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职场
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生产属于什么(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消失的主要原因)
导语:珠江三角地区的典型生态农业——桑基鱼塘
桑基鱼塘这一农业生产模式兴起于明朝中叶期,在明代《沈氏农书》上记载有:“池畜鱼,其土肥,可上竹地,余可壅桑,鱼,岁终可以易米,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虽然其有很长的历史,可是真正对其深入研究则是在20世纪50年代。
桑基鱼塘是典型的因地制宜农业生产模式,也是一个人工农业生态系统。珠三角地区处于低洼区域,并且降雨较多,所以会经常发生涝灾,不利于传统的农业生产。而桑基鱼塘这一农业生产模式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其生产模式是这样的,塘的形状基本上是方形或是长方形,塘与塘之间互相连通,使得水能自由流动而不至于变成死水。塘基种桑,塘内养鱼,蚕粪喂鱼,塘泥栽桑,使得物质能够多级利用。上一级生成的污染物是下一级的生产原料,桑基鱼塘是一个无废物农业生产模式。
其使用的基本生态学原理有: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系统学与工程学原理。这一生产模式的中间产物是蚕丝,最终产物是鱼。由于蚕丝的价格比较高,其收益也是最大的。珠三角地区是蚕丝生产的重要地区。
桑基鱼塘模式对农村发展有重要作用。其是岭南特征文化之一,是一种生态景观,优美。若对其进行改造提升,臂如修缮行道,近水楼台等,可以供人游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文化·旅游·生态结合模式,发展旅游观光,与休闲产业。同时提高人们对这一景观的认知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这一人工生态系统比较脆弱,需要人对其进行保护,并且需要人工进行能量投入。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鸣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