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的后结局有多惨啊(于谦结局如何)
导语:于谦的最后结局有多惨?
他是我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代忠臣,一生兢兢业业,两袖清风,最后的结局却是被皇帝亲自送上断头台,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一、年少有为于谦出生于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祖辈辈都为明朝当牛做马,为明朝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于谦从小就非常有志气,他仰慕文天祥的高风亮节,将他的画像挂在房中,警醒自己,刻苦学习,虽然家境足够优渥,却养成了非常好的习惯。
一次有一个和尚经过于谦家门口,瞧见于谦在门外玩耍,对他的相貌大感惊奇,称赞说这是将来拯救时局的宰相!于谦的父亲非常高兴,犒赏了和尚。
于谦读书非常用功,诗词歌赋样样精通,同时也非常谦虚谨慎,对待父母非常孝顺,尊老爱幼,同时也长相端正,实在是高质量男性一枚。
公元1421,于谦参加科举考试,考取辛丑科进士,从此就踏上了仕途。
二、兢兢业业,盗贼为之敬佩于谦上任后兢兢业业,深受明宣宗的喜爱,为了提拔他,明宣宗越级让他升为兵部右侍郎,巡抚山西和河南。
到了河南以后于谦发现百姓食不果腹,而当官的却随意浪费粮食,上书多次,解决了许多饥饿问题。
于谦发现许多县衙门仓库里堆积了百万斤的粮食却不发给饥饿的百姓,于是于谦上书令府州县报上缺少食物的下等民户,等秋收后偿还,因年老有病以及贫困而不能偿还的则给予免除。
于谦的一系列措施极大的解决了百姓的生存问题,让无数的穷人对他深表感谢,连那些以偷盗为生的盗贼都深感敬佩,不再在他的地盘作乱。
三、为官清廉,两袖清风正统年初,杨士奇、杨荣、杨溥主持内阁朝政,都很重视于谦。于谦所奏请的事,早上上奏章,晚上便得到批准,都是“三杨”主办的。
到了“三杨”去世,太监王振开始掌权,作威作福,肆无忌惮地招权纳贿。百官大臣争相献金求媚。
每逢朝会期间,进见王振者,必须献纳白银百两;若能献白银千两,始得款待酒食,醉饱而归。
而于谦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有人劝他说:“您不肯送金银财宝,难道不能带点土产去?”
于谦潇洒一笑,甩了甩他的两只袖子,说:“只有清风。”而这也是两袖清风的由来。
四、北京保卫战,为结局埋下祸根1449年,也先侵略北京,在太监王振的怂恿下明英宗亲自出征,于谦极力劝诫,但是明代宗却冥顽不灵。
最终的结局是明代宗全军覆没,王振被士兵打死,而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堡之变。
没有了皇帝的国家马上就开始变得人心惶惶,全国各地民怨声四起,这个时候于谦站了出来。
以他为首的忠臣们请皇太后立郕王为皇帝,而郕王再三推辞,觉得英宗早晚要回来,不合适。
于谦大声说:“我们完全是为国家考虑,不是为个人打算。”郕王对于于谦的话语自然无法反驳,于是只能受命。九月,郕王即帝位为代宗。
而此时也先认为明朝没有了皇帝会不攻自破,于是挟持着明英宗就回去了。
等到了一年以后,他们却发现明朝没有任何变化,于是希望求和。派遣使者接连前来,提出要把上皇送回。大臣王直等商议派使者前往迎接。
而这却明代宗有苦难言了,明代宗不高兴地说:“朕本来不想登大位,当时是被推上来的。”
于谦也是从容地说:“帝位已经定了,不会再有更改,只是从情理上应该赶快把他接回来罢了。万一他真有什么阴谋,我就有话说了。”
明代宗看看他便改变了面色说:“听你的、听你的。”先后派遣了李实、杨善前往。终于把上皇接了回来,这是于谦的功劳。
五、夺门之变,被诬陷致死明英宗回来后发现王位被夺也不知如何是好,对于谦的态度开始大变,想伺机报复明代宗和于谦。
1457年,明代宗朱祁钰病重,明英宗终于彻底爆发。正月壬午,石亨和曹吉祥、徐有贞迎接太上皇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和大学士王文逮捕入狱。
诬陷于谦等和黄竑制造不轨言论,又和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策划迎接册立襄王之子。石亨等拿定这个说法,唆使科道官上奏。都御史萧维祯审判定罪,坐以谋反,判处死刑。
正月二十三日,于谦被押往崇文门外,就在这座他曾拼死保卫的城池前,得到了他最后的结局——斩决。
结语于谦的存在让明朝避免了亡国,为明朝续了195年的寿命,没有了他的明朝后期变得贪污腐败横行,人民流离失所,饿殍遍野。
如此千古忠臣,最后的结局却是被诬陷,落得个尸首异处的下场,实在是令人悲愤。不过他的爱国精神却永远不会消失,正如他的诗所写: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梓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