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喝几坛都不醉呢(古代喝的酒多少度的)
导语: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为何古人喝几坛都不醉?这个答案够意思吧
我国 酒文化并不是看谁的酒精度高,而且蒸馏酒在西方,也只是中世纪出现的,并不比中国领先很久。中国古代每个时代都有能喝酒的人,喝酒历害的人,主要两个方面,1,体质天生耐抗酒精,2,经常喝酒练出来的,其它的机率太少,可以忽略不计。
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水浒人物的海量,认为像武松丶鲁智深之类的古人,当时没什么酒精度,相对现在来说,就是喝个斤把白酒(50度左右)或十几支啤酒的量的人,这类人也多是不经大脑的人。可能水浒描写的有些夸张,但打个折也比你现代绝大部份人能喝,最起码不止现在的斤把白酒就醉,有些人能让人流传百世,总有些许实际的。有些人天生抗酒精,不用练酒都可以随便喝四五十度左右的白酒一两斤,我身边就有这类人!
古人说喝酒解渴,这也不太能代表什么,就像我小叔一样,喝啤酒没人喝得赢他(不是指喝的量和速度)因为他不会醉。说夸张点,他莫说喝十几瓶,只要能喝得下,瓶装改打装,也没任何区别。你最能喝也是不会醉,所以大家平手,没输赢!还有,如果按某些人观点,喝点啤酒解渴,就评估这个人不能喝酒了!那你就大错特错了!这类人,你如果跟他拼白酒,你可能会怀疑人生。
经常有人问我:你除了喝酒……你还会干什么?我的天哪,我都想笑了!喝酒,你以为那么容易,喝酒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会聊天、会沟通、会社交、会吹牛、会看人、能熬夜、能早起、懂舍得、懂政治,懂娱乐、懂情调,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经得起老婆怒骂,受得了儿女的白眼。你以为喝酒这么容易啊?喝酒是一种文化,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尚的情怀!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如果连喝酒都不会,你会干什么都是假的!北京动物园母女挑战老虎失败以后,宁波又有人站出来挑战老虎,又失败了,近几百年成功的只有武松一个!无人能破!因为武松喝了酒才打老虎的,所以告诉我们,酒还是要喝的,喝了酒别说是老虎,世界都是你的……!
而古时候因为酿酒技术还没有全面,所以酒的度数并不高。但是如果认为这种酒我们现代人可以随便喝,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酿酒提纯技术,勾兑技术还没有全面。那时候的酒其实更为接近现在我们农村地区的自酿酒,可能还没有那么好。不过特点都是酒香浓郁、口感好、纯度不高、上头快、后坐力强。这种就需要长期饮用才能习惯,也就是适应。
秦汉时期,一般酒的酒精度才达到3%左右。之后,随着时代的变化、工艺的改进,酒精度有所提升,魏晋南北朝时期好酒可以达到4%到4.5%,隋唐时期中高档酒(黄醅酒、清酒)可以达到6%到10%,而中低档酒(绿酒、浊酒)的酒精度仍然在1%到3%的区间内——酿酒过程中有微生物阑入酒内。又未经过滤去除液体表面的浑浊悬浮物,就是绿酒或浊酒。
(白居易:绿蚁新焙酒;清酒是将浊酒进行过滤后二次加工成的谷物酒,其酒精度就稍高一点,卖相也更好一些(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元稹:一尊清酒始行杯);如果制酒过程中相对重视,保持酒曲和酒液的纯净度,那么酒液则会呈黄色,类似今天的黄酒(白居易:世间好物黄醅酒;李白:玉碗盛来琥珀光)。
白居易诗句“烧酒初开琥珀香”中的烧酒,唐李肇 《唐国史补》提到的“剑南之烧春”中的烧春虽然都有烧字,但并不是蒸馏酒。宋代的酿造酒工艺逐渐定型,酒精度在3%到12%这个幅度之间,根据市场的繁荣程度和消费者的接受程度而再具体进行区分。 但发酵法有一个技术上制约酒精度的瓶颈,在酒精度达到20%以后,酿酒酵母(Saccharomyces cerevisiae)无法再以特定的代谢方式持续进行合成,所以在蒸馏酒出现之前,发酵酒最高不会超过18度到20度。
浊酒和清酒本质上是同一种酒,酿造工艺就是黄酒做法。酿造成酒后,一坛酒中,最上层的比较清澈,是为清酒,倒出高价单卖,下面的比较浑浊,卖不出高价,就是浊酒。仅黄酒酿造,最高也可以达到15度左右。
据我的经验,古代的人喝完酒就吟诗作词,现代的人喝完酒就吹牛吐真言。如果我们汉人古代的酒一直能延续到现代,我绝对会成为一个喜欢喝酒的人。而现在的酒真心不敢恭维!古代的酒即使喝醉了也不伤身还养颜,而现代的酒喝多了却是……真的不知道酒的制作工艺到底是进步了还是落后了还是失传了!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