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财经

逝者的坟墓(逝去的亲人会去哪里)

导语:将逝去的亲人弃之荒野、甚至吃掉?!探秘墓葬及葬俗就有了答案

逝者的坟墓(逝去的亲人会去哪里)

生老病死,再自然不过,人生短短几十年,也只不过是沧海一粟罢了,但正是因为这短短几十年,才令人倍感珍惜!人们往往会在亲人去世后,将其好好安葬,等到清明、祭日时祭奠,以表达对亲人的哀思。但是,你知道么,人类最早是不会妥善安葬亲人的,往往将其弃之荒野、沟壑,任凭野生动物啃食,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墓葬及其起源。

首先,我们将“墓葬”二字拆开,分别释义。

关于“墓”与“葬”

“墓”,是放置尸体的固定场所。、

“夫墓,死人所居”(《论衡四讳》);

“葬”,是处置尸体的方式。

在考古学上,二者常被合称为“墓葬”,指埋葬死者的地方及其埋葬方式。

河南安阳殷墟妇好竖井形墓

妇好墓及殉人

葬俗的起源

葬俗,作为人类文化的内容之一,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一般认为,葬俗的出现与人类思维的逐渐发达和原始宗教的出现相关,特别是和民魂观念、祖先崇拜观念的出现有密切的关系。

事实上, 最初的时候,人类是没有埋葬死者的习惯的。《孟子・滕文公》:

“盖上世尝有不葬其亲者,其亲死,则举而委之于壑。”

这种随意处理尸体的情况反映出史前时代早期,人类的体质较为原始,大脑结构简单,语言极不发达,思维能力较差,感情也不复杂。人们的思维活动只能紧紧圆绕获取食物、制作石器、抵御侵害、谋求生存等来进行,尚不会考虑生死大事,对同类的感情也相对较淡漠。所以,人死之后或弃之于荒野,或委之于沟壑。甚至在食物缺乏时,可能有同类相残相食的现象发生。如著名的周口店北京猿人化石,在大约两万平方米的堆积中,同石器和动物化石混在一起,散布在十五处,共代表了40多个个体。研究表明,当时不仅没有埋葬习俗,而且据些头盖骨上明显的打击痕迹推测,还可能有食人之风。

被使用过后的头盖骨

当人类进化到智人阶段的时候,由于体质的进步,特别是由于脑量的增加,使得思维能力有了显著的增强。于是,长期受到自然力量压制之下的人类,可能开始考虑诸如支配人类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力量究竟是什么,人类来源于何处,最后归宿到哪里等问题。在百思不得其解、力图摆脱自然的压力而又无法成功的情况下,于是把强大的力量想象成超自然的神灵,并认为自然界一切东西都是神秘而有灵性的,在膜拜神灵的活动中获取生存与发展的信心和力量。原始宗教因此而产生。

随着人类意识的复杂化和高级化,人们对自身的生理构造和某些精神活动现象感到困惑,并产生出灵魂观念,据此而对人的某些生理现象进行了解释:一是睡眠和做梦,以为是寓于体内而又独立存在的灵魂的作用,睡眠是灵魂暂时离开肉体,做梦是灵魂随处漫游;二是生病和死亡,以为生病是灵魂与肉体不能复合,死亡则是灵魂永远离开肉体。进而认为“既然灵魂在人死时离开肉体而继续活着,那么就没有任何理由去设想它还会死亡;这样就产生了灵魂不死的观念。

灵魂观念产生之后,又从灵魂观念中产生出鬼魂观念,即人活着灵魂依附于肉体,死后灵魂离开肉体而成为鬼魂。《礼记・祭法》云:

“大凡生于天地之间者皆曰命,其万物死曰折,人死曰鬼。”

一方面人们越来越意识到生命的可贵,感受到亲情的欢乐,产生出强烈的恋生恋亲之情,既然灵魂是不死的,就希望亲人的鬼魂有一个固定的居所,并能在另一个世界继续生活下去。另一方面,人们又相信能够离开人体而独来独往的鬼魂有着超凡的能力和神奇的力量,能够保护或作祟于人类,由此而产生了恐惧和崇拜心理。

在这种灵魂观和生死观的交相作用下,便出现了埋葬死者的习俗,并通过埋葬死者来寄托生者的哀思,通过祭祀活动来表达对鬼魂的崇拜。

人口的繁衍对于史前先民来说,是仅次于解决吃饭问题的大事。由于当时生产力低下,人类在自然面前还表现得较为被动,所以生活的艰难、疾病的流行、灾害频降,使得史前人类的寿命极低,儿童的夭折率极高。根据北京猿人化石的统计,死于14岁以下的儿童占39.5%,死于50岁以上者仅占2.6%。因此,保护和增殖人口就成为维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当人类开始探索生殖的奥秘时,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人人皆生于母亲,于是首先把女性神化,让女性充当生殖之神就成为很自然的事了。

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欧洲,比利牛斯山到顿河流域的广大地区曾发现许多女性浮雕像;新石器时代的辽宁红山文化和陕西案板遗址仰韶文化遗存中,也发现有女性塑像。这些雕像或塑像的共同特征突出乳房丰满、腹部和臀部肥大等女性特点,显然是为了突出女性的生育功能,表现的正是女性生殖崇拜。

辽宁喀左东山嘴遗址陶塑女像

祖先崇拜是从生殖崇拜中孕育出来的,是为适应人类社会传宗接代,并回答氏族是从哪里来的困惑而出现的。最早的祖先只能是女性,中国古代文献中有许多神话:

如《太平御览》引《诗含神雾》说华胥踏大人迹而生伏羲;《河图稽命徵》说附宝见大电光感而生黄帝;《太平御览》引《春秋合诚图》说庆都遇赤龙而生尧;《太平御览》引《帝王世纪》说握登见大虹意感而生舜,修已吞神珠而生禹;《史记・殷本纪》说简狄吞玄鸟卵生契;《史记・·周本纪》说姜嫄践巨人迹而生后稷;《史记・秦本纪》说女修吞玄鸟而生大业等。

这些神话所反映的应是更远古的史前时期女性始祖的崇拜。祖先崇拜观念的出现,使人类的感情世界更加丰富,血缘关系进一步加强,亲情关系进一步加深。最终当氏族制度确立之后,人们改变了过去那种对死者漠不关心的态度,依据当时人类社会的生活模式,去想象鬼魂世界,妥善安置死去亲人的尸体,并举行一定的仪式,追思亲人或祖先,祈求祖先鬼魂的保佑。由此而产生了葬俗。

北宋壁画墓 妇人启门图

北宋仿木结构墓室

总之,史前葬俗的出现,与“万物有灵论”、灵魂观念和祖先崇拜为代表的原始宗教的出现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考古发现,中国已知最早的墓葬发现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在北京周口店山顶洞,曾发现三具随葬有装饰品、周围撒有赤铁矿粉的人类头骨化石,显然是有意识安葬的。也就是说,埋葬习俗的发生,大约在旧石器时代中期末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初。

由于自古以来,人们对丧葬十分重视,有着“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的传统观念。因此,墓葬资料所提供的就不仅仅是埋葬习俗和墓葬制度本身,往往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生产、生活、风俗、宗教、观念等方面的情况。所以,古代墓葬被看做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对于探讨古代社会就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