个健全的人生,王体乾等纷纷信奉讲究“轮回”、“报应”的佛教。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积极施舍佛教寺院,以达到积阴德求得佛祖保佑的目的。用作舍利宝塔通天塔心柱的金丝楠木,就是王体乾等太监的“施舍”。在当时社会,擅自捞取在运河中运输的用于宫廷建筑的金丝楠木,无疑会有杀头之罪,所以如果在捐献记录中如实写出,和不打自招无异,于是便出现了这方只记载有捐资人身份和姓名的刻石。舍利宝塔倡修人柳佐,号赓虞,明万历丙戌(1586年)科进士。“为夏邑(今夏津县)令不取民问一钱,擢御史两袖清风,正直敢言”。曾弹劾庸相赵志皋。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因“争储议忤旨归里,居二十载”。“泰昌(1620年)立,起太仆9即,晋工部尚书”。柳佐倡修舍利宝塔是在被罢御史职后、晋工部尚书之前,曾在朝中为官,早和王体乾相识,亦未可知。

舍利宝塔的建设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从表面看,舍利宝塔是一座佛塔,实际上它是一座“风水塔”。一方面,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宦官马堂督税临清,他纠集一伙地痞流氓,横征暴敛,使商旅裹足,市井萧条,以致引发了历史上有名的以王朝佐为首的“临清民变”。另一方面,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二十九年(1601年)连续两科,临清无一人考中进士,文运大衰。为了培植风水,振兴文运,才有了“铁大士像”北移和舍利宝塔及其他佛教设施的修建。在舍利宝塔第九层的通天柱上,挂有一“文曲星之位”的木牌,是临清儒生进京赶考前必去拜谒之地,至今木牌印痕仍依稀可辨。

舍利宝塔在体现临清人民抗争精神的同时,还通过塔体建筑的构件、形制、尺寸等向人们传播着一种潜在的文化信息,如祈福、避灾、辟邪、禁忌等,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建筑语汇。虽然这些语汇所蕴涵的社会意义是人为附加的,但无不充满了特定时代下的特定含义,从而显示了舍利宝塔特有的文化内涵。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森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