侍讲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古代社会有什么影响(侍讲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导语:侍讲制度是如何产生的?对古代社会有什么影响?
我国教育制度的变化取决于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造就了许许多多的英明的君王大臣,国家的发展由国家的教育事业决定。
好的教育制度决定了国民的综合素质,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经历了不同的教育制度,目的就是开发人们的思维,拓展人们的视野,让智慧和知识并存。
侍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朝代才得以成熟,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了解到最早的教育制度,分析并汲取其中的经验和教训来为后人开启一条新的教育路线。
一、侍讲制度的产生背景及历史1.侍讲之制的由来侍讲制度的产生起初是在西汉时期,在最早的历史朝代一般的农民百姓的孩子是很难接受到教育的,只有皇帝的孩子或者诸侯的孩子才能够接受到教育。
在最早时期教育制度并不是那么地完善,有许多的少数民族也许对教育没有认知,就不会有侍讲之制。历朝历代都会有战争的发生,有很多的孩子在壮年的时候都被抓上战场去打仗,很难接受教育。于是国家的发展蓝图很难实现。
在许多历史书籍中对侍讲制度的初步兴起都有记载,例如,在西汉时期,有历史作品《后汉书·桓郁传》中说道:“孝昭皇帝八岁即位,大臣辅政,亦选名儒韦贤、蔡义夏侯胜等人授于前,平成圣德。”在没有经历太多必需的教育,就会请一些知识渊博的人来讲授给这些太子,或者诸侯们听。
2.演变及成熟过程侍讲之制的发展经历了西汉,魏晋时期,王莽时期,直到东汉的光武中兴时,侍讲制度才得以确立和相对成熟。侍讲制度的确立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推动古代历史国家的发展。
历朝历代的国家都会有一些文官,但是在侍讲制度刚兴起的阶段,这些老师其实并没有官职。朝廷没有给他们官职,只是一个简单的称号,但是到了魏晋时期就设立了正式的官职。但是在整个侍讲制度兴起和逐步完善的过程中,并没有授予一个确切的官称。
在北朝侍讲的主要对象是皇帝和太子,然而在北朝时期,宫室中女子的地位也非常地高,经常也有一些侍讲者来给他们侍讲。“其寺诸尼,帝城名德,善于开导,工谈义理,常入宫与太后说法。”可以更好地说明在当时太后也经常在宫中设立侍讲。
二、侍讲制度的内容、古代文学著作1.侍讲制度的主要学习内容侍讲制度最早是以孔子的儒家经典为主,由于侍讲人员都是面对面授课,与君主大臣都是直接接触的,在君主考虑国家发展问题上,这些侍讲人员都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大局的发展。
首先,侍讲者的选择,由于在古代,国家经济的落后,战争爆发的年代,有些是很难接受到教育,接受到教育的,大部分都是国家的人才。在那个时候,孔子的儒家经典是当时学习的主要内容,包括四书五经,和一些经典哲学的知识,君主在那个时候必须要找一些了解并精通儒家经典的人。
接受侍讲的人也是国家的君王和朝廷上一些为国家做过贡献的人或者是一些皇帝的亲属。在东汉,独尊儒术,有《古文尚书》《左氏传》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是学习的热潮。
四书五经,五经,是侍讲者当时必学的科目,只要在年少的时候研究并精通这些经典,还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具备传授知识的能力才能够有担任侍讲者的资格。
在当时的社会中,能够接受侍讲的人是朝廷上的官员和太子,并且这些人在相应的时期被耽误了学习的人。我们可以了解到在那个年代,能够有机会学习的人是很少的。
往往一些强大的国家才能创办自己的学校或者私塾来为太子和众多的诸侯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经济比较落后的国家大部分人没有接受教育的机会,一些家庭富裕的人或者资本主义家往往会单独找一些文化背景和履历较深的人来辅导自己。
通过侍讲,体现了东汉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对知识的尊重,教育的发展的程度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决定着个人的命运,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国学经典。
侍者在古代也经常参加一些释奠等很多的礼仪活动。
在《魏书》《隋书》中都有一些记载,隋书中讲到,“将讲于天子,先定经于孔父庙,置执经一人,侍讲两人,执读一人,摘句二人,录义六人,奉经二人”,在这些活动中,侍讲者都有一定的位置,而且要行使一定的职责。
在古代由于侍讲者没有固定的官职,但是其身份有一定的特殊性,在北朝侍讲者与朝廷皇帝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战争多发的年代,往往君主的决策决定着国家的存活。一些实力强大的国家往往会更注重教育的发展。许多的侍者往往能够得到皇帝和太子的庇护,经常授予他们赠礼,并且盛情款待。
侍讲制度在经历了西汉,东汉的不断完善和成熟,从此教育事业的发展也逐渐重视起来,教育事业的强大,国家及百姓的综合素养才能够得以提高。能够反映出战争年代少数民族落后于大国的原因。
2.侍讲制度在书中的记载《后汉书·儒林传》包咸“经传有疑,明帝辄遣小黄门即问”等文学著作都可以体现出古代侍讲者能够解答疑难,及时劝谏,为许许多多的君王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议。
《后汉书·杨秉传》“桓帝即位,以明《尚书》征入劝讲。”以及讲论《五经》异同,甚合帝意。都是通过提高个人的判断能力和知识素养来锻炼自己对国家的统治力和号召力。
三、侍讲制度对古代社会的影响1.有利的影响侍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对国家是有利的,能够促进国家的政治统治,使国家更加稳定,人民的生活和谐。
侍讲制度中,侍讲者可以给君主传授知识,让一少部分无知的君王在统治国家方面有一定的策略,一般的君主都希望能够让自己的国家稳定发展,从而走向繁荣。一些君王在国家决策上往往会听取一些侍讲者的建议,同时,侍讲者也会对君王有较为规范的劝谏。
侍讲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促进和加快国家教育体系的完善和发展,虽然侍讲者在古代没有固定的官职,经常给君王和皇室子弟授课,地位也是相当高的。有时也会定期地举办一些学术活动,有一些朝廷的官员和君王都会参加,在朝廷上进行一些学术问题的探讨。能够进一步提高朝廷官员执政的能力,引导君王走正确的治理国家的道路。
2.对国家的不利侍讲者往往会单独面对君王,在传授知识方面往往会站在主动的一面,君主在学习的同时往往也会沉迷于其中忘乎自我,有一些侍讲者会有自己的独立思想,每次思考问题的时候往往会格局不是那么的大,心胸不是那么的宽广,经常会站在自己的角度来思考国家的问题,君主在请教问题上过于一定的借鉴和听从,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永平初,迁侍中祭酒。十年,拜太子少傅。显宗数访问经术。既而声称著闻,弟子自远至者,著录且万人,为梁丘家宗。”在这个时候就会干涉朝政,在君主对国家做出一定的决策时候,侍讲者往往会产生自己的私心,从而使整个决策出现一定的错误。
这说明了侍讲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有自己的权力,毕竟对君主和大臣们有一定的教导,所以就会显得格外重要。
侍讲制度的出现和发展,决定着几个朝代君王在朝廷上执政的能力,以及国家未来的发展宏图,在这些事情上,侍讲者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帝王选择侍讲者方面需要多慎重。
总结侍讲制度的兴起,成熟,经历了历朝历代的演变和完善,使教育制度更的完善,为以后各个国家的教育事业能够奠定一定的基础。侍讲制度的初步兴起,在东汉时期为国家带来的贡献,以及在接受侍讲的人通过学习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管理国家的能力,在考虑问题上有更深的理解。
侍讲制度的发展将为以后科举选拔制度,以及现代的教育制度的发展和成熟做好了一定的铺垫。
通过介绍侍讲制度的由来,演变,以及对古今中外的影响能够显现出教育制度的重要性,所以我们要尊重知识,尊重文化,宣传古代教育制度,这种制度不仅能够存在于文化层面,对古今中外的选官制度也有深远的影响。
文献《后汉书》
《古文尚书》
《左氏传》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