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传达的精神(维克多·弗兰克《活出生命的意义》)

导语:活出生命的意义-维克多·弗兰克尔

尼采说过: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今天推荐的这本《活出生命的意义》的作者是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尔,他一生出版过《意义的意愿》、《实践中的心里治疗学》等三十多部著作,他也是是美国国际大学的著名教授,并任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大学的访问教授。在纳粹时期,他全家人都被关进了集中营,他的父母、哥哥、妻子都死于毒气室,而他却奇迹般的活了下来。弗兰克尔从集中营被解放出来之后,把这段经历写成了书。

这本书第一部分讲述了作者在集中营的经历,经历集中营生活的犯人,会经历恐惧、冷漠和恢复这三个心理发展阶段。第二部分便是作者开创的意义疗法,就是给处在痛苦中的人找到一个生命的意义。在集中营死去的人中,有些并不是被杀死的,而是自杀或者病死的。弗兰克尔发现,那些知道自己还有某项使命没有完成的人,最可能活下来。那他的意义是什么呢?在他进入集中营后,没人在乎他叫什么,没人在乎他的身份地位,他只是一个号码为119104的囚犯。他的一部未完成的书稿也被没收了,在他一无所有的时候,正是重写这部书的渴望支持着他战胜了严酷的环境。这也是他在集中营生活中找到的生命意义。

生命的意义,在每个人的每一个阶段都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没法替代的,你必须自己找到。正如书中所写: “人的存在也是这样。你不应该追问抽象的生命意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他人无法替代的,并且你的生命也不可能重来一次。这样,每个人生命的任务就是特定的,完成这些任务的机会也是特定的。”

弗兰克尔认为,适度的紧张感对于人的精神健康才是必要的。比如刚刚退休的人,没有工作压力之后,反而一下子整个人都没有精神头了。再比如你为某个考试紧张地准备了三个月后,到考完试终于可以歇歇了,但你反而会觉得有点空虚和厌倦。那为什么说紧张有利于精神健康呢?因为当下状态跟理想状态之间的差距,能够唤起人们潜在的斗志,召唤着人们去完成还没有完成的任务。人对意义的这种追求,就会让人的内心产生一股精神动力。不管是正常人,还是处在极端状态下的人,这种精神动力都是人们生活最好的支撑。

其实我们大多数普通人,都会主动赋给自己生命的意义,比如事业上要成为公司一把手,要养育孩子让他成才,要多赚点钱让亲人过得更好。有了这些未来的目标,你就可以忍受一时的艰苦,去努力,去奋斗。但难就难在,一旦发生意外,你原本找到的那个意义中断时,你能不能重新找到新意义。比如,你原本想好好爱一个人,想跟他过下半辈子,但他却提出分手;你原本想在公司好好发展有所作为,但公司却突然倒闭了。这时我们就应该为自己找到新的意义,让我们重新振作起来。作者讲到找到意义的方式有三个,一是从事某项事业,二是忍受不可避免的苦难,三是去爱某个人。

弗兰克的这本书在虚无主义盛行的时代,曾经指引了很多人,他就像一位把痛苦的人送到快乐彼岸的摆渡人,让我们学会自己治疗自己的痛苦。所以,我推荐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心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