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社会

善行善言善闭善结什么意思(善行善言善闭善结的句子)

导语:善行善言善闭善结

善行善言善闭善结什么意思(善行善言善闭善结的句子)

【原文】善行,无辙迹;善言,无瑕谪;善数,不用筹策;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是以圣人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是谓袭明。故善人者,不善人之师;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智大迷,是谓要妙。

【翻译】善于行走的,不会留下辙迹;善于言谈的,不会发生病疵;善于计数的,用不着竹码子;善于关闭的,不用栓梢而使人不能打开;善于捆缚的,不用绳索而使人不能解开。因此,圣人经常挽救人,所以没有被遗弃的人;经常善于物尽其用,所以没有被废弃的物品。这就叫做内藏着的聪明智慧。所以善人可以做为恶人们的老师,不善人可以作为善人的借鉴。不尊重自己的老师,不爱惜他的借鉴作用,虽然自以为聪明,其实是大大的糊涂。这就是精深微妙的道理。

本章是对“自然无为”思想的引申。老子用“善行”、“善言”、“善数”、“善闭”、“善结”作喻指,说明人只要善于行不言之教,善于处无为之政,符合于自然,不必花费太大的气力,就有可能取得很好的效果,并且无可挑剔。

这一章又发挥了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春秋《老子·二十二章》 的道理,不从正面“贵其师”,不从反面“爱其资”,做到“虽智大迷”。

本章的主导思想,是把自然无为扩展应用到更为广泛的生活领域之中。本章所讲的内容,重在要求人们尤其是圣人要恪守“无为而治”的原则,说明有道者顺任自然以待人接物,更表达了有道者无弃人无弃物的心怀。人无弃人,物无弃物,天下的善人不善人,善物不善物,都是有用处的。善者为师,恶者为资,一律加以善待,特别是对于不善的人,并不因其不善而鄙弃他,一方要劝勉他,诱导他,另一方面也给他一个成为善人借鉴的作用。这就考虑到事物所包涵的对立的两个方面,不要只从一个方面看。浮皮潦草、粗枝大叶;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便沾沾自喜。自以为无所不通、无所不精,恃才傲气,都是不可取的。

此章与佛家对于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的大乘说法不谋而合。例如佛说布施必要做到三轮体空,所谓三轮体空,就是说当你在布施帮助别人的时候,“施者”的我相与“受者”的他相,以及“施事”(布施行为的事实),这三种心理和行为现象都必须当下皆空,彻底不留痕迹,才能达到度过彼岸的真空正智而得大解脱的境界。如果有一个境界,那就是着相留迹了。这只是借用名词而已。说到彻底之处,便是禅宗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才是究竞。

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都是同样的道理,功夫不负有心人,而坏功夫的,通常是多出来的那一两嘴。是以,我们经常听人说“好心办坏事”,心是好心,因为越界了、多言了,原本是件好事也变成坏事了。

本章的哲学意涵:系统以稳态为根本。那么,社会系统如何实现这一“稳态”根本呢?社会系统之中,应当有通过无形而有效的机制(包括纠错机制),使万众皆有其理性的行为方式,万物皆有其理性的处置方式。这就可从多方面去顺应自然规律(“袭明”)。理性者、不理性者经验的相互借鉴,使得不理性行为方式不断加以修正,逐步归于理性,这也是社会系统实现“稳态根本”的重要途径。《呻吟语》:“世间事各有恰好处,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做“大人”,全“机制”,存“小心”!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玥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