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时尚

深海鱼真的比浅海鱼好吗(深海鱼比浅海鱼好吗)

导语:为什么深海鱼尝起来比浅水鱼好吃?深海鱼和淡水鱼的区别是什么?

距今约200万-500万年前的原始人已经开始食用鱼类了。原始人们在海边、河边定居后,食物的主要来源即是鱼类。从人类开始食用鱼类后,人类的脑容量迅速扩张,劳动力也大大提升。

鱼类中特有的物质——DHA被称作“脑黄金”,补充DHA后,可以维持脑神经细胞间的讯息传递,使脑细胞更有活力,而且鱼肉肉质鲜美,肌纤维较疏松,水分含量高,脂肪较少,十分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世界上的鱼类很多,全球已经存在的鱼类数量约有24618种,已命名的鱼类有32100种,还有越来越多的鱼类品种在不断被发现,每年可以发现约150种。如果按水域划分,可以分为海鱼和淡水鱼,而海鱼又分为深海鱼和浅海鱼。

什么是深海鱼?

海中超过200m以上的深度就属于深海。在那里和表层水域的光照充足、水温水压适宜、资源丰富的条件不同,深海水压极高,阳光照射不到,水温极低,四周一片漆黑,在这片海域生活的鱼类就是深海鱼。它们为了降低能耗、确保浮力和对抗高压,它们的普遍特征是:口大、眼大、身体某些部分还有发光器,用于诱捕猎物或引诱配偶。

由于深海鱼长期身处黑暗,它们演变出了特殊的视觉器官:有的鱼双眼特别发达,占头部一半;有的鱼眼退化消失,变成“盲鱼”;还有的鱼进化出长于自己身体数倍的须子,用来感受其他动物的呼吸和游动激起的声波,从而在深海中寻找食物和躲避天敌。

深海鱼在进化时为了适应周边压力、极寒和黑暗的生存环境,进化出了以上的特殊习性。深海中的竞争比浅海小了很多,所以很多原始类群得以存活至今。

什么是淡水鱼?

广义的说,淡水鱼是指生活于接近海面上200m深度、生活在盐度为千分之三的淡水中的鱼类。淡水鱼可以根据水中盐度分类,分为初级淡水鱼和次级淡水鱼。初级淡水鱼是指那些一生只能生活在淡水中的鱼类,次级淡水鱼指的是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淡水,偶尔活动于海水中的鱼类。

深海鱼和浅海鱼的区别

1.生长周期不同

深海鱼所处的海水温度很低,尤其是接近南北极的水域,温度更低。所以深海鱼的生长周期比浅海鱼要更长,生长更慢。

2.口感不同:

深海鱼的口感略胜一筹,更为鲜美。因为海鱼的游动范围和游动的力度比浅海鱼更大,而且海中深度每超过10m,每平方厘米的面积就有一公斤的压力,所以在水深1000m的地方,深海鱼承受的压力比浅水鱼大很多,它们的肉质也更为紧实,它们的肌肉弹性也吃起来更好。

我们发现,淡水鱼吃起来会有股土腥味,这是因为它们生长在腐殖质较多的淡水中,这样的环境有更多的放线菌繁殖生长,细菌通过鱼鳃进入鱼体内,分泌出一种带有土腥味的褐色物质,这种物质粘附在淡水鱼的腮部及腹腔内壁上,烹饪时很难去掉,而海鱼的生活环境更好,所以整体土腥味比较寡淡。

显微镜下的放线菌

从营养成分来说,海鱼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成分更高,这是因为海水比淡水含有更多的营养盐,因此海洋生物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宝库;而且海鱼的体油和鱼肝油中含有一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也是脑黄金的成分——DHA,也是淡水鱼没有的。此外,海鱼中含有大量的EPA和牛磺酸,可以预防血管类疾病。

3.脂肪含量不同:

深海鱼和浅水鱼的蛋白质含量比较接近,但是脂肪含量没有浅水鱼高,所以当我们想要补充优质蛋白质时,可以选择深海鱼,它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

4.储存方式不同:

深海鱼的储存方式多为冷冻储存运输,因为它们本身的生存环境和海水压力各不相同,一旦离开它们的生活区域,将会很难存活。我们看到的深海鱼都是捕捞后立即进行低温速冻保鲜的,其新鲜程度和营养价值都可以很好地保存下来,而且口感又不会有变化,所以这就导致,我们能看到浅水鱼的鲜活品种,却看不到深海鱼的鲜活品种的原因。

总结

不论是深海鱼还是浅水鱼,都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脂肪含量较低,肉质鲜美,口感来说,深海鱼的生存环境所致,它们肉质结实,土腥味较小,而浅水鱼的土腥味较重。各位小伙伴喜欢吃深海鱼还是浅水鱼呢?可以把爱吃的鱼类,打在评论区!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悦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