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动物

竞雄女侠秋瑾简介(竞雄女侠秋瑾那个哑巴女)

导语:竞雄女侠秋瑾: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

在风景秀丽的杭州西泠桥的南端,有两座著名女性的墓,一为名妓苏小小,与苏小小墓隔路相望,另一座乃是鉴湖女侠秋瑾之墓。

现在的秋瑾墓是经过十次迁徙后于1981年重新建造的,为浙江省文物保护重点单位。墓底座呈方形,以花岗岩砌成,座高1.75米,底座正面嵌大理石孙文先生的题字——“巾帼英雄”。墓的背面,有秋瑾生前好友徐自华、吴芝瑛的题书《鉴湖女侠秋瑾墓表》。在底座上端立有汉白玉的秋瑾全身雕像,雕像高2.7米,器宇轩昂、英姿飒爽,女侠一手扶腰,一手按剑凝视远方。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很难想象这是女子写的诗,豪迈、壮烈、洒脱。秋瑾原名秋闺瑾,字璇卿。后来,她从原名里把“闺”字抽出,改名为“秋瑾”,并号竞雄。她是一个让人一眼难忘的女子,在她常见的一张照片中,秋瑾左手持短剑,英姿勃发,眉目间透出的刚毅凛冽之气,令人不敢逼视。

清末民初,中华民族生死存亡之际,秋瑾自费东渡留学日本,寻求救国救民、振兴民族的真理。在日本期间写下了“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回国后,先后加入光复会、同盟会,并创办了我国第一份女报《中国女报》,并号召妇女应该从“沉醉”中清醒过来,呼吁妇女走向社会,争取人格和尊严的独立。1907年,秋瑾在浙江与徐锡麟筹划皖浙起义,后失败被捕,于1907年7月就义于绍兴轩亭口。牺牲时年仅32岁。

秋瑾,不仅是一位寻求真理的革命先驱,而且还是一位近代文学史上的杰出女诗人,她的诗气魄宏伟,凛冽中透着豪迈,多有“大丈夫”刚烈之气。

满江红 · 小住京华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此首词为秋瑾离家时旅居客栈时所作,时逢中秋,秋月高挂。遥望着这美景,想到祖国深陷危难,风雨飘摇,这一切都深深击痛她的心,没有男儿身,心却比男儿还刚烈,只是“何处觅知音”呢?

对酒

不惜千金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

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对酒》表达了秋瑾誓为理想抛洒热血的志向。整首诗虽为女儿身,却怀有男儿之志,理想抱负比之男子更为刚烈。为了革命,以千金买宝刀,把貂衣换酒喝,生命虽重,但为了革命,抛酒热血亦在怕不惜,这热血也会化作碧波,掀起革命的波涛。

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图

万里乘云去复来,只身东海挟春雷。

忍看图画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

浊酒不销忧国泪,救时应仗出群才。

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

清光绪三十年,时值中俄战争,秋瑾眼看国家屡遭外侮,清政府又无能,心中愤慨万分,写下此诗。整首诗慷慨激昂,充斥着无比的壮志豪情,将她对祖国的一腔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表现了她积极地寻求真理,抛头颅、洒热血,甘愿牺牲挽救祖国危难的决心。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温和宁静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牺牲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

秋瑾《白狼须挂箭》手迹

秋瑾《感愤》手迹

秋瑾是中国革命运动的先驱,她是近代中国革命的一面旗帜,她的牺牲,化作了碧涛万丈激励着中华儿女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决心。

“秋风秋雨愁煞人”,西泠桥边,女侠的英魂永存。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