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饭(冻死不考灯头火饿死不吃猫碗饭是什么意思)

导语:俗语:“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食”,古人气节,令人敬佩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而绵远流长,经过岁月的磨砺,传承到了现在。俗语,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一脉,是祖祖辈辈的百姓们根据自己的日常经验总结而来的,因其读起来朗朗上口,流传至今。

俗语就像个民间传统文化的万花筒,它的种类繁多,有描写天气气象的;有刻画古代生活的;有描写生肖属相的;还有反映人民气节的,就比如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一句“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食”,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冻死不烤灯头火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这句俗语的上半句“冻死不烤灯头火”,这句俗语从字面上来解释的意思就是:宁肯冻死,也不要借助灯头的那一点火光来温暖自己。很多人可能不太明白,冻死和烛光有什么联系呢?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在古代的生活中,我们都知道,没有现在的生活这么发达。那个时候,没有电,也没有暖气。古代稍微富裕的人家在冬天的时候取暖就是靠屋子里的炭盆,而穷苦的人家呢?就只能裹着破旧的棉被来保持温暖。那个时候,也是没有电的,人们的生活都没有现在这么方便。

当他们想要照明的时候,就只能简简单单的点燃一盏油灯,勉强能照亮屋子。孩子们的天性都是淘气的,当他们在外面玩够了雪,想要进屋取暖,把冻得手放在烛光上取暖时,家里的长辈们都会阻拦进行呵斥。

因为一个屋子的光亮都要靠蜡烛来保证,如果把手放在烛光上取暖,自己温暖了,可是别人就感受不到光亮了。在古人眼中,这是一种特别自私自利的举动,而且那么小的火光,是根本上不能解决取暖问题的,所以老人们便用这句“冻死不烤灯头火”来教育小孩子们。

教育他们要有志气,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事情,做一件事情之前,要考虑好会不会伤害别人。不能做一个只考虑自己,而不顾他人的人。说完上半句,我们再来看一下下半句“饿死不吃猫叼食”又是什么意思吧。

饿死不吃猫叼食

我们首先,还是从字面上来解释一下这句话,它的意思就是:哪怕饿死,也不能吃猫叼来的食物。古人云:“人不吃嗟来之食”,做人要有自己的底线和气节。猫的食量很小,就算抢了猫的食物,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饥饿问题,更丢失了做人最基本的尊严。

古人认为,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动物会吃人施舍的食物,而人不抢动物抛弃的食物。这是人的一个亘古不变的尊严。这也是千百年来,我们老祖宗告诉我们的道理:做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没有骨气。

东晋时期的陶渊明,担任彭泽县令,一日上司来地方督察,下官告诉陶渊明最好要穿戴整齐去见督邮,陶渊明为此感叹道:“吾不能为五斗米而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后来便就辞官归隐了。这就是人的气节和骨气,人不能因为一时享乐而抛弃自己的底线,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道理。

说到这儿,相信大家对于“冻死不烤灯头火,饿死不吃猫叼食”这句俗语有了自己的一分理解。你怎么看待这句俗语呢?在文章下方评论区分享一下你的宝贵看法吧!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纳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