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早是孟子批评战国时期的谁用的词语(以一毛不拔著称的是谁)
导语:这位先秦诸子被形容“一毛不拔”,你认识他吗?
看到“一毛不拔”这个成语,我想各位读者都非常熟悉其含义,它现今的意思是形容一个人极度吝啬,就是连一根汗毛也不愿意拔出来。但是如果要是讨论这个成语的来处,不知各位读者是否也有研究呢?如果没有,那也别急,因为今天我们要说起的一位先秦诸圣——杨子,便和这个成语有莫大关联,或者说这个成语就是因为杨子,才被提出来的。
0.0.0 一毛不拔
这里可能又有读者要说了,杨子又是哪家巨擘呢?而且这一毛不拔是个贬义词呀,用来形容杨子的话,是说杨子的理论很自私吗?其实不然,杨子建立的杨朱理论,是我国最早的关于人权方面的理论,而杨朱学派在战国初期可是力抗儒墨两家的存在,其中还一度诞生出“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的局面。由此可见,杨朱之学在当时可是妥妥的主流存在,如果说其只是单一的教人自私的话,是不可能有这么多人力捧的。而之所以 一毛不拔这个词跟其有关,也正是后来儒家为了打压杨朱学派,而断章取义创造出来的。那么说到这里,各位读者是不是对杨子及其学说都很感兴趣呢?别急,我们下面就来一点一点深入了解。
0.0.1 杨朱亦经常与人辩论
一、杨子是谁?杨子亦称其为杨朱,字子居,但其具体出生日期却说法不一,只能说大约是活跃在战国初期这个时间段内,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纵观杨子一生,可谓是极其充满争议的一生。
1.1.1 杨子亦称其为杨朱
虽然他早期深受道家老子观念的影响,并且所建立的学说也是在老子思想的基础上的另类衍生,但其却不被道家主流所容纳,比如著名的道家人物庄子就对其说极为排斥。而在当时环境下,杨子提出的杨朱理论,在诸子列国中,也如同一枚深水炸弹,引起了巨大争论与轰动,又如后来的亚圣孟子就直接大骂杨朱之说为“禽兽之说”。当然杨朱学派并不是全部被世人所唾骂,其仍有大部分人追随者,否则怎么可能衍生出“天下之言,不归杨即归墨”的佳话呢,像是吿子、公孙龙等等就是典型的深受杨朱学派影响的人物。
1.1.2 杨子深受道家影响
由此可见,杨朱学派自诞生起,就因为其“骇世之言”而被世人所争论。不过可惜的是,杨子的论著早在秦末汉初时,便随着天下大乱而遗失了,就算如今我们能得知杨子的观点,那也是从先秦古籍,像是《吕氏春秋》《孟子》等等书中捕风捉影,一点一点挖掘出来的。尽管如此,还是让我们从这些只言片语中,体会来自两千多年前的声音吧。
二、杨子的主要观点1、轻物贵己
《吕氏春秋》对杨子思想有这么一段记载:“今吾生之为我有,而利我亦大矣。论其贵贱,爵为天子,不足以比焉;论其轻重,富有天下,不可易之;论其安危,一曙失之,终身不复得。”它的大致意思是,将个人生命比喻成对人最重要的东西,它的尊贵程度丝毫不比天子卑微,相反天子还远远达不到它的尊贵程度,而且更进一步的说,就算是整个天下亦没有其重要,因为个人生命一旦逝去,那么什么都与你无关,你永远不可能再得到一条命。
2.1.1 《吕氏春秋》
由此可见,杨子将人的生命提到了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每个人的生命都是其最珍贵的东西,一切外物不能与之相比,一切外物也不能随意扼杀之。 这与儒家的“舍生而取义”以及墨家的“为了心中道义,摩顶放踵”完全不同,杨子认为儒墨两家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一种理想状态,丝毫不顾及个人地位与感受,而且利用空泛的理论与道义,欺瞒个人而使其献出宝贵生命更是邪恶的行为。所以说杨子更加强调的是一种,不被外界社会道德观念所约束的生命状态,不为功名所动,不为罪恶所扰,真真切切的为自己而活。这是一切以自我为尊的表现,纵使天子亦不能又所动,同时也正是这样,儒家便批判杨子乃是心中无君的表现。但是纵观杨子的贵己思想,这是古华夏第一次提出人的生命权力至高无上,尤其是高于君王,其进步意义则不言而喻了。
2.1.2 杨朱“轻物贵己”
2、重生
杨子曰:“是故圣人之于声色滋味也,利于性则取之,害于性则舍之,此全性生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对于“声色滋味”,都是选择对其生命有利的,而舍弃会危害其生命的,这就是保全生命的道理。杨子在“贵己”的基础上还强调了如何爱惜生命。“声色滋味”即是比喻生命的欲望,他认为一个人不该过分的清心寡欲,同时也不该过分的随欲而为,而是应该尽可能遵循生命的本能,去有节制满足一些欲望,这样才是最佳的注重生命的表现。
2.2.1 珍爱生命
这是杨子针对墨家苦修而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墨家的苦修违背了人的生命本性,这是没有将生命置于第一要务的表现,不能满足个体的利益,而个体又是构成集体的基础,既然个体不能得到满足,那又何谈集体呢?杨子的重生从两方面对“如何爱惜生命”做出了引导,其一便是是对实际做法的讲述,他认为爱惜生命,应当时刻注意养生;其二则是从心态上的讲述,他认为人之性由心生,适当的顺从则会使得心神安宁,使得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2.2.2 杨朱强调心态上亦要顺从本性,但不可过度
3、人人不利天下,人人不损一毫”的社会
杨子曰:“人人不损一毫,人人不利天下,则天下治矣”。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全天下的人既不损害自己,也不侵犯别人,人人都能爱惜自己的生命,那么天下自然而然就安定了。杨子强调的并不是一种极端的无政府思想,他还是在努力探究君王与个体的关系,毕竟个体生命还需要整体一个稳定的大环境才能生活下去。这里杨子提出了一个前提“公天下之身,公天下之物”,即整个社会并不是君王的私有物,而是整个天下所有人共有的。在这个前提下,人人不去私自占有这些财产,而作为君王当然也不能肆意掠夺这些财产以及践踏他人生命,那么天下才是真正的安宁。
2.3.1 杨子强调天下之物为公,任何人不得随意掠夺他人生命与财产
或许久经乱世,杨子看清楚了战国时期各权贵肆意掠夺平民百姓的生命以及财产的真相,他想极力唤醒所有人去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毕竟生命属于自己而不属于任何其他人),以此来对抗和消灭这种权势欺压生命的现象。但是奈何杨朱学派终究只是在中国历史上昙花一现,杨子美好理想也随之一起消失在了历史中,实在让人惋惜不已。
2.3.2 古代权贵肆意鱼肉百姓
以上便是我们如今能够窥得的杨朱思想,至于杨子阐述的其它思想,却是不知道存在于历史中的哪个角落。因为杨朱学派在儒墨两家打压之下,在秦末汉初之际便已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而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从此便真的消声匿迹了,至于魏晋所著之《列子·杨朱篇》也不过是作者对于杨朱学派的片面想象。但是就算只有只言片语,我们也能感受到来自几千年前理论的深刻魅力。纵观历代王朝,底层人民的生命以及财产从来都是被皇权贵族肆意践踏,根本毫无权利可言,人命如同草芥。而杨朱却早在战国年间就提出了“个人生命比君王贵重”的言论,虽然其理论有部分厌世的缺陷,但这也是可以理解,毕竟其深受道家思想影响。而且经以上所述,可以看到杨朱之说并不是所谓的极度自私主义,杨朱将个人权力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以后,并不是意味着捍卫自己的权力就可以不顾他人。相反他推崇的是在一个“不要伤害别人,同时也不要伤害自己”的前提下,去最大化的捍卫自己的生命权力,这种思想不得不说是广大人民的心声。不过可惜的是,也正是杨朱思想的“贵己”而使其必然不被统治者所容纳,再加上儒墨学派的打压,其消亡却是必然结果。
2.3.3 被众多势力打压,杨子消亡是必然的
三、“一毛不拔”出处由前述可知,杨朱学派被打压,是显而易见的结果,其中打压杨朱学派最狠的乃是儒家。首先是 《淮南子·氾论训》记载“夫弦歌鼓舞以为乐,盘旋揖让以修礼,厚葬久丧以送死,孔子之所立也,而墨子非之。兼爱尚贤,右鬼非命,墨子之所立也,而杨子非之。全性保真,不以物累形,杨子之所立也,而孟子非也。趋舍人异,各有晓心。”这句话简要的概述了几个学说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到墨子不赞同孔子的仪礼厚葬,而单独提出了兼爱尚贤、明鬼非命的说法;杨子亦是不赞同墨子的观点,故而在此又提出贵己、重生的观点;最后孟子又来否决了杨子。各家争来争去,无非都是在向天下人阐述自己的观点,希望天下人都能按照自己的观点来维持社会运转,从而实现大治,只是各家出发点不同罢了。其中墨家的著名人物禽子便专门与杨朱有一场辩论,这场辩论记到了《列子·杨朱》一文中。
《列子·杨朱》记载:禽子问杨朱曰:“去子体之一毛,以济一世,汝为之乎?”
杨子曰:“世固非一毛之所济。”
禽子曰:“假济,为之乎?”
杨子弗应。
禽子出语孟孙阳.。
孟孙阳曰:“子不达夫子之心,吾请言之,有侵若肌肤获万金者,若为之乎?”
曰:“为之。”
孟孙阳曰:“有.断若一节得一国,子为之乎?”
禽子默然有间。
孟孙阳曰:“一毛微于肌肤”
禽子曰:“吾不能所以答子。然则以子之言问老聃关尹,则子言当矣。以吾言问大禹墨翟,则吾言当矣。”
孟孙阳因顾与其徒说他事
其中的大意为,禽子问杨子说,拔下你一根汗毛可以拯救世界,你愿意吗。杨子答道,世界不是我一根汗毛可以拯救的。禽子又说,那假如可以呢。杨子就不在回答他的问题了。禽子便走了出来告诉孟孙阳这件事,孟孙阳便说,你没有理解杨子所想,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伤害你的皮毛然后再给你一万金,你愿意吗?禽子说,当然愿意。孟孙阳又说:我打断你一条腿,给你一个国家,你愿意吗。禽子便不再说话了。
3.1.1 杨朱思想
这就是著名的杨墨之辩,而孟子正是通过这一场辩论的上半部分,极力讽刺杨子为“一毛不拔”,《孟子·尽心》:“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其实,通过这场辩论,我们可以看到,杨子真的是一毛不拔吗?我想不是这样的,杨子的沉默不语恰恰代表着他对世间看的透彻,这个世界是他身上的一根汗毛能够拯救的吗?显然不是的,那么讨论这个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其次,退一万步来讲,假若杨子拔一毛能对天下人有利,那么同等的就有人能拔一毛而损害天下,争来争去,天下还是这样的乱,这亦无意义。而且,通过杨子徒弟孟孙阳的回答,我们再一次得知,生命对于人来说是最珍贵的,如果一个人是瘫痪状态,纵使给你一个国家又有什么用呢?
3.2.1 《孟子》
杨朱学派从“天下之言,非杨即墨”一直到秦汉之后销声匿迹,实为可叹。通过前面的介绍,可以发现杨朱之言其实有许多优秀的地方,比如说早在战国时期,其便提出了个人生命的可贵,并将君王至于个人生命之下,这是很可贵的一点。因为纵观中国古代历代王朝,底层人民几乎没有人权可言。同时杨朱从个人角度出发,寻求治世之策,其也必然会得出社会的发展将走向以人为本的规律。而以人为本正是后来欧洲文艺复兴的核心内容之一,他们就是凭借文艺复兴而走向世界前列。相比之下,早在战国时期,中国便有了以人为本思想的声音,只不过这声音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盛极一时之后,便是无尽的沉默,实在让人痛惜。假设如果杨朱思想能够得到后人的不断总结与发展,中国古代历史走向又会朝哪一条路,不禁让人遐想万分。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