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字书法(抓阄抓的书什么意思)
导语:60后业余书法家,“抓阄”进入国展,行书潇洒犀利
在全国第十二届书法篆刻展览上,重庆书法家周艺云的八尺行书作品入展。周艺云是第一次进入国展,可他是位60后的作者,今年已经56岁了。
周艺云在国展展厅自己作品前
周艺云国展入展作品
投稿之前,周艺云有幸认识了著名书法家、北京之朴书院院长刘景芳先生。先生看了他的习作,认真地说:“看得出来你在米芾身上下过不少笨功夫!基础不错,但作品形象太过普通,缺少让人眼前一亮的竞争力。”
刘景芳先生与周艺云同岁,或许因为性情相投,或许是命中注定的缘分,他们有种一见如故、相见恨晚的感觉。周艺云恭恭敬敬地称他“刘老师”。他帮周艺云分析“国展形势”,为他确立“创作方向”。刘先生说:“全国写米字的高手太多,但把米芾行书写得很大的却较少。你若能以米芾大字行书作八尺整张作品,成功的希望还是比较大的!”
周艺云行书作品
于是,按照老师制订的训练计划,周艺云用40天的时间,8尺屏毛边,一纸两行,以解析性临摹和表现性临摹的方式,大量临写米元章经典手札。侧身而立,每日书写8小时以上。一周下来,腰酸背疼,腿股肿胀,他咬牙坚持,丝毫不敢懈怠。
集训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40天下来,在三个方面有了较大的突破:一是既要保持米字的“神采”又要表现大字行书的“气势”。为了避免米字放大之后太过犀利,周艺云在书写时有意参以了一些吴笔的笔意,这一点得到了老师的充分肯定。
二是表现性临摹的多样性训练,最大可能地丰富了创作语言。三是300多个小时的艰苦磨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由量变到质变,切实提高了对大幅作品的驾驭能力。
周艺云临摹米芾作品
经过训练,周艺云开始着手准备参展作品——八尺整张的行书作品。
浏览近两届“国展”入展作品,多数作者都喜欢选用蜡染或粉彩纸,或精心染色,或仿古做旧。周艺云就来最简单的——用大白宣纸——28元一张的普通徽宣。墨,就是40天集训用的“北太墨汁”,20元一桶,便宜,重要的是已经写出感觉和感情来了。
周艺云行书作品
书案太小,8尺整张在桌上根本无法铺开。周艺云买了张大毛毡铺在地上,蹲下去写了一天……第二天早上醒来,突然感到两腿已不能动弹,下不了地,走不了路。一动,大腿肌肉痛得直往心里钻!
躺在床上休息了整整两天,擦了大半瓶正红花油,勉强恢复过来。8尺整张的大活儿看来是干不动了。于是降低难度系数,将作品的形式改为两张8尺屏拼接。
后来的一个星期,写了30多张宣纸,每天翻来覆去写那两首诗,写得都想吐了,可没有一件满意的东西。明显感觉自己有些麻木了,没有激情,不在状态。
周艺云行书册页
于是,周艺云换手写个小字行书册页。他用了三天时间,将潘天寿的十首论画绝句做成了一本十张册页。老师一看,非常高兴,连道几个“漂亮!漂亮!这个可以保底了!你再回头写写大行书!”
这个时候,出现了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刘老师说:“8尺大字和小字册页都可投国展,自己拿主意。”老师见他一筹莫展的样子,顺口说了句:“不好定,那就抓奸吧!”
周艺云行书册页
老师或许是句玩笑话,他却当真了。在家做了“大字”和“册页”两个纸团,分三次抛向空中,弹落回地面,每次都捡起离他最近的那个纸团,展开:居然三次都是“大字”!
最终,这件大字作品果然入展,没有辜负老师的指导与他自己的辛苦付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