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揭示宇宙起源推演宇宙变化真的能成功吗(易经谈宇宙起源)
导语:周易:揭示宇宙起源,推演宇宙变化,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周易,原本是古代一种占卜法,是古人以八卦推演人、事变化,预测未来的卜辞集合。不知何时,也不知是何人,把八卦占卜的卜辞筛选、汇编,并把这样的汇编资料取了一个书名,叫做《周易》。
我们现在看到的《周易》,应当是西汉以后整理的,时间至少要晚于马王堆墓葬时期。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周易”中,乾卦叫做“键”,“君子终日乾乾”书为“君子终日键键”,等等。记卦符号与龟占卜辞很相似,与今本《周易》大有区别。
《周易》成书是一个难解谜,而“周易”的来源就更是无法探知之谜了。尤其是支撑“周易”的八卦,其来源根本无法知晓。因为八卦起源无从考证,古人也就只有寄托于神话传说了。
那么,《周易》到底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揭示的是怎样的奥秘,真的能预测未来吗?
周易揭示了宇宙起源《周礼·春官》中说:“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这句话应当是错误的,错在把“周易”与连山、归藏割裂开来,误以为“周易”是西周之易。学界比较一致地认为,《周礼》虽然保留了西周的史料,但成书大致在战国时期,甚至是更晚的东汉初年,不是周公旦所著。因而,以《周礼》探寻“周易”起源,把“易”说成三易,恐怕也是值得商榷的。
从连山、归藏易到周易,其实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是“易”有据可查的三个阶段。所以,周易,并不是周朝发明的“易”。这一点,从商代占卜到帛书周易,以及与马王堆相近时代的竹简周易,其卜辞、记卦符号的演变可以寻找出一条完整的发展变化线索,证明现在我们所能见到的“周易”是循序渐进而得,连山、归藏极有可能只是其中的两个阶段。
“周易”二字,应当分开来解,即“周”、“易”。周,就是一个圆周,或者说是一个原点,也是周而复始的意思。易,就是变化。连起来解读,就是事物总是周而复始地变化。因为“易”是由“日”、“月”组成的一个汉字,加上半坡时期就有的天文星象遗迹,证明古人早就开始了宇宙探索。所以,“周易”应当理解为宇宙周而复始地变化,《周易》就是预测宇宙周而复始变化的一部奇书。
相传孔子作《十翼》,这也是一个伪托,孔子述而不作,如何去写“十翼”?这些解读周易的著作,其实都是西汉易学家所为,假借了孔子之名而已。
在《周易·繫辞》中有这样一段话:“易有太极,始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句话极富想象地猜测和推演了周易的核心支撑八卦的来历和形成,很有道理,但却被后世误读了。被误读的原因,是忽视了“易”,而从“太极”开始,认为是“一画开天”,也就是八卦中的阳爻。
因为这样的误读,《老子》中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也跟着被误读,不要忘了,在“一”之前,还有“道”。“一阴一阳谓之道”,所以,开天辟地的应当是“阴阳交感”,而不是“一阳开天”。
同样,在“太极”之前,还有“易”。也就是说,“太极”是变化而来的产物,没有“日月”的变化,就没有太极。后来出世的太极图,就很好地解读了“太极”的由来,就是日月阴阳变化而来。
那么,“易”之前又是什么呢?那就是“周”,一个圆圈或一个圆点,这个圆点经历变化,这才产生了阴阳,也就是“太极”。所以,周易告诉我们是“一点开天”,“一点”之中藏有阴阳二气,而不是“一画开天”。《老子》所说的“道”,与“周易”所说的“周”有其曲同工之妙,有“道”才生“一”。
《淮南子》中描述了天地宇宙的生成,说的就是一个圆:“天地混沌如鸡子”。经历无数年的变化,孕育了盘古,盘古开天,那才是“一画开天”。而在盘古之前,宇宙则是一个“鸡子”,也就是一个“周”。这个“鸡子”之中蕴含着清浊之气,清气为天,浊气为地,讲的也是阴阳开天地,而不是“一画开天”。清浊之气在“鸡子”中变化,这就是“易”。
八卦由三个阴阳交互的符号组成,这是经卦,再把经卦重叠,组成六十四个复卦,这种组合就是几何倍数的扩展。现代宇宙起源说,就是宇宙大爆炸,由一个圆点经历一次突变而不断膨胀。如今,这个圆点依然“红移”,还在向更深更远处扩张。
周易揭示了宇宙诞生的奥秘,这是中华文明应当为之骄傲的特大事件。因此,不要把“周易”解读为周朝之易,从而贬低周易的价值,而辜负了先人们的智慧结晶。
周易推演了宇宙变化规律既然周易揭示了宇宙的起源,那么,就一定蕴藏着宇宙的变化规律。汉易学家的最大贡献,就是把周易上升到了宇宙的高度,赋予了哲学的意义。《周易·繫辞》中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因而,“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毫无疑问,“周易”深藏宇宙论,就是一部推演宇宙变化的深刻的宇宙辩证法,而绝不是所谓的朴素辩证法。
那么,“周易”是如何推演宇宙变化的呢?
首先,宇宙的变化是“周而复始”的。《周易》总共有八个经卦,也就是单卦,分别是乾、兑、离、震、巽、坎、艮、坤。所谓经卦,意为这八个卦如经纬那般,相互交织重叠,组成了六十四个复卦。犹如一个单一的物质是要与其他物质交融,因为交融而产生了无穷的变化那样,经卦组成复卦,本身就蕴含着“易”,也就是变化。因为每一个经卦可以循环与其他卦组合,也就产生了循环不断的变化。
六十四卦中,无论哪一卦,都是按照初爻到第六爻依次变化,最终,都要回归本卦。汉易学家把这种周而复始的变化取了两个十分形象的名字,分别叫做“游魂卦”、“归魂卦”。所谓“游魂卦”、“归魂卦”,就是每一宫八个复卦从初爻开始往上变化,当爻变到第五爻时,第六爻就不能再变了,必须将下卦全部变回原来的卦,否则就“出宫”了,“出宫”意味着八卦的基本属性发生了变化。第五爻所变出来的卦,就是“游魂卦”,最后一变则是“归魂卦”。变上去又变回来,这就意味着八卦是按照“周易”的规律,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这样的理论,就是宇宙变化的大法则,以现在的认知论而言,可谓颠扑不破的真理。
其次,周易揭示了量变到质变的奥秘。“易有三义,曰简易、变易、不易”,其中,简易、变易就揭示了宇宙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以下,我举例说明。
乾卦是由八个阳爻组成的复卦,是纯阳卦。在乾卦这一宫中,总共有八个复卦,分别是乾、姤、遁、否、观、剥、晋、大有。这是乾卦因为爻变而变出来的八个从属于乾卦的复卦,在五行之中是同一属性的卦,其本质属“金”,这样的变化就是“简易”。乾卦变到第五爻时,是火地晋卦,上卦为离,下卦为坤,也就是上面讲到的“游魂卦”。变到这里,就要回归到乾宫,不能再变了。于是,上卦不动,把下卦变回乾卦,火天大有就是“归魂卦”。火天大有还是乾宫中的一个复卦,本质没有发生变化。
简易说的是“爻变”,没有导致乾宫八卦基本属性产生变化,变来变去都是乾宫,只是量变而没有产生质变。如果第六爻发生继续变化,那就是一个以六个纯阴爻组成的复卦,也就是坤卦了。坤卦是纯阴卦,五行属性为“土”。如此,乾、坤就是一对阴阳完全相反的两个卦,变到“上九”,也就是最极顶之爻而导致事物走向另一面,这就是“物极必反”。
在乾卦中有一个“否卦”,上乾下坤。坤卦中有一个“泰卦”,上坤下乾,两个卦互换,就是“否极泰来”。这样的变化存在于每一个卦之中,“否极泰来”是一个概述式的说法。“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说的就是事物发生了质变。而这些质变,都是由爻变积累的,其实就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第三,周易发现了宇宙相对守恒的玄机。这是“周易”最重要的发现,宇宙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而运动中又隐藏着相对静止——这就是“不易”。
八卦占卜中,有六爻都没有变化的卦,叫做“静卦”。但是,静卦不是完全地静止,而是要受到日月的变化而“暗动”。“暗动”,简直就是宇宙论的一个伟大发现,“暗动”是不为人所察觉的,因宇宙的变化而悄然进行的运动。这是宇宙的相当守恒,更是“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最早阐述。
八卦占卜,首先要求出一个卦象,这个卦象本事就是个“静卦”。在“静卦”的基础上,再进行运算,求出爻变,这就开始“明动”了。八卦占卜的运算过程,同样包含着宇宙运动与静止的辩证法则。
因此,“周易”是世界上第一部揭示宇宙诞生、发展、变化、运动等等奥秘的伟大辩证法。我们不要妄自菲薄,把“周易”说成是朴素的辩证法。
周易真的能够预测未来吗古人在没有科技支持的当时,进行预测就是依靠占卜。有史可查的古代占卜,应当从半坡时期就开始了。大量出土的甲骨文,记载的基本上是占卜的卜辞,而连山、归葬、周易则是古代占卜的一个重大发展阶段,不是周朝人所发明的。从古代占卜的发展过程来看,周易就是一种预测方法,尽管发明者不一定就是这样的初衷或者目的,古人应用周易,就是占卜预测未来。
周易的预测法,其实并不复杂,就是以一种方式先推演出一个卦象,这种方式被汉易学家叫做“起卦”。起卦之后,就依据卦辞来判断预测结果。《周易》中,记载了一种起卦方式,叫做“蓍草起卦法”。蓍草起卦非常复杂,要经过四营十八变才能得出一卦,然后,去书中查找卦辞,得知预测结果。
古人看卦,先看卦辞,然后主要看的是发生爻变这一爻的爻辞。比如,占得乾卦,初爻变化:卦辞说:“元亨,利贞”。意思是这一占非常有利,能获大利,贞,就是占卜的意思,所占与交易有关。因为,“贞”是“卜”字头,下面是一个“贝”字,贝曾经是一种等价交易物,也就是货币。坤卦中的“朋”,同样说的是以贝壳串成的货币。坤卦中的“朋”后来被解读为朋友,说明八卦占卜的发展,一个卦爻辞可以预测各类事物。能否做到一卦预测多事,就要考察占卜者的知识面和对宇宙万物的认知能力了。
得知这一卦总的情况,不一定就能如愿,还得看变爻的爻辞。乾卦初爻的爻辞是“潜龙勿用”,意思是虽然结果有利,但目前不可行动。什么时候开始行动呢?那就要看其他爻的爻辞,还要看初爻变出来的卦是怎么说的。更重要的还要看宇宙运行所产生的时令、环境等等的变化,绝不是凭空臆测。
上面所讲的周易占卜,是有了《周易》之后,我们才能看到的占卜方式,而《周易》又是总结、归纳古人占卜卜辞,提炼的比较“应验”的部分。而这些卦辞、爻辞,一定是长期以来积累下来,并且经过反复验证而早就进行取舍了的。所以,八卦究竟诞生于何时,卦爻辞究竟是何时有的,都是无法探知的远古之谜。
至于因“河图洛书”而“圣人则之”,伏羲画先天卦,文王画后天卦,都是古人的一种寄托而已。其实,河图洛书远在八卦之后才有,是因八卦而推导出来的象数图谶。而与八卦匹配的太极图,则是到了北宋时期才神秘地出现,同样不知是何人所为。所以,太极图也是因“周易”而衍生的。
周易之“易”表示了日月变化,古人以八卦占卜,一定是要结合天象变化的,天体的运行影响着人类的活到,这个宇宙奥秘,古人早就发现了。所以,应用周易占卜,即便是如古人那般起卦看卦爻辞,也得结合日月,至少是季节变化来预测事物的变化。比如,夏天是炎热的季节,火旺而金囚,此时占得乾卦,意味着“金”要被“火”所克制,无论哪一爻变化,都得“潜龙勿用”,等到秋天“金”旺的时候才能有好的结果。这是人类小宇宙服从大宇宙,人类活动与自然规则的完美诠释。
汉易学家在这方面又做出了令我们肃然起敬的贡献,他们把隐藏在周易中的宇宙奥秘揭示了出来,以春秋时期邹衍发明的“金木水火土”解读了八卦中的宇宙玄机,又配以商朝就已经存在的天干地支,形象地描述了宇宙构成及其运行规则。即便是不懂天文星象的人,也能按照宇宙中存在的五种基本物质,也就是“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生克制化关系,理解周易预测,进行周易占卜。
之后,西汉京房就发明了以八卦、阴阳五行为核心的“六爻预测法”。这个占卜法,又代入了家庭关系,化大宇宙为小宇宙,更为生动地解读了宇宙之间的关系及其运行规则。同时,舍弃古代蓍草占卜起卦法,代之以铜钱起卦,为古人的占卜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六爻预测法”也就成了周易占卜的正宗大法。
到了北宋时期,著名哲学家邵雍又发明了“梅花易数”,起卦方式也扩展到时间法、声音法、物象法……等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起卦预测。而且,邵雍在《周易》的基础上,以宇宙万物类象代入八卦,使周易预测更为紧密地与宇宙“暗合”。
邵雍的“梅花心易”法的精髓在于阐明了“体用”关系,预测以内卦(下卦)为体,外卦(上卦)为用,上下两卦又“互”出一个互卦,表征事物的发展过程,变出的一卦就是因为体用的相互作用而导致的结果。“体用”之间的关系,就是内因和外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转换,这样一对哲学关系影响着宇宙万事万物的发展与变化。
《周易》预测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是门类繁多,各有其法了。但是,万变不离其宗,都是以宇宙的运行作为最基本的预测规则,通过宇宙物质的运行变化,影响预测判断,得出人事行为规范。
作为古代的预测术,周易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为古人提供了一定的帮助。但古人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要把握宇宙规律,以宇宙法则指导人类的活动,就不能依靠甚至依赖占卜。所以,荀子就说过:“善易者不卜”。荀子所言,并非只针对周易,他并没有特指“周易”,荀子所说的“易”,就是宇宙的变化。善易,就是掌握和了解宇宙的运行变化规律,掌握了这样的规律,那还要求神问卜干什么呢?
周易的积极意义并不是后来不断演绎的周易占卜,而是以此认识宇宙发展变化的规律。掌握宇宙运行规律,不仅周易可以做到,现在的科技更能做到。比如周易占卜门类中的“天时”,有关天气的预测,那就远远不及以卫星云图分析出来的“天气预报”了。因此,学习周易固然可以从占卜入手,也必须从占卜入手,而学习周易的意义却不是为了占卜,而是发扬光大咱们古人的智慧,发扬光大中华文明。
从这个意义上讲,《周易》依然非常值得认真地研究,并加以利用。
最后,再总结一句:周易发现了宇宙起源奥秘,揭示了宇宙运行规律,包含着伟大的宇宙辩证法则,绝不是所谓的“朴素辩证法”。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