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美食

半夏微凉下一句是什么(半夏半微凉)

导语:半夏微凉,菌子如梦

半夏微凉下一句是什么(半夏半微凉)

菌子这种物事对于我来说是很熟悉的,它们形态各异,颜色不一,大多都“一只脚,一个帽”,也有的长相很奇特的,比如像手一般簇成一团,也或者像儿童涂鸦的画上一副“四不像”,趴在地上的。它们是一时段的主角,在夏季万物全芳闪耀,争奇斗艳中,菌子这种物事更是一种稀奇货,因为它的价值,很多农村人、城里人为了它,特别疯狂!

我儿时的一部分记忆便是被这种独角顶帽的东西占住了,端午前后,夏秋之际,正是菌子疯狂的季节,待到雨下的差不多的时候,太阳冒头特勤奋的日子里,这种戴帽的小东西窸窸窣窣从不为人知的角落悄悄冒出头来,颜色不一,姿态各异,或独处,或群居,或喜欢躲藏,或喜欢展示个性姿态美。总之这是属于它们梦醒时分的绽放季,也许只有两三天的归来去,生命短暂,如同夏虫,但它的味道之奇特,不能不让人感叹自然造物之奇,引发的味觉之冲动,想要沉浸在属于它甘美与奉献之中。

菌子之中最大众化,值点小钱的要数“牛肝菌”了,通常农村人叫它为“木碗菌”,这种菌子广为人知,因为数量多,其帽有黑、黄、墨绿、赤红还有灰白这几种夜色,其脚都是一样的褐红色。它们喜欢隐藏于树下,或是与周围枯叶与松针融为一体,人们寻找的时候往往要拨开树叶与松针。通常生长在矮松树下的“牛肝菌”其帽子多为黄色以及赤红色,而生长在阔叶林以及其他灌木丛中的“牛肝菌”多为黑色、墨绿等颜色。人们在寻找它们的时候,整个眼神随它而动,有时误以为把枯叶当作菌子,有时也忽视了菌子的隐藏的本事,从它身旁走过却不知。

菌子之中最美味的要数叫做“鸡枞”的菌子,其形状特立,喜欢群居,但也有个别喜欢独居的。群居的“鸡枞”往往要在7月份左右,这时雨已经下的够透,土壤松软,它们大多生长在蚂蚁洞穴上。刚出生的“鸡枞”会冒出尖尖的小帽,如同怯怯刚步入尘世的婴儿一样,肌理脆生生,胆小而又惹人欢喜,也有的还躲在土层里,似乎畏惧着陌生。“鸡枞”这种菌子差不多是我最喜欢的菌子了,儿时喜欢放牛的我,差不多这季节便是冲着一窝窝的“鸡枞”去的。它们或呈灰色,或呈灰黑,也有的在完全绽放后变成了白色。而喜欢独居的“鸡枞”则被人们叫做“憨鸡”,这种鸡枞绽开后有个脸盆那么大。待拿回家后,切上一盘火腿翻炒在一起,其味道妙不可言。

而菌子之中最贵的要数“松茸”了,它带有一股药味,颜色暗红,展开的时候呈伞状。而最值钱的时候便是它还是骨朵刚要绽开的时候,因为它的价值,我父亲早早的投入到其中,在村里人们常称呼他为“松茸”专业户,的确如此,在早些年的时候,农村收入来源一部分往往靠找菌子得来的,主要是“牛肝菌”还有“松茸”。我父亲常常远走十几公里的大山深处寻找“松茸”这种贵,而且特别稀少的东西的。不仅是他,整个村子,青年的基本投入到寻找“松茸” 的大业中。于是这形成一种竞争,每每破晓,我父亲便要起床来,吃过饭带上干粮变上路了,行走十几公里进入到深山老林里寻找。如果认得早些时候的菌子窝,往往有很不错的收获。农村里所说的靠山吃山,便是从山里寻找可变卖的资源来改上家里的经济状况。而我能够上学读上书,还是要感谢大自然赋予丛林里的资源价值。

找菌子的确是一件趣事,在烈日炎炎中拨开枯叶,也在烟雨蒙蒙中涉林而走。有时也翻山越岭,倘佯过河,但却不能抵挡住菌子对人们的诱惑。我几多年不能挥去的过往,而今想来到成了我留在脑海中最深的记忆。感谢那些陪伴过我却有留下深痕的过往,因为它的与众不同,让我的人生多了几分真挚与感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萱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