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龙山宫是什么(莆田市龙山宫)
导语:尾厝龙山宫
龙山宫位于清美村后溪洋物流公司西北旁原小山包边。面对西前方清美崩林带底下的平坦田地,北邻尾厝自然村。前面的小溪从九龙山经上涂自然村流向宫前南面两石中间"龙喉"穿水而过。宫座平面与田地落差仅有一米多。
龙山宫的历史悠久,据记载始建于宋乾道元年(1170)。传说低洼平坦地带古时是里海或湖泊,浮浪桥边船只经龙田门可直航大海。后因山洪冲积及地壳上升而成田地。汶阳村的"洋内",涂岭村的"洋尾",清美村的"后洋"等地名仍存留想象海洋的空间。
龙头岭至龙山宫,沿途的山脉本由龙头、龙角石、龙冠、龙身、龙喉等由先祖智称而名。
根据惠安文献馆明代村落都里名称邑志版载:明万历二年(1574)十三都仅二十一村,樟柿铺里只上涂一个村,尾厝也许是上涂村厝尾。
明朝户刑二部尚书黄光升季子,慎吾公乔棠嘉靖四十年(1560)徏迁龙头岭南面山脚,宅居废弃的前吴社旧址与柏仔林之间的"柏新堂"。也许承续着前吴社在龙山宫供奉的香火,因此古族谱中注明的地址是十三都樟市龙山尾厝,或是惠邑涂岭尾厝龙山。那时候的仓尾还不算村,信众也许不多。
查询一下惠安明清历史大事记:明嘉靖元年(1522)全县4549户,38821口。
到了清康熙五十年(1711)全县14226口。嘉庆八年(1803)全县248754口。
道光十一年(1831)全县17015户,496025口。此时人口己到峰值,相近于解放初的规模。
历史上人口的增减,也是信徒的增减。清道光年代也许是龙山宫香火旺盛期间,特别是仓尾村最为开枝散叶时,因黑白旗械斗而组成的四社,同时各村均或多或少容纳了仓尾村潘姓族人。因此在那个年代龙山宫成了四社的集召中心,时代向心力所在地。
人多了传统文化习俗也盛行,后溪洋田成了冬闲演戏的天然场所。龙山宫供奉的太师爷杨六郎此时由潘氏乡绅提议而主祭奉敬。那个时代人们对忠廉孝义神明的供奉祈求保佑。当然封建械斗时传说从兵桶放出桶兵,而在溪边沙埔对阵到天昏地暗的神话,如今你还信吗?
百善孝为先,发善心做善事。尊崇供奉神明,保佑全家平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姬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