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说文解字(色字的解释的演变过程)
导语:说文解字谈文化:色从何来?
色,古今词义大概有这样几个基本意项:
①颜色
如:草色新雨中,松声晚窗里。(《寻西山隐者不遇》)
②女色
如: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论语》)
③神态
如: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
④物质的总和(佛教)。
如: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心经》)为了探究其本义,我们先来看一下《说文解字》:色,颜气也。从人从卩。
我们一步一步理解其含义。颜,《说文解字》:颜,眉之间也。这一块就是展现人的神色最明显标志,比如皱眉头。当然后来也引申为指整个脸面,比如微笑。
按照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的解释:心理变化会形成形成起色,表现在两眉之间。你心里怎么想就会表现什么深色,就像符节一样切合。就是“诚于中,形于外”(《大学》)。
《说文解字系传》也有一个解释:颜色人之仪节也。说的更直接,就是说脸色也是人的礼节。换句话说,不要在特定的场合表现出不符合当时场景的表情,比如葬礼上的嬉笑。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小篆的色字。色小篆作
,《说文解字》中还附有一个古文作:
。
结合上面小徐和段玉裁的分析,他们都提到了一个节字。其实就是,小篆所从的卩。相当于节。这个字,《说文解字》的解释是:瑞信也。这个东西是国君派出的使者(或任命的地方官员)所持凭证,一半在国君手里,一半在出使者手中。也泛指出入关卡或市场的凭证,略微不同的是,段玉裁认为是像符节相合之形。小徐认为像半和之形。真的是这样吗?
看过甲骨文,我们知道,卩,写作
,
左右无别。就是一个跪坐的形象。到了篆书就变成 了
。印,小篆作
,《说文解字》:执政所持信也。就是印章。我们看甲骨文作
,
上从手,下从卩,会意以手按人之义。这个字是抑之本字。服的异体字本作,《说文解字》:,治也。从又,从又卩。卩,事之节。意思是手持节符办事。
色字战国文字作
形。按照何琳仪先生的说法,这是在印字上加一横以作区别。
我认为色,服,印本一字,都从甲骨文他们都来自一人跪坐,加一手形的甲骨字形,需要注意的是手的位置不固定,或前或上或后,印、色、(服古字)三字皆有这些字形若此手在前,会装扮之意,即为色。需要注意的是,手形在这里讹变成了人形。手在头上,会按压之意,即为印,手在身后,会制服之意,即为。需要注意的是,甲骨文服,前为凡,即盘形,会对盘劳作之意,楷书中盘演变成了月,演变过程见下图: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奈创作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