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教育

佛骨是什么意思(不能佛是什么意思)

导语:八下小古文(13)佛骨不能迎 伯乐必须有!韩愈这两嗓子喊出名篇

马说韩愈(中唐 唐宪宗)

韩愈,河南邓州(南阳),家以前住在昌黎,所以又被称为韩昌黎。

老韩打小命运凄惨,三岁父母过世,由堂兄堂嫂抚养长大,堂兄本来在朝廷当史官——起居舍人,后来受宰相元载牵连,被贬至韶州,今天的广东省韶关。

韩愈到韶关,11岁,堂兄去世,嫂嫂拉扯着一门孤寡,对韩愈而非常疼爱,所以,韩愈在以后的作品中,《祭十二郎文》中再三感谢堂嫂。

许多人说:“读《出师表》不哭为不忠,读《祭十二郎》不哭为不孝”。

韩愈同学确实也争气,25岁就高中进士。但后来三次官员聘任考试——博学鸿词科,都失败了。

韩愈一生最著名的事件就是谏迎佛骨。唐宪宗,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长安西边,凤翔,法门寺有一节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真身塔每30年开放一次,迎奉佛骨供养,能年丰民安。唐宪宗安排30位宫人去迎接,皇上这么信佛,整个长安城,达官显贵到布衣百姓,走火入魔。

韩愈那时候,在刑部任刑部侍郎,公安部副部长。于是他写了著名的《论佛骨表》极力劝谏,认为供奉佛骨实在荒唐,要求将佛骨烧毁,不能让天下人被佛骨误导。他说——

佛教是夷狄的宗教,中国上古没有。当时天下太平,百姓长寿。到东汉明帝的时候,佛教传入,东汉灭亡。梁武帝,三度舍身同泰寺,被侯景所逼,饿死南京宫城内。佛教本来是可以吃荤的,汉传佛教吃素,就是梁武帝下的命令。

宪宗大怒,要用极刑处死韩愈,后来贬为潮州刺史。

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当时京师长安确有八千里之遥,当韩愈到达离长安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慷慨激昂的写下了这首名篇。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白话译文:

一篇谏书早晨上奏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去。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云彩横出于南山,我的家在哪里?在白雪厚积的蓝田关外,马也停住脚步。知道你远道而来定会有所打算,正好在瘴江边收殓我的尸骨。

所以,韩愈的这篇《马说》,看似在说马,其实是在说人才,看似在说人才,其实是在说自己。

第一段:马的心声——

没有伯乐,千里马也会默默无闻,死在马厩里,而且没人知道它是千里马。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白话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只是辱没在仆役的手中,(跟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不以千里马著称。

1、故虽有名马: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故:因此。虽:即使。名:名贵的。

2、祗辱于奴隶人之手:也只能在马夫的手里受到屈辱(或埋没)。祗(zhǐ):只是。奴隶人:古代也指仆役,这里指喂马的人。辱:这里指受屈辱而埋没才能。

3、骈(pián)死于槽(cáo)枥(lì)之间:(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骈,两马并驾。骈死:并列而死。于:在。槽枥:喂牲口用的食器,引申为马厩。

4、不以千里称也:不因日行千里而著名。指马的千里之能被埋没。以:因为。称:出名。

第二段:马的委屈——

饲养马的人根本没把千里马当回事,吃不饱,跑不动,一天跑不了千里,别人认为根本不是千里马。老韩,是在比喻自己,怀才不遇。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白话译文:

(日行)千里的马,吃一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而(像普通的马一样)来喂养它。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够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1、一食:吃一顿。食,吃。

2、尽:全,这里作动词用,是“吃尽”的意思。

第三段:马的心意——

千里马嘶鸣,喂马人呢,根部听不懂它的心声。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白话译文:

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鞭打它,喂养它却不能竭尽它的才能,听千里马嘶鸣,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拿着鞭子面对它,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大概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

本文内容由小熊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