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鱼塘管理技术要点(冬季鱼塘管理技术有哪些)
导语:冬季鱼塘管理技术
冬季鱼塘管理技术
冬季,是大部分养殖鱼类的上市期,养殖户可以根据当地的养殖条件及市场需求分开上市。由于种种原因有一部分鱼塘不能全部清塘,因此,对未完全清塘的养殖鱼类必须做到安全越冬,对完全清塘的鱼塘则应做好鱼塘修整工作。
一、并塘越冬
为了便于冬季的日常管理,对常规鱼类苗种要进行并塘。鱼种并塘一般选择水温在10℃左右时进行。在并塘前要对鱼种拉网锻炼1~2次,拉网动作要轻快,避免鱼类受伤,防止鱼种下塘后感染各种体表传染病。一般情况下,每亩水面可放养体长10~12cm的鱼种2万~3万尾。
为了便于冬季亲鱼的集中管理,当水温降低至10℃时要对亲鱼进行并池。一般情况下,每亩池塘可放养亲鱼150~200kg。为了保证亲鱼的性腺正常发育,亲鱼池要做到“肥水越冬”。进入越冬期后,鲢亲鱼池、鳙亲鱼池平时要适量施肥,在晴天中午水温较高时可以适当向草鱼亲鱼池、青鱼亲鱼池、鲤亲鱼池、鲫亲鱼池中投喂饲料,水温较高时每天投喂1次,水温较低时可2~3天投喂1次。
二、防止冻伤
高密度精养鱼池,池水深度一般为0.8~1.2m。由于水位太浅,水温变化幅度较大,因此,低温天气出现时会导致大批鱼类被冻伤。在养殖热带鱼时虽然冬季与夏季所使用的水体水质相同、所使用的饲料相同,管理方式也相同,但是,冬季热带鱼的死亡率明显高于夏季,尤其是在强冷空气袭击期间的死亡率会更高。冬季病鱼及死鱼的共同症状是:鱼体头部的鳞片容易脱落,吻部、头顶部容易出现溃疡。病鱼游动缓慢、离群独游、食欲减退,最后慢慢朗、水温较高时,要适当投喂一些饲料,以保证鱼种在越冬期内不断食,不掉膘。气温回升后应及时恢复饲料投喂,争取让鱼“早开食、早恢复体质、早恢复生长”。由于冬季鱼类存塘的密度较大,要特别注意因鱼塘缺氧而造成死鱼现象。越冬暂养池严重缺氧而又缺少水源时,可采取循环水增氧法来增加水体中的溶氧量。这种增氧方法的缺点是当水温低于-0.5℃时,常会造成死鱼现象,因此,必须及时测定池水温度,当水温低于-1℃时应立即停止循环水增氧。
还要做好鱼种的免疫投放工作。冬季正是对草鱼鱼种进行免疫注射和免疫浸泡的良好时机,此时的水温正适合草鱼免疫系统的免疫应答反应。
四、低产鱼塘冬季改造
1.清理淤泥,扩大库容。鱼塘库容量过小,底层淤泥深厚,实际蓄水量不足,必须挖塘整修,把浅塘改造为深塘,小塘改成大塘。清出的塘泥放在塘基上,作为种植植物的基肥;若表层塘泥太多,还可铺放在地上晒干,作为肥料。清除表层塘泥后,还要平整塘底,加高加固塘基,维修水渠水道等。
2.修补渗漏,加固塘坝。如果是塘埂土坝漏水,可采取夯实处理。对于砂质土的鱼塘,即使塘埂土坝密实也会渗漏,必须采用塑料薄膜防渗措施。做法是:在鱼塘干塘后起土30cm,堆积一角,铺上塑料薄膜,接口处搭接5cm,然后将堆积的土均匀撒回在薄膜上。铺设边塘时,池坡要开挖成阶梯型,防止压膜滑坡。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使用期长达15年以上。
3.建拦鱼栅,防止逃鱼。山塘、小水库,水位变动大,排水进水频繁,因而必须建立拦鱼栅防逃设施。一般采用竹片或聚乙烯网片制作,设在水流较缓的地方,若设在水流较急的排水闸或涵洞前,应离开一定的距离,并采用“V”字形或弧形,以增加过水面积,分散和减少水的冲力和压力。
五、放养鱼种
鱼种尽早放养可以使鱼类尽早适应新的生活环境,尽早吃食,相对延长其生长期。从冬至到立春这一段时间内气温和水温都比较低,鱼种的鳞片排列比较紧密,在捕捞、放养的操作过程中不容易损伤鱼体,可降低鱼种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投放鱼种应选择在气温较高的晴天中午进行,尽量避开气温较低的风、雨、雪天气。
冬季放养鱼种,一般选择鳞片排列较紧的鱼类,鳞片排列较松的鱼类(如武昌鱼)和无鳞鱼类(如沟鲇)应该选择秋放、春放或“一次放足、原池培育”的放养方式。冬季放养时要尽量少投放白鲢鱼种。放养的鱼种规格要整齐、宜大不宜小,体长应在0.2m以上,鳞片、鳍条完整,游动活泼,体色鲜艳,这样的鱼种适应能力强、成活率高、生长快。
鱼种下塘时要用10%~15%的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放养草鱼时,鱼种必须进行疫苗注射或疫苗浸泡。在选择疫苗时要注意识别产品的效价和有效期,以防上当受骗。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