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书法理论对书法实践的影响(书法理论在书法实践中的作用)

导语:书法理论对书法学习的作用(一)

​​​文:高天晨

书法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艺术和文化形态,不仅仅留下了经典的作品,千百年来也留下了大量的书法理论著作。通过这些理论著作,我们可以了解古人对书法的理解,甚至可以通过书论了解一些古人的思想境界和思维方式。那么,书法理论在现在对我们的学习有什么作用呢?

古人留下的书法理论,有些是讨论对书法本质的认识,有的是讨论书法学习的方法。这些都是我们去认识书法的重要参照。

书法理论中讨论对书法的本质认识

书法在古代并非一个专业,也不是一个独立的系统。书法更像是古代文人的一种游戏,是实用之上衍生一门体认的方式,与当时环境下的世界观价值观对应,相映成趣而互相揣摩,找寻其中抒发与积累的乐趣。

夫书肇于自然;自然既立,阴阳生焉;阴阳既生,形势出焉——蔡邕《九势》

蔡邕是我国最早的书法理论家,他的“书肇自然”之说对后世影响很大。自然是与刻意相对应的,这里说的其实是书法过程中的本质形态应该是自然流露,而非刻意安排。这是一种艺术角度的理解,已经不是对书写这项当时实用技能的实用描述。

后面是用阴阳来表示笔墨与书写载体或者笔画之间的那种对应而又耦合的关系,而这种对应关系存在,就会出现交相辉映的形势,这就是书法想要的气质之一。

而用阴阳这对中国的哲学观念表述,其实还表达了一个事情,即万物皆为自然化生阴阳之理,这其实并非只是说书法的独特特点,而是通过书法对文化主体系统的一个印证呼应。

古人对书法的认识,其实是通过书法传递了世界观价值观,通过艺术体验,在实践中重新梳理了对天地自然与人伦的认识,与以往经典相阐发,进而汇聚成新的理论体系。古人对书法本质的认识,不如说是古人通过书法印证了自己对自然本质的认识。

所以,我们通过书论中古人对书法本质的描述,一方面可以作为参考去探讨书法本质,另一方面也通过书论了解古人的思维方式,即对古代传统世界观价值观主体的认识。

书法理论中对书法学习方法的探讨

古人在书法理论中不仅仅探讨本质,还有的是具体的学习方法的探讨。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向他的老师草圣张旭讨教书法的方法,张旭说了很多书法技术上的关键点。

张公曰:“妙在执笔,令其圆畅,勿使拘挛。其次识法,谓口传手授之诀,勿使无度,所谓笔法也。其次在於布置,不慢不越,巧使合宜。其次纸笔精佳。其次变化适怀,纵舍掣夺,咸有规矩。五者备矣,然后能齐於古人。”——颜真卿《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张旭在这里首先提出了执笔的窍要,执笔并非要握得紧,民间流传王献之握笔,其父王羲之从后突然夺笔而不成,谓其执笔有力。这其实是一种误传,张旭所说“令其圆畅,勿使拘挛”便证明了这个传说的谬误之处。

因为书法是要灵活表达,其笔力不是握笔的力,而是在灵活运转中的力。要灵活,就要有空间,所以“圆”是手要“指实掌虚”,“畅”是手指协调发力,能够运用自如。

张旭接下来又说了书法学习的关键模式“口传手授”,即书法的传承方法,一方面是要老师的口传,不能迷信书本。另一方面是要“手授”也就是手把手的去学。因为书法的发力是一种“劲儿”,如武术一般,只有接触才能在身体上明白那个力的使用方法。

后面提到布置,即书法的章法和字的结体。关键在于“合宜”。而在前三项的重要之后,这时候才讲到工具的重要性,可见在艺术家心里,工具并不是第一位的,调整好自身状态,获得真传才是第一位的。最后一点是“变化适怀” ,是超越规矩,驾驭自性的自由境界。

我们通过书法理论中古人对书法技法的描述,可以得知古人如何学习,哪些是重点,哪些是关键。这对我们了解书法的艺术和学习规律非常重要。书法理论一方面记载了古人通过书法与其世界观对应的阐释,是我们了解古人精神世界的一个侧面,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知道古人的学习方式,对我们现在的学习有更深的启迪。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余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