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成就不了大事业呢(为什么大多数人穷其一生)
导语:为什么我们很多人穷其一生也成就不了大事业?原因就在于舍不得
第八十四卷 晋记六 孝惠皇帝中之上
永宁元年(辛酉,公元三零一年)
原文:齐王冏谋讨赵王伦,未发,会离狐王盛、颍川处穆聚众于浊泽,百姓从之,日以万数。伦以其将管袭为齐王军司,讨盛、穆,斩之。冏因收袭,杀之,与豫州刺史何勖、龙骧将军董艾等起兵,遣使告成都王颖、河间王颙、常山王乂及南中郎将新野公歆,移檄征、镇、州、郡、肥、国,称:“逆臣孙秀,迷误赵王,当共诛讨。有不从命者,诛及三族。”
点评:
(1)人物关系,读八王之乱这段历史,最烦人的就是司马家这群混蛋王爷的人物关系。烦也得捋:
司马家人物关系
(2)从司马冏的讨伐檄文来看,他认为司马伦就是篡位,他要“清君侧”!
原文:使者至鄴,成都王颖召鄴令卢志谋之。志曰:“赵王篡逆,人神共愤,殿下收英俊以从人望,杖大顺以讨之,百姓必不召自至,攘臂争进,蔑不克矣!”颖从之,以志为谘议参军,仍补左长史。志,毓之孙也。颖以兗州刺史王彦、冀州刺史李毅、督护赵骧、石超等为前锋,远近响应;至朝歌,众二十馀万。超,苞之孙也。常山王乂在其国,与太原内史刘暾各帅众为颖后继。
新野公歆得冏檄,未知所从。嬖人王绥曰:“赵亲而强,齐疏而弱,公宜从赵。”参军孙洵大言于众曰:“赵王凶逆,天下当共诛之,何亲疏强弱之有!”歆乃从冏。
点评:各地王爷也都没有承认司马伦的自立之举。
原文:前安西参军夏侯奭在始平,合众数千人以应冏,遣使邀河间王颙。颙用长史陇西李含谋,遣振武将军河间张方讨擒奭及其党,腰斩之。冏檄至,颙执冏使送于伦,遣张方将兵助伦。方至华阴,颙闻二王兵盛,复召方还,更附二王。
点评:司马颙的办法简单,谁强跟谁!
原文:冏檄至扬州,州人皆欲应冏。刺史郗隆,虑之玄孙也,以兄子鉴及诸子悉在洛阳,疑未决,悉召僚吏谋之。主簿淮南赵诱、前秀才虞潭皆曰:“赵王篡逆,海内所疾;今义兵四起,其败必矣。为明使君计,莫若自将精兵,径赴许昌,上策也;遣将将兵会之,中策也;量遣小军,随形助胜,下策也。”隆退,密与别驾顾彦谋之,彦曰:“诱等下策,乃上计也。”治中留宝、主簿张褒、西曹留承闻之,请见,曰:“不审明使君今当何施?”隆曰:“我俱受二帝恩,无所偏助,欲守州而己。”承曰:“天下,世祖之天下也。太上承代已久,今上取之,不平,齐王顺时举事,成败可见。使君不早发兵应之,狐疑迁延,变难将生,此州岂可保也!”隆不应。潭,翻之孙也。隆停檄六日不下,将士愤怒。参军王邃镇石头,将士争往归之,隆遣从事于牛渚禁之,不能止。将士遂奉邃攻隆,隆父子及顾彦皆死,传首于冏。
点评:
如何选择?
(1)赵诱、虞潭这两个家伙给出很狡猾的建议,既有政治选择的思考,又有团体利益的思考。总体倾向于站队司马冏,这是无疑的,因为时人都不看好司马伦,确实司马伦也不成器。但是也没有排除司马伦赢的可能,所以给出的下策是随便派几个人参与一下,但是也不表明立场,先观望,谁赢了就赞助谁!但是他们都没有提郗隆最担心的问题,那就是郗隆在洛阳家人的安全怎么办?他们可都控制在司马伦的手里,这也是所有参与反对司马伦的人,首先就要考虑到的现实问题。道德、正义、正确性是一方面,骨肉亲情不是一般人能舍弃得了的。我们很多人为什么成就不了大事业,主要原因就是不能舍弃的东西太多,比如面子、自己的付出、眼前的小利益等等。而“造反”,那就是为大家而不顾小家的非一般的舍弃了。
(2) “大会乱哄哄,小会定乾坤”,顾彦是小棉袄。耍滑头,两面派,不出头,也不明确表明立场。主旨就是谁赢了跟谁。还能模棱两可,不激怒司马伦和孙秀,最大程度的确保郗隆家人的安全。
(3)留宝、张褒和留承三人听说了郗隆和顾彦的办法后,来兴师问罪了!郗隆给出的回答也很有意思,只说两个皇帝对自己都不错,所以不掺和他们之间的争斗,不谈政治站位,只谈感情问题。三人不再给郗隆绕弯子,直接表明立场,只能站队司马冏,不然别怪他们不听招呼,赤裸裸的威胁。
(4)将士愤怒?将士不可能无缘无故的愤怒,留宝、张褒和留承三人也不只是简单的威胁,他们说到做到。直接带领将士们投奔王邃,郗隆阻止,那只好杀了郗隆。
(5)在大的时代背景下,个人是渺小的,但是即使如此,个人也是没有任何选择的。个人必须选择站队,非此即彼,没有中立,也不可能中立,这就是时代背景下做人的悲哀。
原文:安南将军、监沔北诸军事孟观,以为紫宫帝坐无他变,伦必不败,乃为之固守。
点评:
孟观也是需要站队的,太难了,他选择了把这个决定权交给天象。天象指引下,他选择了站队司马伦。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