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生活

跑步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跑步步态周期)

导语:想提高跑步成绩?周期化训练了解一下

跑步周期训练理论与方法(跑步步态周期)

刚开始跑步时,因为体能和神经肌肉的适应性,我们的跑步成绩可以快速进步,但训练了一段时间后就会发现成绩上升得越来越慢,这时就需要依靠更加有效的训练方法,以及更加系统的训练计划,来使我们的训练效果最大化。

是否存在这样理想的训练方法呢?答案是肯定的,周期化训练(Periodization Training)就是运动训练中非常有效的一种方法,广泛应用于各大运动项目中,也是帮助跑者提高运动成绩的秘诀!

什么是周期化训练?

周期化训练以适应性理论和超量补偿原则为依据,对跑者的身体施加训练负荷对身体造成训练压力,然后让跑者恢复,再次施加训练负荷,再恢复……反复循环,从而逐步提升跑步能力。

那么,什么是适应性理论和超量补偿原则呢?

01 适应性理论

周期化训练意味着跑者需要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周详、方法得当、有挑战的训练计划,才能不断激发跑者的适应能力,使得跑步成绩提高。

如果计划设定的强度过高,跑者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训练负荷,会导致身体处于极度疲劳或极度应激状态,甚至过度训练,在这种情况下跑者将不能实现训练目标。

但是,如果训练负荷较小或者总是保持在同一水平,那么身体将会在训练早期就产生适应,随后达到一个平台期并停滞,没有任何提高。

合适的递增刺激(训练负荷合适)——适应——提高运动表现

缺乏刺激(训练负荷过小)——平台期(停滞)——没有提高

过度刺激(训练负荷过大)——适应不良——运动表现下降

02 超量补偿原则

跑者训练引起的急性生理反应会导致疲劳的累积,表现为身体能力下降,肌糖原储备下降,乳酸积累,磷酸肌酸含量减少,皮质醇水平增加,这些生理反应会暂时降低运动表现。

训练后,跑者的身体疲劳会逐渐消除,肌糖原和磷酸肌酸的含量也会逐渐恢复,循环皮质醇水平降低,乳酸积累消除。

跑者恢复正常内稳态,消除疲劳的过程就是超量补偿阶段,因为每个人对疲劳的适应程度不同,这个过程需要数小时或者数天。每次发生超量补偿时,跑者都会形成一个新的、比以前更好的状态,这是身体适应了这种强度,肌糖原等物质得到补充的结果。如果两个训练间隔时间太久,那超量补偿将会消失,导致运动能力回到训练前状态甚至下降。

周期化训练的实施

既然是周期化训练,那肯定离不开“周期”两个字。传统的专业运动员训练周期模式,是将整个计划分为几个特殊时期,最大的区间是长期训练周期,可以分为一整个训练年度(一年),也有按照重大比赛制定的(如奥运选手四年一个大的四年周期)多年训练计划;一个年度训练计划又可以分为一个或者一个以上的大周期,每一个大周期为期数周或者数月,大周期的目标主要根据运动员的目标和该时期内的比赛而定;每一个大周期又可以分为若干个小周期,小周期基本上为期一周,也有可能更长,小周期的焦点聚焦于每周或者每日的训练计划。

那么把传统专业运动员的周期化训练模式借鉴到跑者身上,又该如何执行呢?跑者也可以安排训练的大周期和小周期,我们先来看看大周期是如何安排。

大周期的安排首先需要考虑每个训练阶段的训练任务,除此之外大周期的安排也受到比赛日程的影响。因此总结来说大周期的安排需要考虑训练目标,训练阶段和比赛日程。大周期一般可以分为三个主要阶段,包括准备期,比赛期以及过渡期。

01 准备期

一般来说,准备期的主要目的是打好身体基础,也是提升能力的最佳时期。准备期大周期的训练负荷通常遵循逐级渐增负荷的方法,因此跑者可以这样安排准备期的跑步计划,主要有4:1和3:1负荷渐增两种形式。

4:1负荷安排模式:训练负荷在前四个小周期中逐渐增加,最后一个阶段安排减负荷。

3:1模式则是包括三个负荷逐渐增加的小周期,最后一个阶段安排减负荷。

需要注意的是,一般来说训练强度越高,给身体造成的训练应激越大,那么需要产生超量恢复的需要恢复的时间越长,因此要根据跑者的生理负荷适应性合理安排。

首先,我们可以把大周期的整个准备期分成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目标:

第一个阶段:第1、2个小周期,以低于比赛强度的强度进行训练,目的是打好体能基础

第二个阶段:第3、4个小周期,以高于比赛强度的强度进行训练,目的是跑步能力的提升

第三个阶段:第5个小周期,以接近比赛强度的强度进行训练,目的是比赛取得好成绩

在这三个阶段中,每一个阶段达成目标之后开始下一个阶段。一个简单的判断方法是当跑者以E配速跑90分钟,心率漂移百分比在10%以下时,就意味着跑者已经打好了体能基础。这时候就可以进入第二阶段的训练了。由于每个跑者的能力不同,那么每个跑者在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也会有所差别。

因此对于初级跑者,第一阶段要花费最长的时间,先打好体能基础。因此对于初级跑者来说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可能是:

对于中级跑者,体能基础已经很牢固了,他们准备期的目的主要是维持体能或者为比赛做准备,因此第一阶段可以适当缩短时间巩固体能基础,而在第三阶段重点花费时间。因此中级跑者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可能是:

对于想打破PB的中高级跑者,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可以相应缩短时间,而将主要精力花费在第二阶段,因此高级跑者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可能是:

02 比赛期

比赛期的大周期取决于比赛日程,比赛的重要程度以及对手的水平,除此之外,跑者需要在该阶段出现多少个最佳状态也是值得考虑的。在比赛期大周期,首先要保持好在准备期获得的良好的身体素质,同时要继续提升和保持专项能力,完赛并巩固技术,在赛前进行减负荷或减量训练,为跑者提供运动能力超量补偿的机会和竞技状态提升的时机,促进比赛中跑者运动能力的发挥。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比赛期的最前期,要安排一个比赛期的减负荷阶段,减负荷阶段的目的是消除疲劳,产生超量恢复以迎接接下来的比赛。减少训练负荷的方式可以采用线性缓慢衰减,逐级减少或者快速衰减。训练负荷的降低类型和时长安排主要看自己前几周的训练负荷,之前的训练负荷越高,减负荷阶段需要缓冲的时间越长。

03 过渡期

经历过一个大阶段的训练和紧张比赛后,跑者的生理和心理上的疲劳出现了积累,因此需要一个过渡期衔接新的年度训练计划或其他重要比赛。

过渡期对于跑者来说也非常重要,因为跑者只有从过渡期恢复之后才能开始新的准备期,如果在没有完全恢复的情况下开始新一轮的准备期,那跑者在未来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极有可能下降,受伤的风险也随之增加。一般来说过渡期持续2-4周,正常情况下不会超过6周。

关于大周期的训练就分享到这里,下一篇我们再来看看如何进行小周期训练吧!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