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运动

严以责己宽以待人的意思(宽以待己严以律人什么意思)

01、

俗话说:见人之过易,见己之过难。

一个人容易看见别人的过错,但是却难以看清自身出现的问题。

每个人都难免犯错,但是我们对自己往往采取了宽容的态度,而对别人则过于严格,完全忘记了“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做人准则,所以我们在发现别人过错的时候,还会过度严苛的去计较,当自己并不认为这一切为错,甚至理所当然的在这个错误的基础上越行越远时,造成的也是自身的愚昧,给身边的人带来的也是更多的痛苦。

蛇不知自己有毒,人不知自己心狠,当一个人看不清自身时,就会忽略掉自身存在的缺点,并且习惯性的以过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人,当一个人连正确三观都没有的话,怎么可能有好的人生结果呢。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做:“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有道的人没有缺点,正是因为他能够谨慎的对待自身,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己,及时避开了问题,所以才没有缺点。

而世俗之人却刚好相反,在自身存在缺点时并不自知,还拿着过高的要求去要求别人,这样错误的认知造就的也是偏颇的行为,最后带来的也是祸患的结果。

所以当我们面对这样一种本就失衡的人生状态时,就要用“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严苛方式来要求自身,方能使其达到平衡。

《菜根谭》之中有一句话,叫:责人者,原无过于有过之中,则情平;责己者,求有过于无过之内,则德进。

意思就是说:要求别人的原则是,要像对待没有过错的人一样来宽恕有过错的人,这样就能让犯错的人在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自我反省;而要求自己的原则是,要像有了过失一样来追求自己,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品德有所进步。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一场“贞观之治”让中国的版图和文化影响力达到了高峰,遍及世界,有多少人都想梦回大唐,一睹唐朝的盛世风采。

而这一切除了得益于唐太宗的善于治国而造就的结果,更得益于唐太宗手下的一个谏臣魏征。

魏征一贯主张“居安思危,善始克终”的道理,尤其注重自身的忧患意识,他刻意培养自己的忧患意识与危机意识,更是不断鞭策唐太宗严格要求自己,以此作为修身治国的基础。

02、

虽然说整个国家的旺盛不是靠单一因素所决定的,但是唐太宗以及魏征这样以极强的忧患意识修正自身,以严苛的标准要求自身的作为,却是一切治国要素的根本,因为只有首先意识到问题才谈得上改正问题,从而避开过错带来的祸患。

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真正的聪明人必须要具备自知之明,孔子也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圣人有自知之明,就是因为他们有向内探寻自身的精神。

姜太公得遇周文王的时候,就对周文王提出了为君治国之道,其中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反省自身,多听他人意见,不可独断专行的道理。

当时周文王问姜太公:“我想听听治国的关键,怎么样能够让君王为民所爱戴,让百姓生活幸福呢?”

姜太公就说:“治国要务在于爱民。”

文王又问他:“怎么才算爱民?”

太公回答说:“让百姓获得利益,不要过多损害他们的利益;帮助他们,而不是破坏他们;给他们需要的东西,而不是加以掠夺他们;使他们安居乐业,而不是让他们困苦不堪,产生怨恨和愤怒,这就是君王爱民之道。”

周文王又问他:“那君王主政之道是什么呢?”

姜太公又回答说:“君王临朝出事,要宁静而安详,温和而又有节度,不可心浮气躁,刚愎自用,多听听别人的意见,少独断专行,虚心静气地对待别人,不可骄矜固执,只坚持自己的己见,公平宽怀,不可徇私,这样便是主政之道了。”

为人处事宽平适度,举止情感遵守准则,不逾越规矩,这就是调和人生谐和的道理,若能正确且客观的对待自身,做到尊重自然,这样才能塑造平静而合理的人生结果,自然能使自身保持和谐,而不是因为有多么高深莫测的奥妙。

而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若想保持和谐,就是去除自己的偏激,一切遵循自然,察觉到对的地方就坚持,察觉到错的地方就及时改正,用最简单的方式,彻悟人生最深邃的道理。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与我联系,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珊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