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王书风对后世的影响(二王书风的艺术价值)
导语:现在学习二王书风在当代书糜弱的表现
二王书风风靡书坛久矣,风靡书坛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二王书风在国展中的创作数量惊人的多。第七八九届国展应该说都是如此吧,但这也无可厚非。当书法在着力追求长枪大戟式的所谓霸悍风格时,那种大汉雄风式的夸张风格的弊病就很快突显了出来:火气有余,筋骨内虚。这也许就是二王书风再次风靡书坛原因,有人定位说那是一种书法风格的“回归”。从本质上说,这种风格追求的转变是从先前追求书法作品的外在气势而转向后来追求书法作品的内在的筋骨,这可以说是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对书法艺术内涵认识上的一个显著的进步。上世纪八十年代成名书家的风格多数都是“霸悍”式的,且“已经完全被定型”,所以他们通常都很难在风格上有所转变,他们在审美上通常也不能接受糜弱的二王来彻底的洗礼一下自己,其实他们已经是让历史所套牢了。
然而二皇子风靡书坛久了,厌倦之情也就自然而生出。不是吗?多数学习者易得二王糜弱,却难得其性情。那种“风规自远”式的风格追求对于我们这个总喜欢格式化陈式化的民族导致的结果就是追求线条的整齐划一,用一样粗细的线条来克服糜弱的毛病。他们把书法的字体肢解为“线条”,其结果就是使字法的整体性散失殆尽,东倒西歪的结构使书法作品了无中正之气,真性情完全散失。这就是二王书风的当代追求的结果,很多人都无法逃避。
书法脱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撑,这也是二王书风在当代所面临的挑战。很多人都喜欢把中国书法与中国的传统哲学挂钩,这对于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一种格式和习惯,不管是否真正懂得中国的传统哲学。把中国哲学表面化,留在嘴上却是极简单的一件事。
“气息醇厚,一以贯之”这是二王书法在媚的外表下所蕴含的内在精华,人们每每以此来衡量一件二王系书风的书法作品。多数人都不能达到,原因是“修身”不够,是对中国传统哲学的理解形式化造成的。有人也许会说,用这一特点来审视任何作品都可以啊?当然这无可厚非。二王的“媚”为人所共知,而善学者当能得其厚这才是最重要的。“一以贯之”是针对一些学习者为法所拘为形而下的药。要做到这一点同样要气厚心宽才可以达到,这一点也是非“修身”无以致之的。所以我提出“书法脱离了中国传统哲学的支撑,这也是二王书风在当代面对的挑战”这种观点。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葵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