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杭州大的造像曾为南宋皇家寺院造像开创了什么(杭州著名雕像)

导语:杭州最大的造像,曾为南宋皇家寺院造像,开凿最早毁坏最严重

杭州的造像中,规模最大数量最大的是飞来峰造像,但却不是体量最大的造像,杭州国保单位中的造像,体量最大的是位于瓶窑的南山造像,如果仅仅按照杭州范围内造像体量来说的话,最大的应该是石佛院造像,而且应该也是开凿最早的。

石佛院造像又称仁王寺造像,位于杭州七宝山,七宝山是杭州老城南部的吴山诸峰之一,吴山呈西南、东北走向,由蛾眉山、石佛山、瑞石山、七宝山、金地山与清平山等组成,山势平缓,嵌入城区。石佛院造像就在七宝山南坡,有摩崖造像三龛,可辨别的造像有五个。

仁王寺造像的称呼是由于地处仁王寺遗址以北的山崖,吴山开宝仁王寺由于已经不复存在,知之者甚少,当年南宋都城临安,开宝仁王讲寺是皇家御寺首座。在南宋吴自牧撰写的《梦粱录》卷十五《城内外寺院》记:

“城内寺院,如自七宝山开宝仁王寺以下,大小寺院五十有七,倚郭尼寺,自妙净、福全、慈光、地藏寺以下,三十有一;又两赤县大小梵宫,自景德灵隐禅寺、三天竺、演福上下、圆觉、净慈、光孝、报恩禅寺以下,寺院凡三百八十有五……都城内外庵舍,自保宁庵之次,共一十有三。”

由此即在可见,灵隐寺、净慈寺都在仁王寺之下,是名副其实的皇家寺院。

被称为石佛寺造像的原因是这里有吴越王时期修建的石佛院,南宋以后的元朝又称为吴山智果寺,虽然这里的造像被称为仁王寺造像或者石佛寺造像,但实际上仁王寺造像跟仁王寺和石佛院可能都没有关系。

史书没有记载其开凿的具体时间,但在清朝早期姚礼撰辑《郭西小志》卷五之“仁王寺”条述:

宋汴有开宝寺,有仁王阁。高宗南渡,慧照随驾卓锡于此,绍兴初赐额曰开宝仁王寺……国朝以来,寺日荒圮,雍正间殿庑,僧寮鞠为茂草,有无赖子将石佛亦损其一,殊为可叹也。又寺后山有五大石佛,不知何代所凿,法像庄严,高逾寻常,观碑记云:古石佛像。盖有南渡以前即有之,殆晋唐遗迹也。

其实从这里的记载来看,如果姚礼没有记载错误的话,碑记上说明这些造像在唐朝的时候就存在,说不定比唐朝还早,有可能是东晋的时候就开凿了,刚好北方也是石窟造像开凿的时候,但由于没有确切的记载,所以也无法得知这些造像具体的年代,不管是仁王寺造像还是石佛院造像都不是很准确,只不过是人们的一种习惯叫法罢了。

仁王寺造像的3 个像龛皆坐北朝南,中间1龛的造像最大,弧拱形龛,高6.40m,宽4.72m,深1.26m,为阿弥陀佛的立像,龛外两旁是大势至菩萨和观世音菩萨站立像,右侧菩萨像的头部是缺失的,阿弥陀佛的佛身上布满了小孔,应为人为制造,虽然毁坏也颇为严重,但是通过服饰、神态以及手势来看,这三个造像形象几乎没有争议。

左右两龛是坐像,左边一龛面部依稀可辨认,气度宽厚,神态沉静,但龛底部毁坏严重,右边一龛顶部和右侧风化严重,面部脱落,螺发犹存,双手被毁,手臂部还有水泥修补的痕迹,由于风化和破坏严重,其身份难以确定,目前有几种猜测,一种是智者大师(538—597)与行修大师(892—950)像,还有一种为延寿大师(904—975)与行修大师,第三种为天台山德韶(891—972)与行修大师,第四种释迦牟尼坐像与智者大师,无论哪一种说法,目前都没有明确的记载以确定其真实性。

开宝仁王寺在历史上屡次被毁又被重建,最终毁于太平天国的战火,由于当时的清政府也已经内外交困,所以仁王寺被毁也没有财力去重建,幸运的三龛造像在频繁的战火中保存下来,受到较为严重的毁坏是文革破四旧时,佛头被砸,但幸好造像体量比较大,因此才被保存下来,但其整体艺术性遭到破坏,不得不说一种遗憾。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