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丝子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有哪些(菟丝子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是什么)
导语:菟丝子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菟丝子的发生特点
1、中国菟丝子
中国菟丝子,旋花科、菟丝子属。一年生攀缘性寄生草本,茎缠绕,黄色,纤细,无叶。生于海拔200-3000米的田边、山坡阳处、路边灌丛或海边沙丘,通常寄生于豆科、菊科、蒺藜科等多种植物上。以种子繁殖和传播,菟丝子种子成熟后落入土中,休眠越冬后,翌年3-6月间温湿度适宜时萌发,幼苗胚根伸入土中,胚芽伸出土面,形成丝状的菟丝子。喜高温湿润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适应性较强。遇到适宜寄主就缠绕在上面,在接触处形成吸根伸入寄主,吸根进入寄主组织后,部分组织分化为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的导管和筛管相连,自寄主吸取养分和水分。菟丝子一旦幼芽缠绕于寄主植物体上,生命力极强,生长旺盛,最喜寄生于豆科植物上。
2、日本菟丝子
日本菟丝子,旋花科、菟丝子属。一年生攀缘性寄生缠绕草本,茎较粗壮,红色,多分枝,无叶。分布于中国南北各省区。寄生于草本或灌木上。主要以种子繁殖,也能进行营养繁殖,一般离体的活菟丝子茎再与寄主植物接触,仍能缠绕,长出吸器,再次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吸收寄主的营养,继续迅速蔓生。
对园林植物的危害性
菟丝子是恶性寄生杂草,本身无根无叶,借特殊器官—吸盘吸取寄主植物的营养。 寄生范围较广,可寄生于豆科、茄科、蔷薇科、无患子科等许多科的木本、草本和藤本植物,绕于寄生植物的茎部,以吸器与寄主的维管束系统相连结,不仅吸收寄主的养分和水分,还造成寄主输导组织的机械性障碍,其缠绕寄主上的丝状体能不断伸长,蔓延,使其营养消耗殆尽,造成大批植物的死亡。
园林植物受其寄生危害,轻则影响植物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植物死亡。花卉苗木受害时,枝条被寄生物缠绕而生缢痕,生育不良,树势衰落,观赏效果受影响,严重时嫩稍和全株枯死。成株受害,由于菟丝子生长迅速而繁茂,极易把整个树冠覆盖,不仅影响花卉苗木叶片的光合作用,而且营养物质被菟丝子所夺取,致使叶片黄化易落,枝稍干枯,长势衰落,轻则影响植株生长和观赏效果,重则致全株死亡。
综合防治技术
菟丝子作为寄生性杂草,在园林植物中的危害不可小觑,应采取人工铲除和化学药剂防治想结合的防治方式。
1、加强栽培管理:结合苗圃和花圃管理,于菟丝子种子未萌发前进行中耕深埋,使之不能发芽出土,(一般埋于3厘米以下便难于出土);
2、人工铲除:春末夏初检查苗圃和花圃,一经发现立即铲除,或连同寄生受害部分一起剪除,由于其断茎有发育成新株的能力,故剪除必须彻底,剪下的茎段不可随意丢弃,应晒干并烧毁,以免再传播。在菟丝子发生普遍的地方,应在种子未成熟前彻底拔除,以免成熟种子落地,增加翌年侵染源。
3、喷药防治:在菟丝子生长的5-10月间,使用化学药剂徒斯菁1套二次稀释后兑水30公斤均匀喷施菟丝子,喷施药剂前使用竹竿或木棍对菟丝子进行敲打,便于菟丝子受药,间隔15-20天再使用一次,可以达到很好的防除效果。(本药剂适合在常见苗木、绿篱、乔木上使用,草花类植物禁用)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璎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