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职场

徐庶为什么投奔曹操(徐庶是否真心投降曹操)

导语:徐庶投奔曹操之后,为何被彻底埋没?原因其实很简单,与刘备无关

喜欢三国文化的朋友,可能都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即“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这倒不是说徐庶本身少言寡言,而是赞扬他的忠义。因为,在《三国演义》中,他本是刘备身边的谋士,却被曹操和程昱,模仿其母亲的笔迹,骗往了曹营。虽然后来他的母亲自尽,他已了无牵挂,但却因为恐人耻笑,放弃了回到刘备身边的机会,在曹操身边沉默了一生。也就是说,他为了所谓的颜面,放弃了自己的事业。

但是我们根本无需讨论,他这样做是否值得,因为这一切都是演义中虚构的。首先,他离开刘备身边,并非在诸葛亮出山前,而是在长坂坡之战的时候;其次他的母亲是随乱军一起被俘的,不是被程昱专门骗去的;再次,从来没有什么徐母的亲笔信,骗他去曹营,他去投奔曹操,是得知母亲被俘后,主动提出的。此事在《三国志·诸葛亮传》及《魏略》中,都有详细记载。既然如此,那么他离开刘备之后,与刘备再也不相干,也不会为了所谓的忠义,不献一计一策。可是,他终其一生,也仅是官至右中郎将、御史中丞,品级并不高。

也就是说,徐庶主动投奔曹操之后,却被完全埋没了。那么曹操为什么不重用他呢?是因为不信任他吗?小编认为不是的,曹操是一个非常有魄力的人,他麾下不管是文臣还是武将,都有很多降臣,例如张郃、张辽、徐晃、朱灵,再如辛毗、李孚、许攸,等等,而且他一向求贤若渴,不会白养着一个谋士而不用。那么徐庶为什么从未受到重用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看法。

一、徐庶本身的能力问题

徐庶被认为是顶尖谋士,主要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缘故,毕竟在演义中,他两度献计,大败曹军,又于赤壁之战时,识破了诸葛亮、周瑜、庞统等人的图谋。然而在正史上,这些事迹都没有记载。甚至翻遍所有史料,我们都仅能找到徐庶弃武从文的说法,却找不到他为刘备或曹操献计的记录。也就是说,他是顶尖谋士一事,并未见载于史料,最多算是一个有才学的名士。

再者说,诸葛亮未出山时,曾以管仲、乐毅自比,在评价徐庶、石广元等人时,却说你们的能力,最多也就能做个刺史、太守。《三国志》注引《魏略》曰:“亮在荆州,以建安初与颍川石广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等俱游学,三人务於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

二、曹营能人异士太多

俗话说,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以徐庶的能力,如果投奔一个小诸侯,甚至等在刘备这样人才匮乏的大诸侯手下,都可能有出头之日。但是他偏偏去了曹操麾下,而曹操阵营,谋士如雨,抛开早逝的戏志才、郭嘉等人不谈,能通晓曹操心意的人有杨修,能为曹操解惑的人有刘晔,能与诸葛亮比肩的有司马懿,能设计吓坏孙权的有蒋济,除此之外,还有荀彧、荀攸、董昭、贾诩等人,随便一个都比徐庶名气大,才能高,试想这种情况下,徐庶哪里有出头之日呢?再者说,与这些人相比,他差得不仅是才能,还有功劳、投名状,以及资历。

三、徐庶的出身

虽然曹操时期,讲究唯才是举,不看重出身,但是曹丕继位之后,便接受了陈群的建议,通过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我们都知道,所谓的九品中正制,其实并不公正,因为这一制度开始实施后,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这种情况下,出身贫寒的徐庶,便更没有了出头之日。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得知,虽然演义中的徐庶,是一个顶尖谋士,又是一个忠孝双全的名士,令人敬服,也令人唏嘘。但真实历史上的他,却完全不同,他在曹操时期,因为才能有限而被埋没,到了曹丕时期,则又因为出身低微,失去了出头的机会,这才一直没有得到重用,所谓的“徐庶进曹营,一言不发”,仅是演义对他的美化而已。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三国演义》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滢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