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游戏

大集体什么意思(大集体是什么单位)

导语:大集体模式被放弃,重拾单干模式,究竟为何

前期写了两篇文章:

一、另一个角度谈解放后农村大集体产生根源,未来或仍将走大集体道路

二、70年前知青下乡的历史与现实意义,共同富裕核心是解决公平公正

这两篇文章分别对大集体产生根源以及在大集体背景下的知青下乡问题进行了一点粗浅的探讨。

今天我们来探讨为什么从大集体转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是由什么样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

从建国开始,中国经历较长时期的完全社会主义制度,可以说是完全的全民所有和集体所有,所谓的农村那点自留地占比不用考虑。这种制度模式下,商品交换的自由度受到很大的限制,商品流通非常的有限,基本局限于集体与集体之间,企业与集体,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企业与政府之间民间商品交换基本上没有。

当然上述因素与国家经济不发达有关,同时也与国际形势有关,那时以美国的西方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没有了交换的大条件。

上述国内国外两种环境作用下,商品交换活跃度自然不高。

如果有人问到底哪一个占主因呢?这个问题问得好,但回答起来却很难,因为有些问题不是非此即彼,实际上是复杂的关系,非要说是主因的话,我认为还是国内政策更重要一些。

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那个时候所谓一大二公,是一种完全的社会主义模式,这种模式体现的是一种与本国原来的封建土地以及西方的资本土地制度有着本质不同,彰显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消灭了土地私有,消灭贫富差距,这是理想的一种模式。

在当时的大背景下也没有错,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自然受到西方国家的抵制与污蔑,既然我们认为封建和资本主义都是落后的、过时的、腐败的、压迫的、剥削的制度,那么自然不能学习他们那一套制度体系,否则很容易授人以柄。所以我们自己当然要彰显出自己国家体制明显不同,实施的一大二公在当时看来恰恰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优于封建和资本主义。

当然一大二公这种模式在当时还真有一定的作用,就是当时生产力和生产工具都非常弱的情况下,大集体模式有其优越性,能够集中力量干大事,比如有人说的那时候水利工程建设,像挖河修堤、修水库,开荒种田等等,体现出人多力量大的特点。

我们承认这一点。为什么还说这个问题复杂呢?

因为国内国外环境是相辅相成的,那时的经济组织模式,是限制了商业交换和流通的,自然这种交换也很难与国外能够流通,不能流通,对于国外资本来讲就无利可图,那么就没有人为替你说话,替你说话不仅仅无利可图,还要承担政治风险,西方国家就只有封锁你这一条路可走。

所以我们看到他们之间的关系还是有相当大的关联性和复杂性的。这也是当时的大背景下所形成的一种必然的经济制度模式。

到了上世纪70年代初期,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对于中国和美国来讲,都有了缓和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那种高超的外交智慧彰显出来,通过乒乓外交方式,以小球拨动大球,促成了中美建交,中美建交为未来中国改革开放奠定了国际环境。

中美建交实际上是带动了整合西方国家与中国交流合作的敲门砖,自此西方国家不再那么仇视和抵制中国。

中美建交改善了中国开放的外部环境,但当时中国的体制仍然沿用着大集体模式,这种模式西方国家的资本和商品很难进入中国,所以即使国门已开,但门前空空如也,没有太多的流动。

这实际上说明当时的经济体制模式阻碍了我们国家的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必须改变经济体制模式。这种模式既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基本的公有体制模式,更不能改变政治体制模式。这两样是社会主义的根基,动摇了这两个方面国体必将将受到动摇。

自从1976年以后,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运用其高超的智慧,化解了社会制度与发展经济之间的矛盾问题。

就像1958年提出一大二公一样,让整个社会变了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亦如此。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出现的背景,一是大集体已经不适应国家发展需要,成了阻碍生产力的一种经济模式,虽然没有人这种提法,但这是客观事实。

所以要改变经济组织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既不能违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又要能够解放生产力。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应运而生,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质是一种单干模式,只是土地仍然属于集体,这样家庭承包下来,土地属于集体,还是公有,因此与私有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违背国家经济制度。

这是一种变通了的经济组织模式,很好的解决了土地性质的矛盾。

提高人民的积极性,大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这种性质的土地实际上掌握在个人手里,你使用的权力无限大,却没有买卖权。避免了土地集中问题,土地私有问题。

但实际使用效果与私有没有太大区别,承包的和私有的一样,种地的积极性也没有两样。

这就是问题精妙所在,一招妙棋解决了所有问题,没有大智慧的人是不会想到这种策略的。

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民众从大集体这个困笼里释放出来,社会从此由集体观念逐渐走向家庭为主体的个人观念,人人思进取,人人盼富裕,大家拼了命的干,这样就创造了更多的价值,也为整个社会创造了更多的财富,社会发展有了民众基础。

人民渐渐富裕起来,富则思变,追求更好的生活,商品交换大幅活跃起来,工商业快速发展,这些都是起源于农村经济组织模式改变。农村经济组织模式改变是中国改革开放最重要的最关键一环。

经过四十年发展,原来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模式是否还适合当下的农村组织模式?这个要打一个问号,这里面问题也较复杂,至少目前看这种模式有改变的必要了。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0年,有着极其积极的历史价值和意义。

我们没有理由去否定这一制度,我们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一面,即使当下或者未来不合适了,我们主动改变就可以了,这个也不是什么丢人现眼的事。

只有那些抱残守缺的顽固不变的才是可恶的,才是令人讨厌的。而有一些人打着否定前人的旗号,彰显自己的正确,自己的思想开放,实际上这一部分人是最顽固不化的。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