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玄朴是什么意思(玄朴居士)

导语:《抱朴子·畅玄》:玄是什么?道是什么?玄道又是什么?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道法自然”。这一思想,成为道教的最高信仰。

葛洪的《抱朴子·畅玄》继承和发展老子、庄子思想,在“道”的基础上又发展了“玄”,到底是咋回事呢?

让我们来看看《抱朴子·畅玄》说了些啥?有何玄妙之处?

一、《抱朴子·畅玄》:玄是什么?

葛洪是东晋时期横跨三界的大咖——道教家、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抱朴子》这本书,就是葛洪自号的文集,可见他多么宠爱这本书!

在《抱朴子》开篇《畅玄》中,葛洪开门见山:

“玄者,自然之始祖,而万殊之大宗也”。

意思是说,玄,是自然的鼻祖,万物的本源。

葛洪还认为,“玄”有几个特点:一是“神”,神秘莫测,无所不在。二是“微”,细微幽深,绵绵不绝。三是“妙”,与天地融合,成万物之母。

由此可见,“玄”,是葛洪强调和阐述的核心概念,可以理解为世界的本质、万物的根本、宇宙的规则。

二、《抱朴子·畅玄》:继承和发展了道

在老子和庄子的思想中,最根本的概念是“道”。

老子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几句话,一气呵成,将天、地、人乃至整个自然、宇宙的规律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在老子、庄子看来,世界的本质、根本是“道”,即天地和万物的规律。

如果说老子、庄子的理论体系是参天大树,那么“道”就是粗壮、敦厚的树干。而“玄”,只是起到修饰作用的枝桠和树叶。比如,“玄之又玄”,“玄扎之门”,“微妙玄道通”,“玄德”等等,“玄”只不过是形容词而已。

到了西汉,杨雄改“道”为“玄”,魏晋朝的玄学家又使得“玄”字大放异彩。这就是葛洪称“玄”不称“道”的原因。

《抱朴子·畅玄》对“玄”的阐述和解读,把“玄”从枝桠、树叶栽种成树干,把“玄”的概念做实了、做强了、做大了。

一方面,葛洪效仿《周易》用“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构建世界的做法,用“一玄、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七百二十九赞”构造了新的宇宙模式。只是这种宇宙模式没有得到多少人的认可,所以知名度并不高。

另一方面,葛洪又将玄道作为一个整体概念阐述,比如:

“夫玄道者,得之乎内,失之者外,用之者神,忘之者器,此思玄道之要言也”。

在内心深处,葛洪知道,“玄”、“道”同义,因此常常把“玄”、“道”连用,称作“玄道”。

三、《抱朴子》对道教的继承与创新

葛洪出身名门,他爷爷葛玄是早期道教派别之一——灵宝派的始祖,葛洪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

可惜好景不长,13岁那年,葛洪的父亲去世,家里突然落魄了。小少爷葛洪只好每天砍柴、抱柴,于是有了“抱朴子”的自号。

抱柴的“抱朴子每天发奋学习,“四书五经”啃个不停。

16岁的时候,葛洪跟着道家大师郑隐学道,后来又参军从政,渐渐地看破红尘,辞职到罗浮山修炼道法。

葛洪不仅是灵宝派的重要人物,也是东晋著名的道教理论家。

他的《抱朴子》一书,分为内、外篇共8卷。内篇20篇论述神仙吐纳符篆勉治之术;外篇50篇论述时政得失,人事臧否,词旨辨博,饶有名理。

《抱朴子》一书创造了大量的成语,至今我们仍在广泛使用,比如: 口是心非、不正之风 、天壤之别、唯利是图、洗心革面、 异口同声 、其乐无穷 、惟利是图,等等!

葛洪的《抱朴子》一书,为道教的理论和仪式奠定了基础,对道教理论起到了继承和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葛洪的《抱朴子》糅合道家、儒家思想,把天地万物的本原和万物所遵循的规律叫做玄道。葛洪的《抱朴子》接受和吸纳《易经》《道德经》的精髓,发展了天地万物的本源”玄道“,构建了新的宇宙体系。葛洪的《抱朴子》接受、吸纳《庄子》的理论体系,并内化为自己的灵魂。葛洪的《抱朴子》对《道德经》《庄子》的典故、文辞、哲学概念,有意识地进行了继承、改造和创新。葛洪的《抱朴子》将《庄子》“齐死生”论与道教神仙思想进行了调和,最终构建了较为完备的道教理论体系,提出了道教九字真言: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

葛洪论道,以道教为本,兼及道、儒、墨、法、阴阳等家的思想。

他的玄道观,既是万物的本原和本体,又含有规律和主体活动中无为与有为统一过程的意义,主要是长生升仙的宗教理论。

读《抱朴子·畅玄》,我们不仅能感受到葛洪的伟大,更能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本文内容由小葵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