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禁食食物有哪些(禁食的危害)

导语:禁食发出“危险信号”的食物

禁食食物有哪些(禁食的危害)

食物与人一样,也有可能会“生病”甚至“生癌”,人如果吃了长了“癌细胞”的食物,不但得不到所需的营养,还会大大增加身体患癌的风险。但食物大多不会悄无声息的变质,“生病”后也会表现出症状,如果我们能及时识别食物变坏时发出的“预警”信号,就可以远离这些危险的食物,保证身体健康。下面告诉你几种食物“患病”的危险信号。

危险信号之一:食物颜色焦黄

易“患病”食物:烤馒头片、烤面包、烙饼、红烧肉、油炸食品等含有淀粉及蛋白质的食物。

“症状”表现:食物颜色发黄发褐,即我们常说的“焦黄儿”,同时散发出诱人的香气。

“致病”原因:含有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蛋白质的食物经过120℃以上的高温烹制后,颜色会变深,香味会浓郁,这个过程叫“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是食品加工中的一种常见反应,它会使食品散发出诱人食欲的色泽和香气,但中间产物丙烯酰胺是个致癌物质,加热越久,食物颜色越深,丙烯酰胺含量也会越高。

食用危害:丙烯酰胺具有神经毒性,有致癌的危险性。

预防措施:馒头片、面包片不要烤到太黄的程度,尽量少吃炸薯片等烤制、煎炸、膨化的制品。

危险信号之二:食物变焦

易“患病”食物:炸鱼、烧烤等煎烤肉类食物。

“症状”表现:食物高温加热后变焦、变黑。

“致病”原因:鱼、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加热超过200℃后会产生杂环胺类物质。一般来说,加热温度越高、时间越长、食物蛋白质含量越高且快速失去水分时,产生的杂环胺越多。特别是变焦的鱼、肉类食品,不仅含有大量杂环胺,同时还有苯并芘、丙烯酰胺等其他有害物。

食用危害:杂环胺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

预防措施:少吃烧烤、炸鱼等食物,可用炒、水煎和烤箱烤制来替代油炸和熏烤的烹饪方式。如果一定要吃熏烤和油炸食品,可在鱼肉的外面裹上一层淀粉再炸,油温不要过高,时间不能太长,变焦后一定不要食用。最好搭配绿叶菜和豆类、粗粮一起吃,这样可以减少杂环胺的危害。

危险信号之三:食物有哈喇味

易“患病”食物:食用油、坚果、点心等。

“症状”表现:含油脂较高的食物中出现一股又苦又麻、刺鼻难闻的味道,俗称“哈喇味”。

“致病”原因:食用油、坚果中的脂肪在紫外线、氧气和水分的影响下发生氧化,时间长了会出现酸败反应,生成氧化自由基和小分子的醛类、酮类等威胁身体健康的物质,哈喇味儿就是这些物质产生的。

食用危害:哈喇的油脂不仅难闻、难吃,更主要的是它产生的氧化自由基,会使人体的新陈代谢发生紊乱,出现恶心、呕吐、腹泻、食欲不振、失眠健忘等症状,还可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酸败油脂产生的醛、酮类物质,长期摄入可以诱发癌症。

预防措施:食用油、坚果等要一次少买、小包装购买,不要因促销等诱惑而大量购进,避免长时间储存。食用油应该装进密闭的容器中,放在避光、阴凉的地方,并且新油和旧油不要混在一起,因为油脂的氧化会“传染”。油炸食品和含油多的食品最好低温保存,开封后用密封袋、密封夹夹住封口存储,以减少油脂接触空气、水分而加速氧化变质。

危险信号之四:食物发霉

易“患病”食物:花生、瓜子等坚果及玉米、大米等粮食。

“症状”表现:花生、瓜子、榛子等果仁出现轻微变黄甚至发黑、味苦,皱皮变色,谷物表面出现黄绿色霉菌或破损、皱缩、变色。

“致病”原因:坚果和粮食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受到霉菌污染,常会发霉变质,产生一种叫黄曲霉毒素的有害物质。

食用危害: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为1类致癌物,其毒性比砒霜强68倍,在自然界所有毒性物质中排名第一。它对肝脏的损害最大,可导致肝癌,还可诱发胃癌、肾癌、直肠癌、乳腺癌等,是个不折不扣的“大毒枭”。

预防措施:存放坚果和粮食一定要保持通风,环境不能潮湿、高温,以防霉菌生长。一旦发现食物出现很苦的味道,一定要尽快吐出来并漱口。

危险信号之五:食物有氨水味儿

易“患病”食物:海米、虾皮、腌鱼、腌肉等。

“症状”表现:食物出现氨水刺鼻的味儿

“致病”原因:虾皮、海米的蛋白质含量高,如果没有干透,在储存过程中,容易滋生细菌,蛋白质在细菌的作用下,可分解成低级胺和氨气,使食物出现氨水味道。

食用危害:低级胺不仅有一定毒性,还非常容易和水产品中少量的亚硝酸盐结合,形成强致癌物亚硝胺,亚硝胺可促进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

预防措施:虾皮、海米等食物应该密封后放入冰箱,并且不要久存,如果出现氨水异味,一定要扔掉。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馨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