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家居

初学赵孟頫的字应该先练什么字体(初学赵孟頫的字应该先练什么好)

导语:初学赵孟頫的字应该先练什么?

赵孟頫在中国书法史上是有着特殊意义的书法家。我们要想搞清楚学习赵孟頫书法的真谛,就先应该了解他这个人以及他的书法在中国书法史的地位。

一、赵孟頫其人

熟悉赵孟頫的人都知道,他是一个有着特殊双重身份的人。生于宋末元初的他有着显赫的身世,是南宋皇室的后裔。但是随着元朝蒙古人大举进攻,宋朝不久就灭亡了。赵孟頫也就从一个皇家公子哥变成了亡国旧人。随后在好友程钜夫的多次邀请下,他终于答应并出任元朝文官官职。也就是说,他同时是前朝王室的后裔,又是新朝的大臣,在古代来说,这是既不孝又不忠的行为。

而这一决定几乎完全改变了赵孟頫一生的轨迹。也成为后世文人诟病他的原因所在。而且赵孟頫在元朝的地位其实也没那么好。元朝统治者虽然很重视他,但是也仅仅是把他当作一个象征,一个拉拢前朝旧臣、文人的象征。

所以,赵孟頫在这样的尴尬处境中既痛苦又无能无力,不得作为又不得不作为。因此他屡次自求外调,常常放浪山水、醉心于书画之中。虽然这些痛苦是赵孟頫不想承受的,而且在诗文里他也屡次表达了自己出仕的悔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赵孟頫这些细微而又深刻的痛苦,让他的诗文、书画常常有一种难得的深度在其中。许多书法作品看似是无心之作,实际上赵孟頫在其中蕴含了深刻的心理体验。

清代的纪晓岚曾经对赵孟頫做出如下评价:

孟頫以宋朝皇族,改节事元,故不谐於物论。观其《和姚子敬韵诗》,有“同学故人今已稀,重嗟出处寸心违”句,是晚年亦不免於自悔。然论其才艺,则风流文采,冠绝当时。不但翰墨为元代第一,即其文章亦揖让於虞、杨、范、揭之间,不甚出其后也。

所以,赵孟頫的书法之所以好,还因为他的书法在其中蕴含了他自己深刻的人生理解和感悟。但这些体验,这对于一个初学书法的人而言,未免是比较难的。

因此,从这个层面上讲,如果要想学好赵孟頫的书法,光临摹其外形是不够的,你要深入的去体会他内心的世界,在临摹的时候要想着这是和赵孟頫再进行谈话,想他之所想,忧他之所忧。这样在临摹的时候,就更能掌握赵孟頫书法的神韵了。

二、书法史的地位和影响

赵孟頫生活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比较特殊的朝代,由于元朝特殊的文化政策使得元朝的文人普遍呈现一种悲哀消极的情绪。文人几乎无仕途未来可言,他们作为当时地位最为低下的“南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蔑视和不屑。所以整个元朝的文化艺术更具有民间文化的特征,例如元杂剧等文学戏曲。而像赵孟頫这样为数不多的文人可以进入中央权力系统担任一官半职的实在是少数。而他也就成为了宋元之交书法传承的一个比较关键性的人物。

所以后世在评价赵孟頫的书法成就的时候,此把他定义为“前后五百年书法的集大成者”。正因为有了他,宋代和明代的书法传统才不至于中断。因此,赵孟頫的书法在某种程度上更具有书法大家的风范。而很多人也把他与王羲之并列称之,视之为中国古代两大书法家。

三、学习建议

赵孟頫作为书法的集大成者,在艺术上更多的收到了晋唐书法的影响,尤其是王羲之的书法风格。但是赵孟頫的楷书、行书不可避免的带有一种柔媚之气,书法风骨稍弱。很多人认为这是和赵孟頫的性格有关,认为他由宋入元时,当元朝的大臣就是他软弱怯懦的表现。

然而赵孟頫在历史记载上的性格恰恰与之相反,有时候他甚至会激动到和丞相据理力争的地步而丝毫不退让。所以,这种柔媚应该是晋唐书法多种风格的一种加强,是他个人在审美上的偏好,不能说他整个人就是软骨头。在取法晋唐的过程中,赵孟頫把他们柔媚华丽的一面继承了下来。

这虽然说不上什么大的书法毛病,但是正如西施皱眉之态一样,东施如果盲目模仿就会弄巧成拙。同样我们学习书法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对赵孟頫这一风格盲目模仿,很可能在赵孟頫笔下这些柔媚是好的,但是在我们笔下就是丑态。

因此,在学习赵孟頫书法之前,我觉得有必要学习一下其他书法家的书法,比如王羲之、欧阳询等人。尤其是赵孟頫的楷书,一定不要过早入手。赵孟頫的楷书历代评价是“无真楷”,跟多接近于行楷。初学者贸然模仿,恐怕会弄巧成拙。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