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浅谈汉代婚姻形式与特点论文(汉代婚姻制度有哪些)

导语:浅谈汉代婚姻形式与特点

婚礼是从古至今一直都存在的现象,当然每个朝代,每个时代,每个地域都是有所不同。对于汉代而言的婚礼也是有种与现在不同婚礼形式和特点!

汉代女子的地位逐渐下降,由于儒家思想逐步成为主流思想,对女子的各种教条规范开始越来越严格,但汉代相对于随后几千年的封建时期,女子的地位相对较高,女子在婚姻等人生大事上还享有一定程度的自由。

汉代的婚姻形式基本上遵从古之六礼,“六礼即中国古代社会缔结婚姻关系的六个步骤。关于“六礼”的说法最早载于《仪礼·士昏礼》。战国时期,各国风俗差异较大,到西汉时期,经过儒士们的系统加工整理,才使之定性和规范化,从此以后,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人们缔结婚姻的必要步骤流传下来,成为传统聘娶婚的主要仪式。它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②汉代的婚礼流程基本上按照六礼来进行。直到汉代,汉宣帝颁布诏书否定了婚礼不庆贺的做法,认为婚礼本是大吉大利之事,鼓励社会对婚礼互相庆贺,从此婚礼相互庆贺的习俗一直流传到现在。有了统治阶级的表率,上至王公大臣,下至黎民百姓,汉代的婚礼开始办得越来越热闹,“闹洞房”的习俗也是这一时期形成的。

婚俗是一个时代文化的缩影,每个时代都有特定的婚俗习惯,汉代的婚俗习惯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1、婚礼的形式非常丰富

除了遵循“六礼”的程序,每个程序的内容会大大丰富,如婚嫁之日,男方家要接受宾客祝贺,摆置酒筵招待宾客。宾客在席间可以开怀畅饮、言行无忌,甚至可以拿新郎新娘开玩笑,“闹洞房”的习俗即在这一时期形成。

2、婚礼奢侈攀比成风

婚礼热闹举办是件值得提倡的事情,毕竟婚姻是人生三大喜之一,对每个人的意义都非比寻常。但是汉代的婚礼从最初的正常的热闹庆贺到后面走向了一个极端,婚礼越办越奢侈,攀比成风、浪费严重。皇亲国戚、王公大臣讲究脸面和排场,遇到婚礼这种难得的喜庆机会当然要大肆庆贺, “贵戚近亲,奢纵无度,嫁娶送终,尤为僭侈”。(《后汉书·章帝纪》),上层社会的奢侈风气逐渐影响渗透到民间,高昂的聘金和嫁妆对于地主和富户人家婚嫁还承受得起,可对于社会底层的小农和贫民则心有余力而力不足,有权有钱阶层不怕结不了婚,而社会底层则劳动一生也无力支付高昂的聘金或嫁妆,造成部分贫家儿女只能孤独终老。

3、再嫁、改嫁和绝婚属正常现象

女子的再嫁和改嫁在汉代属正常现象,社会都能够接受。两汉时期,人们关于女子的贞节观念较淡漠。远不如封建社会后期对妇女那样严格的禁锢。

4、婚嫁年龄普遍较早

汉代男女婚嫁年龄普遍较早,男子的初婚年龄一般从十四岁至十八岁,女子的初婚年龄一般则在十三岁到十六、七岁。汉代婚龄普遍较早的原因跟秦代遗留下来的鼓励早婚的政策和中国传统思想文化有关,纵观中国历史各个朝代,婚嫁年龄普遍较早,这跟儒家历来主张的兴家族,广继嗣的思想有一定的关系。

本文内容由小鸣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