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自己更会思维(怎么让自己的思维变得活跃)
导语:想让自己变得更聪明,这样去运用思维导图,才是正确的做法
相信你肯定听过“思维导图”这个东西,但也相信你平时肯定很少主动去运用它。
那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工具才适合我们去使用呢?答案就是,在你需要对某些复杂烦乱的事情,要进行一个条理清晰的梳理时。例如:
你要思考一个问题,你需要把思路捋顺、捋清楚,让自己对各个要素都有一个清晰的把握。或者你听完一场讲座,你想要把讲座的重要内容精简提炼出来,让自己能够随时回想起讲座的分享。你看完一篇文章,你想要整理和总结文章讲述的每个重点,以便让自己能够回顾学到的知识。这些情况,通过运用思维导图,都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大的帮助。
可以看得出来,这些情况都是属于你要把“混乱的对象”转化为“结构化思考”的一种梳理做法。
因为当开始我们接触一个新事物时,我们的大脑还是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我们能够从中获取的认知,只局限在很小的范围内。
但通过思维导图,我们就能够把大脑中这种混沌的状态,整理成一种有条理,而且清晰可见的结构化表达。
大脑对于结构化形式的东西,会更加容易接受和吸收,于是我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就能够扩大到更多的范围了。
这个过程,就会提升我们对于事物的学习效果以及理解程度,我们就会因此而变得更聪明。
很简单举个例子。
你打算做一个一周口才锻炼的计划。但如果只是在脑海里想想,你很难把一周内的锻炼项目全部罗列出来,做一个清晰的安排。
而如果你运用思维导图,把你需要用到的口才锻炼项目都做一个结构化的列表,那么你一眼看上去,就知道每天要做些什么了。如下图所示。
这就是思维导图的用处了!
那么如何正确制作一个思维导图呢?
制作思维导图的方法想要做出一个有效或有用的思维导图,主要有三个步骤:
1,要素搜集;
2,要素归类;
3,要素分解。
这三点很容易理解。
你首先要把制作思维导图的要素搜集在一起,然后根据不同主题进行归类,然后再对归类的项目进行进一步的分解。
例如以下这张思维导图,就是针对《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这个主题,先进行相关要素的搜集。
如孙悟空的性格有哪些特质,猪八戒的性格又有哪些特质等,这些性格特质,就是你需要从书中搜集的要素。
当你把相关要素搜集完毕之后,接下来就是进行归类了。很明显,“贪财好色”这个特质,只能归类到猪八戒身上。
当然,你还可以进一步对“贪财好色”这个性格特质进行分解,给出相应的例证,如挑逗嫦娥和高老庄的表现等。
把这些要素都一一整理好,现在你对于西游记人物角色的性格,都会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什么地方,也能够回想起来,而不是只能凭感觉模糊回忆。
这就是制造思维导图的基本做法。
如何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阅读效果再来一个例子,当你看完一本书,你又怎么整理书中的重要知识点呢?就拿《非暴力沟通》这本书为例。
在阅读的过程中,首先你要把书中的一些重点找出来,你可以在一些你认为值得记忆的字句下面划线,以此作为制造思维导图的要素。
好比说,你在看第一个章节“让爱融入生活”时,你看到了作者对于“非暴力沟通”这个概念的定义,还有非暴力沟通模式的四个要素,那么你就可以以此作为一个类别,制作出思维导图的“雏形”。
接下来你读到构建非暴力沟通的四要素,知道这又是一个值得了解的知识点,可以用来制造思维导图的项目,于是就找出相关的要素,然后将其归类到这个项目上。
随着你阅读进程的深入,你还找到了其他项目,诸如“造成非暴力沟通的原因”、“非暴力沟通的步骤”、“非暴力沟通的前提”等等,都可以针对性找到相关的要素,以此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通过对要素进行归类,你很容易就把思维导图制作出来了。
但有时候由于一本书里面的知识点太多,我们很难把全部有用的要素都装在一张思维导图里,所以这时我们就可以“分层级”制作思维导图了。
如:
1,针对每一篇文章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2,针对每一个章节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3,针对每一本书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也就是说,你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制作出不同层级的思维导图,然后把最低层级的思维导图合并成高一级的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涵盖所有重要的知识点了——当然,如果你有时间的话。
一般来说,我都是建议“侧重地做”。毕竟一本书里面,不是所有章节都值得你制作一张思维导图。
那么对于这些不太重要的章节,其实把相关的要素内容放在“针对每一本书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这个层级里面就行了。
这样灵活运用思维导图,不仅节省时间,而且还能够让我们记忆和学到那么跟主题息息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这样看完一本书,我们回顾相关的思维导图,就会立刻回忆起自己学到了什么,而不是看完之后什么都不知道了。
思维导图如何帮助思考?思维导图还有一个作用,就是梳理我们的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
一般来说,我们思考问题的步骤都是三个:
1,发现问题:
2,分析问题;
3,解决问题;
用思维导图展示,就如下图所示。
但正如我在上文所示,每一个步骤,其实都可以制作一张思维导图,这样就可以更具体地梳理问题的各个要素。
例如我在以前的文章说过,我曾经是一个性格内向、沉默寡言的人,但为什么现在我能够从事一份商务拓展、活动策划,与人打交道和谈生意的工作呢?
因为当年我这个原本的性格特质,实在让我遭遇到太多不好的事情了,给予我生活太多的牵绊,导致我失去很多想要的东西。
为了改变这个情况,我只能先去改变自己。但怎么改变呢?当时我刚刚知道思维导图这个工具,于是我就运用这个工具,把身上的特质全都罗列出来。
当我把自身的优点和缺点进行对比之后,我就开始思考,应该增添哪些优点,应该改善哪些缺点。
然后我的思维导图就有了新的项目:我想成为的理想样子!
我根据这个“自我的理想样子”去思考,我开始发现,核心的问题所在,是由于我没有能力,缺乏自信,才会导致我“滋生”出如此多的缺点。
但如果我培养出一种能力,让自己变得更自信,那么这些缺点,岂不是就不能继续困扰着我了吗?那培养什么能力好呢?
当时我想到一种,就是演讲!
我之所以选择演讲这种能力,思考过程是这样子的:我作为一个内向的人,如果我能够站在几十人、几百人甚至几千人面前侃侃而谈,那你们这些所谓外向、有能力的人,却连站在台上的勇气都没有,那我还有什么理由自卑呢?我比你们强啊!
然后我观察那些私底下说话滔滔不绝的人,发现他们一旦面对人群,整个人都会傻了眼,说起话来吞吞吐吐,我就知道,如果我能够培养出这种站在人群前演讲的能力,那我整个人都会改变。
于是当年在香港刚上大学的我,就进入了学校的演讲协会,开始我的改造生涯,然后我在其后的演讲辩论比赛拿奖,成为会长这些,都是后话了。
但这一切,都是源于思维导图给我的启发的思考。当然,它对于我个人的改变,到底发挥多少作用我不太确定,毕竟有些人不用思维导图,也能够获得改变。
所以,思维导图也不是万能的,不能什么问题都靠它解决。
只是作为一种梳理思考的工具,它肯定也有特定的价值。如果你遇到一些想不通的问题,可以尝试运用这个工具去帮助自己找出答案。说不定你会因此而有意外的收获,变得更聪明。
至于用哪些工具制作思维导图,我这里就不说了,这些随便在网上搜索都能够找到,没什么难度。
最后附上一张锻炼口才的思维导图,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