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那么危险为什么不杀(为什么不把老虎杀光)
导语:一山不容二虎?可为啥老虎从不杀死战败的对手?放虎归山为哪般?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除非一公一母”,公虎确实对母虎有一定的容忍性,允许它们在自己的领地范围附近活动,只要母虎不跑过来抢夺猎物就行。但同性别的两只老虎,恐怕就水火不容了,它们一见面就会掐架,会为了争夺领地而大打出手。
不过奇怪的是,老虎之间的战斗很快就能决出高下,几个回合下来,战败者就会摆出臣服的姿态,并小心翼翼地离开此处,让出领地。而获胜的一方通常不会赶尽杀绝,有时候还未出手,如果对方表示臣服的话,它就甚至都不会发起攻击。
老虎是领地意识极其强烈的动物,它们除了在繁殖期短暂地与异性相处几天外,一年当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独来独往的,而且绝不允许其他老虎闯入自己的领地。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获胜的一方不会杀死落败者呢?难道它就不怕放虎归山后,将来又遭到对方的报复吗?
1、一山为什么不容二虎?老虎是现存体型最大的猫科动物,一只雄性孟加拉虎的体重可超过300公斤,而最大的东北虎的体重在350公斤以上,它们身长接近3米,尾巴长1米,是体型最大的肉食动物之一。一般来说,母虎的体型要比公虎小三分之一左右,因此公虎的战斗力远在母虎之上。
老虎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身上的条纹,很多人不明白它们为什么会演化出如此显眼的外表,这样不是很容易被猎物发现吗?如果老虎在空旷之地行走,看上去确实十分显眼,可一旦它们进入森林之中,这种体表就会帮助它们很好地融入斑驳的阳光和阴影之中,老虎的条纹其实是一种伪装色。
与其他大部分猫科动物一样,老虎喜欢夜间捕猎,它们擅长伏击,通常先缓慢地匍匐前进接近猎物,然后在最后一刻发起猛烈攻击,直接扑向猎物并将其放倒,利用尖利的牙齿对猎物锁喉。老虎的爆发力很强,它们能在几秒内达到65公里/小时的速度,不过通常跑不了多远就没力气了。
老虎的食谱比较宽泛,它们是机会主义者,不仅会捕食体型较大的鹿类、野猪等猎物,也会捕食兔子甚至鸟类这样的猎物,换句话说就是,只要有机会,老虎会捕食任何一种能吃的动物,包括狼这样的肉食动物。
老虎的领地意识十分强烈,一只母虎的领地范围通常约为20平方公里,公虎的领地则要比这大2~4倍,面积为60~100平方公里,当然也有领地特别大的个体,比如生活在西伯利亚地区的东北虎,其领地面积甚至能超过1000平方公里。
它们用气味来标记领地范围的界限。不过通常情况下,这些领地的界限并不明显,一些公虎的领地与一只或者多只母虎的领地重叠,这让公虎在繁殖季的时候会有更多的选择。
母虎一旦选择了一处领地,它通常就会在余生中留在那个固定的地方,而公虎则很少这样做,因为它们必须时刻保护自己的领地以抵御雄性竞争对手,所以公虎失去领地的概率比较高,它们被赶出领地的话就只能迁往别处生活。
为什么说“一山不容二虎”?这其实跟它们的猎物有关。
老虎为了捕获猎物能在方圆30公里的范围内奔波,它们只有在广阔的领地内搜寻猎物,才能保证自己不被饿死。在气候寒冷的环境下,东北虎有时候会为了猎物而奔走上千公里,如果同一领地范围内有一只以上老虎,那么它们都可能因为捕捉不到足够的猎物而挨饿。
另外,一山不容二虎还跟老虎独自狩猎的习性有关,它们通常凭借自己的力量就能捕获体型比自己大两倍以上的猎物,不需要其他与其他成员合作。
你看狮子就需要一个群体才能在非洲草原立足,因为那里地势平坦开阔,食草动物的奔跑速度又快,狮子必须采用围猎的方式才能捕获猎物。可尽管如此,狮群同样有很强的领地意识,它们不允许飞群体成员闯入领地。
所以说“一山不容二虎”的根本原因就是养活一只老虎需要较多大型食草动物,而领地面积较小的话,显然喂不饱老虎,因此老虎需要牢牢地守住自己的领地,以免猎物被其他老虎捕食。
2、老虎为什么不杀死战败者?如果一只老虎闯入了其他老虎的领地,那么难免就会有一场争斗,老虎会为了领地而大打出手,公虎也会为了争夺繁殖权与竞争对手较量一番。
公虎与母虎之间很少会发生打斗,倒不是因为公虎呵护母虎,而是两者本就实力相差悬殊,公虎根本就不用出手就能让母虎臣服。不过公虎通常不会过度驱逐母虎,它允许母虎在自己的领地附近生活,毕竟繁殖季需要与母虎共同生活几天。
母虎与母虎之间的较量同样激烈,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亲生女儿,如果闯入自己领地的话,母虎也会毫不留情地将其击败并驱逐。公虎成年后往往会前往远离自己母亲的地方生活,以避免将来可能发生的近亲繁殖。
但不管老虎们是为了什么而争斗,它们通常只是将对方击败却从不将对方杀死,也就是说老虎之间很少会发生致命性的较量,这是为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
1、以伤害对方为目的的决斗也会伤害自己
老虎之间较量的目的是什么?是争夺领地,是争夺配偶,但绝不是为了杀死对方。如果老虎之间的较量是为了将对方铲除,那么每一只老虎都会倾尽全力与对方厮杀,即使是处于下风的情况下,它也会拼死抵抗。
这样的结果就是,战斗力拥有优势的一方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它在杀死对手的同时,也可能会因为对方的奋力反抗而身受重伤,那么最终两只老虎都将面临死亡。但如果只分胜负,不决生死,那么劣势的一方很快就会服软,并让出领地或者交配权,那么获胜者发起的战斗才有意义。
其实不光是老虎,自然界中大部分动物同类之间的较量,都会尽可能避免生死决斗。比如毒蛇为了争夺配偶而起冲突,但它们不会使用毒液来伤害对方,箭毒娃在决斗时也会采取更加文明的方式,而不是用毒液将对方置于死地。
2、以伤害为目的的决斗会伤及整个物种的生存
正如前面一条所述,如果每次决斗都要将对方置于死地,那么这个物种不可能存活到现在。老虎通过战斗决出优胜者,这是自然选择让更加强壮的老虎拥有更大的领地和的更多的猎物,同时也能繁殖更多的后代,将优势基因传递下去。
如果每次决斗都分生死,那么获胜的一方也可能身受重伤,它要不就会被另外一只同类杀死,要不就会因为受伤而难以捕获猎物,总归不会有好的结局。也就是说一场战斗可能会导致双方的覆灭,这对老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都是不利的。
一些朋友可能听说过老虎有“三不杀”,指的是老虎不杀自己的幼崽,不杀怀孕的母虎,以及不杀战败的对手,事实上老虎的“三不杀”也是出于上述原因。
首先,虎毒不食子不用过多解释,动物们活着的意义就是繁殖后代,至于那些偶尔发生的杀死幼崽的事件,其实是在十分极端的情况下发生的,比如母虎受到了刺激,误伤了自己的孩子。就算是与孩子从未谋面的公虎,遇到了自己的后代也不会下杀手,它们根据气味认出自己的孩子。
其次,公虎不杀怀孕的母虎,哪怕母虎肚子里怀的不是自己的孩子。事实上,在非繁殖季,公虎几乎不会前往母虎的领地范围,而母虎也不会轻易向公虎的领地进犯,彼此都会在可容忍的范围内生活。老虎们都会尽可能避免发生冲突,因为以它们的战斗力,即使是点到为止,也可能造成一方受伤。
总之,老虎之间的较量很少会以伤害对方为目的,它们的争斗是为了领地和繁殖权,是为了更好的生存,而绝非将对方置于死地,否则获胜者也会遭到反噬,整个老虎种群便不复存在。
不过有一种情况例外,尽管这在当代不太可能会发生,就是当老虎的数量多到环境难以承载的程度时,老虎之间的较量很可能就不是为了领地了,而是真正的将对手置于死地。因为在有限的栖息环境里,由于老虎数量太多会导致猎物骤减,所有的老虎都可能会挨饿,饥饿难耐的老虎难免会同类相食!
等到老虎的数量恢复到正常情况后,老虎又会从恶魔变成君子,同类之间的较量又会点到为止。这种机制既有利于维持老虎种群规模的稳定,又不至于让老虎的数量过度泛滥,否则其他动物将毫无容身之地。
关于上述话题,你还有哪些不同的见解,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分享讨论。
本文内容由小姬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