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育儿

静坐调整呼吸(静坐气息因为如何调)

导语:静坐时的呼吸――调息

一、呼吸方法的研究

呼吸与我们生活机能,关系很大,一般人只知饮食可以维持生命,不饮不食,势必饿死,实不知呼吸比饮食更为重要。不过由于饮食非金钱不能获得,所以觉得可贵。而呼吸是摄收大气中的氧气,是“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所以不觉得可贵。但要知我们断食,虽七日尚不至于死,假使一旦闭塞口鼻,不能呼吸,不久便死,这样也可见呼吸的重于饮食了。我们学习静坐,调和气息,是下手时一项重要的功夫,而要调和气息,先将呼吸的方法来研究一下,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的一呼一吸叫做一息。呼吸的机构,外面是鼻,里面是肺,肺叶的位置是在两胸部内。呼吸时,肺部的张缩有天然的规律,我们平时的呼吸,大都不能使肺叶尽量张缩,只用肺的上部,而肺的下部几乎完全不用,因此不能尽吐碳吸氧的功用,以致血液不洁,百病丛生,这都是呼吸不能合乎规律的缘故。

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两种。

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部呼吸。因为在呼吸时,一呼一吸,必须都能达到下腹部。在吸气时,空气入肺,充满周遍,肺底舒张,抑压横膈膜,使空气下降,这时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气时,腹部收缩,横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浊气,外散无余。可见呼吸作用,虽与肺叶有密切关系,但它的伸缩,常长须依靠下腹和横膈膜的运动,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环流畅。我们不但在静坐时须用此法,实际上,不论行、住、坐、卧应该随时使用。关于自然呼吸法的调和方法如下:

㈠呼息时,脐下腹部收缩,横膈膜向上,胸部紧窄,肺底浊气可以挤出。

㈡吸息时,从鼻中徐徐吸入新鲜空气,充满肺部,横膈膜向下,腹部外凸。

㈢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渐渐细长,达于下腹。

㈣呼吸渐渐静细,出入很微,反复练习,久之自己不知不觉,好像无呼吸的状态。

㈤能做到无呼吸的状态,那未没有呼息,也没有吸息,虽有呼吸器官,好像不必用它,而气息仿佛从全身毛孔出入,到这一步,可以说达到了调息的极功。不过初学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须听其自然。

第二、正呼吸。这一方法主张呼吸宜细长,宜达下腹部,以及使横膈膜上下运动等,都与自然法没有两样。不过呼吸时腹部的收缩,完全相反。因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逆呼吸。关于正呼吸的调和方法如下:

㈠呼吸宜缓而长,脐下气满,腹部膨胀,胸部空松,横隔膜弛缓。

㈡吸息宜深而长,空气满胸,胸部膨胀,这时脐下腹部收缩。

㈢肺部气满下压,腹部收缩上抵,这时横膈膜上下受压逼,运动更为灵敏。

㈣在静坐时,呼息及吸息,宜极静细,以自己也不闻其声为合宜。

以上两种呼吸方法,有主张吸息比呼息加长的,也有主张呼息宜比吸息加长的。但根据一般实验,似以长短相等为宜。此外,无论自然呼吸和正呼吸,目的都在使横膈膜运动。正呼吸是用人功使腹部的张缩逆乎自然。而加强横膈膜的弛张和收缩,使更易运动。不过,由于这一方法参用人功,学时有宜有不宜,这并不是人人可学,总不如自然呼吸的毫无流弊。

二、呼吸的练习

为了使呼吸能够正常而熟练,自宜加以练习,且由于我们平时的呼吸,并不是经常够用的。如果能加强呼吸的深度,做到充分交换肺里的气体。但静坐时,必须逐步做到无思无虑,假使注意呼吸,心便不能宁静,而且在静坐时,决不宜行深呼吸,因此呼吸的练习,宜在静坐的前后,无论自然呼吸和正呼吸,有共同之点如下:

㈠盘膝端坐,与静坐时的姿势相同。

㈡先用短呼吸练习纯熟,渐渐加长,最长时每一呼一吸约能占时一分钟,但决不可勉强,务使自然。

㈢呼吸的气息,宜缓而细,静而长,徐徐注入到下腹。

㈣呼吸时应用鼻而不可用口,因为鼻是专司呼吸的器官,鼻内有毛可以障蔽尘埃。口并非呼吸器官,假使用以呼吸,等于侵夺鼻的功用,渐渐有使鼻孔阻塞的可能,而且尘埃入口,易生疾病,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口宜噤闭,不但在静坐时应该这样。

㈤每日清晨可择空气新鲜的地方,练习五分钟至十分钟。

㈥至于静细的呼吸,每日不论什么时候,随时随地都可练习。

三、静坐时的调息功夫

调和气息是学习静坐下手时的一项重要功夫。因为息不调和,心便不能安定。而所谓息,共可分为四种相状:一、风相,凡气出入有声的叫做风相;二、喘相,出入虽然无声,但结滞而不通利的叫做喘相;三、气相,出入虽无声也不结滞,但不能静细的叫做气相(这三种都是不调和相);四、息相,既无声音,也不结滞,也不粗浮,虽在极静的时候,也不觉鼻息出入。气息若存若亡的,叫做息相。息相方是调和的相。

凡平时能练习静细的呼吸,以及静坐已有相当时间心念安定的人,一入坐,不数分钟,气息便得调和,而自己也不觉得有呼吸一回事,这样便不需要再着意去调,否则反使心不安定。因为心念安定不动,气息便自然调和。但初学的人,每每不免有心烦意乱、息不调和的情况,那么可根据下列两种方法来加以调和。

㈠数息 就是在坐定以后,默数自己的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或在入息时数一、出息不计数,在入息数二;或在出息时数一、入息不计数,再出息数二。这样数至十,乃再从一数起,渐渐纯熟以后,可数至100为一个单位。假使没有数到十或100,而中途心起杂念,那么重新从第一数起,这样循环安详的徐徐而数,久久纯熟,便可收心息相依、身体轻安的功效,并可消除初学静坐最易发生的杂念纷飞和昏昏欲睡的两种毛病。

㈡随息 学习数息法纯熟后,息既虚凝,心念也渐入渐细,这时便可进一步放弃数息,而用随息的方法,就是不再计数。但一心依随息的出入,念兹在兹,心不散乱。这一方法纯熟后,渐观渐细,自觉此息仿佛从八万四千毛孔中出入,好像云蒸雾散,到这一地步,便能身心空灵,诸病消除。

随息纯熟以后,心念更觉凝静,并可放弃随息功夫,更进一步来做好以后的调心功夫。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迪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