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知识

古代怎么打广告(古代人怎么做广告)

导语:古人是如何为自己打广告的:浮夸程度让人拍手叫绝!

古代怎么打广告(古代人怎么做广告)

很多人认为广告学的发展,是从国外传入中国的新学问。其实不然,早在我国古代就已经有了。看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里面的绰号来历可不小,如宋江给自己树立了三张名片:1、孝义黑三郎,2、呼保义,3、及时雨。这些个性标签就告诉了我们他有多仁孝、忠义、讲义气等 。我最喜欢的是及时雨这个名字,有种久旱逢甘霖在需要的时候雪中送炭的情怀。所以给自己起的这些外号无形就是品牌效应。

另外还有以旗帜做广告的如:景阳冈上武松打虎,武松在路过景阳冈时来到一家店小二的酒家,只见门前倾斜的旗杆上挂着一面旗帜上面写道:三碗不过岗。这牛皮吹得古代的酒在烈的话也不至于三碗就倒的,古代酿制的酒没多少酒精度的一般是果酿或者米酒,可想而知米酒能有多少酒精度的。能写出三碗不过岗主要是试试路人的胆量敢不敢喝,或者让胆大的人不服尝试下,就是弄个嘘头。

早在西周时期我国已出现了声音广告。在是诗经里就有“箫管备举”的诗句,汉代郑玄注说:“箫,遍小竹管,如今卖殇者吹也。”可见西周时卖糖食的小贩就已经懂得以吹箫管来招揽生意。

广告词的文雅形象化

宋代苏东坡经常被贬至到偏远的地方,当他来到海南时就曾为一位卖饼的老妪写了一首广告诗。诗云:“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睡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此外苏东坡为自己的东坡肉做代言时也曾写过一首广告诗:“黄州好猪肉,价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着火,少着水,火候足时它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借用名人的字商品大卖

古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在街上遇到一位卖扇子的老妇。王羲之见老妇在夏日炎炎的太阳下吆喝着卖扇子,但一把没卖出去,非常同情老妇的王羲之很想帮助她能把扇子卖出去。于是走到老妇跟前的摊位旁拿起桌子上的笔墨,大笔一挥在每把扇子上写了字。当老妇发现他时,有些惊慌。王羲之也没做解释只说了一句话:“但言是王右军书,以求百钱邪。”不出所言,人们竞相高价来买老妇的扇子。一时传为佳话。

由此可见古人的广告意识、战术丝毫不亚于我们现代人,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德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