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学校教育(明代官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导语:从明代提学官的出现入手,漫谈明代教育系统的完善
前言宋代儒学体系之中对于教育上出现了明代提学官这个职位,这主要是因为整个儒学生员文化素养并不高出现的职位。当时明朝政府将文学和文化教育纳入了提学官体系之中由此提学官的文学教育才制度化。简单来说提学官就是科举之后的作家因自身文化水平高给下一届儒生以身示范地教育由此来看文学教育只能更能够展现。
提学官并不仅仅只有明代存在早在宋代的时候就已经出现,提学是一个官职负责督察地方上地学政后来在后面朝代延续。在科举时代主持地方上地学政都是提学官,对于地方上地教育是不可忽视的。到了明代之后科举不断地发展也引发了学官对于科举地监督及其教学。明代提学官主要进行文学教育也就是指导儒学生能够阅读文化和经典培养文学素养。
一、明代提学官设置的原因开国皇帝朱元璋认为教化民间最好的方法就是利用教育,于是乎在这种治国思想下不断地在地方开设学校。随着明政府对于教化和教育的发展逐渐发现大多数的教官不能够难堪大任学生学业无成。儒学生的选拔标准不一导致了很多学业不精的儒学生,这表现为只会背诵文章不能够独自写文章而且不通经史。
明英宗时期尤为严重,读书仅仅是为了科举而不能够理解,所以导致大量的儒生素质难以堪当大任。由此可见明代的儒学教育目的就是能够培养为国家运行的国家机器官吏。但是儒学素养低下难以胜任王朝用人这也是为什么要设立提学官的重要原因。这样的背景下,政治文化制度需要大量的优良官吏而另一方面还需要儒生的文化素养所以开展提学官对其进行监督。
二、提学官的职责范围文学教育职能是提学官的主要职责范围,明英宗时期对于提学官的主要职能进行了确定,首先就是规定了提学官教育儒生读书作文,读书就是培养文学方面而作文则是文学才能的体现。提学官的文学教育是显而易见的教导孝悌等属于思想品行的教育内容这也是提高文化修养的能力,因为道德品行是文学素养的基础也是文学教育必备的方面。
《明史》记载:“学者不惟读书作文,必先导之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使见诸践履,以端本源。”
提学官不仅自身学富五车还要督促学生也要阅读古代文化经典自己也要到地方上进行讲授来将这种文学教育活动展开。这也是科举考试的要求将道德和文章作为选拔的基本依据,尽管提学官在生员选拔和考核中有了作用但是也不能够完全地能够督促学生,提学官的设立从另一个方面是一个激励性的导向在儒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说明代的提学官对于儒生的文学教育是比较全面的,可以说提学官既是老师也是督导。
结论明代提学官对于地方上的生员和士子造成的文学教育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通过指导儒生学习并且根据自身理解给儒生讲解和传授文章提高了儒生的文学素养出现了很多科考中进士的局面。明代文学的兴盛与明代提学官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在传统诗文上的成就虽然不如以前并不突出,但是文学的创造能力却比其他朝代强了不少。从明代庞大的文人集团来看,提学官职能发挥了充足的作用。
明代科举制度需要大量的文人集团扩充官员数量,但是儒生大多文学素养差仅仅会死记硬背而且政治上又需要急需,这种局面下明代提学官就诞生了。明代提学官的主要职责就是对于文学教育进行系统化的传授和监督,培养儒生人文知识和道德素养最为主要的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也就是写作能力。这也是明代提学官的目的培养合格的官吏,除了培养儒生明代提学官还要检查地方行学政职责,教化百姓和教育人才这才是明代提学官在地方上的根本目的。
参考文献:
《明史》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快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