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越来越受到重视(不同程度地受到书法的影响)
导语:书法习作点评:过于受“流行书风”影响,作品注定短命的!
习作一:行书 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点评老师:刘一闻
此篇斗方通体笔调娴熟,结体自然,气息连贯,不失为一件较为优秀的行书之作。如果从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行草书之作,除运笔的熟稔之外,还必须注重于个字结体的准确性。如“惊”、“转”、“桥”等字该简未简,“夜”、“丰”、“听”等字的简单脱形,再者就是“前”等字的不顾字形的过度摆动,都是作者在整个创作过程中需要留意的。
需要提示的是,书作正文末行文字的不留余地的“沉底”式章法,是书法创作( 任何书体皆不倒外)的大忌。以鄙之见,作者如能在个字结体上多花些工夫,尤其从行草书字或简或繁的章法变化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来,则一定能创作出更富内蕴的行草书之作来。
习作二:草书 王勃《滕王阁序》名句点评老师:钟笑佛
这幅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草书作品,书写的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可以看出,作者受时风影响较大,尝试采用“碑法入草”的笔法来创作,但总体上并不成功。
章法上采用斗方形式,正文“落霞与孤鹜齐飞 ,秋水共长天一色”写成大字,“遥吟俯畅,逸兴遄飞”写成小字与落款“唐王勃名句”在一起,这种章法现代常用,显得有主有次,有大有小,比较有层次感,值得肯定。
正文布局上,注意了草书的疏密对比,大小参差错落;第一行与第二行之间的布白,以及最后一行的布白,见图中红框标记处,显示了作者的匠心,作品有空间经营思想。
不妥之处在笔法,作者尝试“碑法入草”、八面出锋,用笔短促,戳墨成字,致使满纸棱角、狂怪之气;没有传统草书的线条质感,更缺乏上下呼应,一气贯之的大气磅礴之势。
怀素自叙帖局部,供对比参考
作者这种草字,与历代草书大家如张旭、怀素、黄山谷、王铎、傅山等人不同(见所附图,自行参考对比),见不到传统草书的审美因子,受当今书坛所谓的“流行书风”影响较大,初看第一眼觉得新鲜,看多了生厌,作品注定短命的。建议加强传统经典法帖学习。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林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