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健康

无奈的错别字有哪些(无奈的错别字是什么)

导语:无奈的错别字

无奈的错别字/祺止

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创作奖”的评审过程身中,增加了文化考核一项,无疑是行之有效的办法。其中,错别字扣分一项,尤其可操作性强,能够起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作用。结果,艺术水准得分出入不大,而错别字扣分成了区分高下的主要因素,这又多多少少让人觉得无奈。

怎样认识、判定错别字,确实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有文字以来,就有错别字,错别字是字中的杂草,芟之不尽。从另一方面看,错别字也是文字发展演化的动力。就造字的基本方法“六书”来说,转注、假借,就是造字或者用字的权宜之计。通假字也基本是这个办法。形声字的孳乳派生中,很多字的本字被雀巢鸠占,只好另造。比如“采”,本来就是从“手”、从“木”,采摘之意,但“风采”之“采"占用了,后世只好另造“採”"字。“云”和“害”的关系也是这样。简化字中很多又恢复了本字。

古代人也重视文字的规范。比如《三体石经》,就是作为规范字表”出现的。颜真卿写过干禄字书,也是规范的范本。古代奏上更是不能出现错别字,一且写错了,严重的可能会以“大不敬”论。繁体字时代,就有通假字、异体字、俗体字等变通方法,一般情况下,用这样的字是不影响交流的。另外古人用字还讲避讳,避讳字用添画、减画或同音字代替,这会造成更大的麻烦。

尽管这样,这些还都属于“规范”的范畴。不规范的,也就千头万绪,非片言所能舰缕,只要看看洋洋大观的碑别字、六朝别字,就可见一。即使大家,也有不合规格的时候,比如《兰享序》中,“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览",王羲之硬是写成了“揽”,更何况民间书手、工匠,本来就识字无多,错別字就更难免了。

其实,纠正错别字,或者说错别字扣分,目的是考察作者的文化素质。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样的错别字应该扣分,什么样的错别字不应该扣分,有错别字的作品还算不算好作品。

这首先要看错别字的类型。有人曾说以《新华字典》为准,而(《新华字典》对繁体字是不大注重的;以《汉语大词典》为准可能会好些,但《汉语大词典》对碑别字一类可能也无能为力。总之,订一个“国标”是不容易的。

现在书法作品的错别字,主要有以下类型:

1.纯粹的错别字。不知道字的写法而致止错。

2.以简体推测繁体,生造汉字。如,“杯”字成“檈”。

3.不知道繁简对应而写别字。如“云”与云、雲”,系与系、係、繫”等。

4、使用异体字、俗体学、碑帖字等不规范汉字或“错别字”。

5.篆书隶化、隶书楷化而形成的“另类”字。

6.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古文字之间的字化用(篆刻中常有)。

7.草书中字形的变化(简化、夸张)。

以上这几种类型,前3种,当然应该扣分,后4种,多少就有点冤枉了。这就需要进一步推敲标准,使其更加明细、更有可操作性。但是,不论标准如何明细,操作如何谨慎,也很难如实地反映作者的文字修养,更难如实地反映作者综合的文化素养和艺术才情,这种措施,不仅是史无先例,而且也是权宣之计。同时,由于“艺术印象”分的模糊性,使错别字扣分成了生杀柄枢所在,则尤其使人觉得无奈。

也许,等到大家的文化素质都提高了,这方面的信誉度都高了,即使偶尔用字欠要,也算“大行不顾细谨”,不算什么大事了。

本文内容由小蔼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