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夜耿耿而不寐兮魂憧憧而至曙(夜耿耿而不寐什么意思)

导语:“夜耿耿而不寐,魂憧憧而至曙”,家国一体,后妃制度的曲折发展

前言:

后妃制度是伴随封建主义社会的王权而产生的。在漫长的阶级社会的发展中,女性一直是从属地位,这一点体现在帝王的婚姻关系中,就衍生出了“后妃制度”。

“后”是帝王正妻,享有天下之母的美称,“妃”是帝王妾室,有供帝王享乐和绵延子嗣的“作用”,为了管理众多的妻妾,后妃制度渐渐产生。

封建社会初期,后妃制度的发轫

封建社会初期,这里代指的是秦汉之前,并没有真正产生后妃和后妃制度。

早在后妃出现之前,婚姻就产生了,婚姻是两性关系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母系社会时期并不存在婚姻,男女繁衍后代,按照“男女杂游,不媒不聘”的方式。人们往往只知其母,不知其父。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男性开始占据主导地位,男婚女嫁,一夫一妻的稳定家庭模式出现。

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男性在家庭地位权利的巩固,物质财富由母系转向父系,为保证私有财产必须由自己的后代继承,就开始严格要求女性对男性的忠诚。妻子不育,丈夫可以另娶,产生了“一夫多妻”制度,与后世略有不同之处是,这时所有妻子的地位是平等的,没有尊卑先后之分,生育的后代地位也同样平等。

为了避免家庭财富分割产生纷争,理清同父诸子之间的谁可以合法继承家族财富和权利,宗法制应运而生。宗法制的核心是“嫡庶有别”,生母地位决定了诸子的地位,原本平等的地位开始产生变化,正妻就有了管理权,产生了一夫一妻多妾制。“黄帝四妃 , 生二十五子,元妃螺祖,次妃女节、次曰彤鱼氏、次曰嫫母。”这里说明氏族社会晚期,众妻地位开始不再平等,黄帝的四位妻子中,元氏的地位最高。

夏朝建立之后,我们仅能从《通典》中窥得“天子娶十二女,即夏制也”,对于帝后的婚姻生活并无详细记载。商朝的后妃数量有所增加,“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合三十九”,但是据学者统计,商王武丁妻妾有六十四人。相比黄帝时期,夏商时期王的妻妾在数量上有所增加。

夏商时期,开始出现“后”字,此时并不专指帝王之妻,夏王,商王及诸王之妻皆可称之为“后”。东周时期的“后”才专指帝王之妻。

快速崛起的周族推翻商王朝后,建立起来的新政权称之为西周。《礼记》中记载的西周王妻妾“三位夫人,九个嫔,二十七个世妇,八十一个女御 ,以备内职”这个时期的后妃等级开始与外朝官员的官爵相对应。“后正位宫闱,同体天王 ”,这里的后对应王,在后宫中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其余的夫人,嫔,世妇,女御也对应在外朝廷的官职,承担相应的责任。帝王妻妾,各司其职,与之前的杂乱相比,无疑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秦汉时期,后妃制度的确立

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氏太子迁都治洛阳,史称东周。随着周氏政权的陨落,所制《周礼》失去了约束作用,开始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乐崩坏”。

各诸侯国君主,屡屡逾越周制,为满足私欲,扩充后宫,“大国拘女累千,小国累百”。这个时期开始流行一种媵妾制度,就是说,娶他国国君之女为嫡夫人,嫡夫人姐妹一同陪嫁过来称之正滕,正滕是地位较高的妾室。甚至正滕也可以带着自己的姐妹陪嫁,称之为滕妾。

秦王嬴政横扫六国,建立了封建专制集权国家,国家权利高度集权在皇帝一人身上,后妃制度也赢来了全新的发展。

嬴政在吞并六国的过程中,不断掠夺诸国后宫女子入秦宫,“每破诸侯,写放其宫室”,为了对自己庞大的后宫团体进行有效的管理,秦王将后宫妃嫔按照等级划分为八级。即“宫备七国,爵列八级”

第一级是皇后,接下来是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最末级是少使,秦始皇自称是“皇帝”,他的正妻不再称呼“王后”而是“皇后”。秦始皇是历史上第一位皇帝,但是第一位皇后是谁已经难以考证,不过可以肯定的是秦朝后妃制度已经初具规模,为汉朝的后妃制度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汉朝分为西汉和东汉两个时期,国祚时间长达四百多年,是封建制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后妃的选纳,等级设置,宫廷礼仪都作为明确的制度确定下来。

汉朝之前的后妃多为进献,掠夺获得。自汉开始,开始从民间遴选入宫,为妃或为宫人。选纳主要由宦官负责,他们从民间挑选身世清白,姿色过人的女子,送入宫中。

西汉前期虽要求后妃出身良家,不过并未严格执行,汉武帝皇后,歌姬卫子夫,汉成帝册立的赵飞燕是舞妓等,东汉时期的选纳制度开始趋向于严格。

选纳时间固定于每年八月,由于汉朝八月也是征收税赋的时间,故被选中的女子称为“算人”;备选者的年龄相貌也有相关要求,年龄在13至20岁中间,出身良家,相貌需要经“相面”确定为有福之人,身材窈窕者才可进宫;中选的女子等待皇帝的“登御”,受恩宠之后,有机会被册立为妃。

东汉时期,对于皇后的选择较西汉时期更看重门第,汉桓帝欲立田贵人为皇后,因出身微贱,遭到大臣们的强烈反对,只得册立家世显赫的窦氏为后,东汉册立的所有皇后中,有八位出身世家大族,阴氏和窦氏两大家族,均有两女被册立为后。

汉朝后妃的等级基本承袭的秦制,但是汉武帝“多取好女至数千人,以填后宫”所以等级由八级增加至十五级,此时的后妃制度有两大特点,其一,内廷和外廷一样,具有严格的尊卑有序,皇后是后宫的最高统治者;其二,后妃的等级参考外廷的官职,爵位,享有同样丰厚的俸禄。

汉朝宫廷礼仪制度开始完善,并且多为后世延用。

谒见礼:内侍官见到皇后要像见到皇帝一样行礼,见到比皇后等级略低的婕妤,礼比丞相,行则对壁,坐则伏茵。

亲蚕礼:中国古代十分注重养蚕,西周时期就有王后祭祀先蚕的仪式,汉朝将其作为制度确定下来。每年三月,皇后率领内外命妇,到郊外采桑,之后送到蚕室,皇后亲自“手三盆于蚕馆”,所产蚕丝用来制成丝绸祭服。

侍寝礼:后妃的基本职责是为皇室绵延后代。侍寝在汉朝做出了明确的规定,首先,掖庭官提供供御女子名册,皇帝圈定人选,该女子除去首饰蒙被抬入皇帝寝宫,事后会获得一枚雕刻侍寝时间的“银镙”,作为怀孕时的,受孕时间的凭证。

车舆衣冠作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是阶级社会用来区分后妃等级的标志,汉朝也有明确规定。

皇后,婕妤出行则乘坐辇,由四人肩舆,外出的话乘坐三马法驾,车身用金银装饰,上罩青色车幔,又称之为金银车。

皇后谒庙服,深青色带赤色点缀的单衣,蚕服,青白色的单衣,领袖边缘有花纹装饰,配有假结、步摇、 簪珥,步摇以黄金为主。贵人着助蚕服,淡青色的单衣,配有大手结 , 墨玳瑁,簪珥。根据不同的场合后妃使用的舆服不同,等级森严不可僭越,这点也被后世所承袭。

隋唐时期,伴随后妃制度产生的后宫涉政

汉朝之后,隋唐之前,中国经历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但是由于政局的混乱,除了后妃等级有变动外,后妃制度并未大改。

隋唐时期由隋文帝建国开始,至唐宣帝失国为止,共计约三百余年。隋朝将全国的疆域再次统一,盛唐时期经济,文化达到高峰,伴随后妃制度而产生的是后妃参政行为。

隋文帝作为隋朝的开国皇帝,但是隋朝的后妃制度在隋炀帝时期才被重新修订。

隋炀帝杨广是隋文帝的儿子,为何后妃制度在杨广时期才开始被重新修订?这里和隋文帝的皇后独孤氏有关。

隋朝建国,隋文帝提倡节俭,只立皇后。建国第二年,虽然着手制定了后妃制度,但是后宫萧条,嫔妃制度形同虚设。隋文帝皇后,独孤氏是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为人强势,善妒,在与隋文帝新婚之夜就逼迫隋文帝发誓不与其他女子生育子嗣。

除了宫闱擅宠外,独孤氏还会参与朝政,“后每与上言及政事,往往意合,宫中称为二圣”。即使独孤氏在政治上享有一定的权利,但是她对外戚干权很是反感,其表兄崔长仁犯罪理应问斩,隋文帝本想看在外戚的身份放他一命,独孤氏并不领情,坚持处死崔长仁。

独孤氏还会参与朝臣任免,宰相高颖的罢免就是独孤氏向皇帝建议的,包括隋炀帝杨广被立为太子,也是由独孤氏参与完成。

杨广在隋文帝在位时,因自身洁身自好,不立妾室的“好形象”被独孤氏喜爱,但是杨广即位后一改之前的形象,开始大肆扩张后宫,按照前朝历代的经验,重新修订了后妃制度。

隋炀帝,除了设立有品级的妃嫔一百二十四人,还增设了没有固定人数的“承衣刀人”,仿照尚书省六部官制设置女官,六局二十四司,管理宫中的饮食,医药,礼仪,财务等。

杨广设立的后妃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也基本被唐朝延用。

唐高宗的皇后武氏,是历史上后妃涉政的典型代表。武氏出身显贵之家,本是太宗的才人,太宗去世后由高宗接入后宫,成为昭仪。再次入宫后,武氏拉拢外臣,假借高宗之手,铲除了朝廷上反对自己的长孙无忌等人。

同时武氏还大肆重用家族宗亲,培养属于自己的势力,掌握朝中内外后,为了扫平登基路上的障碍,她鸩杀长子李弘、废太子幸贤和中宗李显。平定李唐宗室叛乱后,登基为帝。

结语:

后妃制度是封建社会一种特殊的帝王婚姻关系,它和王权密不可分,后妃的选择也渐渐从平民演变成贵族之女,一旦后妃开始拥有权利,那么干涉朝政就成为理所应当之事,历史上“杀母留子”或“后妃涉政”之事并不罕见,所以后妃制度其实是一种封建社会必然产生但是又充满弊病的制度。

参考文献:

《礼记》

《后汉书》

《隋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