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杆子半吊子什么意思(吊秧子是什么意思)
在生活中,很多人可能想了解和弄清楚徉赶子、二杆子、半吊子、吊吊灰,你选哪一个?的相关问题?那么关于二杆子半吊子什么意思的答案我来给大家详细解答下。
“你还徉赶啥呢,再晚韭菜包子都黄了”
“他成天徉徉赶赶丢三落四,指望不上”
“人一上年纪就徉赶了,光忘事呢”
“他就是个二杆子,再嫑聏识”
在新疆焉耆方言中,“徉”可单独使用,也可组成“徉赶”、“徉徉赶赶”使用,意思大有不同。
“马上马上,一个马上,你徉到这时候才来”
这里的“徉”指磨蹭、拖拉、迟,和“暮儾”同义
“这人有啥愁事情呢,看上去有些徉赶”
这里的“徉赶”是指心不在焉、神情恍惚、精神不集中的状态
“老人家九十多岁还很精神,一点都不徉赶”
这里的“徉赶”是指人因年事高记性不好,糊涂
“他徉徉赶赶就过了40岁”
这里的“徉徉赶赶”从贬义来讲是指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从褒义来讲是指无忧无虑、不知不觉。
“徉”本音读【yáng】,“彳”与“羊”联合起来表示“像羊那样边吃边走”、“散漫地走”。当于“徜”、“彷”、“躟”等组成“徜徉”、“彷徉”、“躟徉”等词时,都指“徘徊、盘旋、往来”等,引申义为“彷徨、心神不宁”、“陶醉于某事物当中”或者“安闲自得”。这其中“彷、徜、躟”都是指快步疾行;而“徉”,则是走走停停,慢步转悠,都是由两个意思相反的字组成的词语。
“徉”,焉耆方言音读【yǎng】,有停和慢的意思,这和陕西关中方言相同,如“徉啥呢”,指磨蹭什么;“别徉了”,就是别耽误时间了;“磨徉工”是干活慢慢腾腾。当“徉”和表示快走的“赶”组成“赶徉”,并且倒装为“徉赶”一词时,其含义就扩大为“走走停停、徘徊、磨蹭、延迟”等,引申义为“糊涂、恍惚、浑噩”等。山西方言“忽徉”,指走走停停,其和焉耆方言中的“徉赶”本意大致相同。
焉耆还有“徉赶子”的说法,特指“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记性不好的人”,而在兰州方言中“徉赶子”一词则被解释为“二杆子”,已经与焉耆“徉赶子”的意思相去甚远了。焉耆也有“二杆子”之说,特指某人的脾气莽撞、火爆、一点就着。至于“半吊子”则是通行全国的俗话,各地几乎都讲,都指半懂半不懂、举止不沉着、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但是从这个“吊”字引出来的“吊吊灰”,在焉耆却是个非常诙谐的词。“吊吊灰”也写作“掉掉灰”,说法源自兰州方言,本来是指房梁墙角或者窗户上挂的各种破败的蜘蛛网和飞蛾丝因布满灰尘而垂落的条状物,如:用笤帚把顶棚上的吊吊灰打扫一下;后被用作借喻为没出息、没本事、没地位的人,如:把这样的吊吊灰再嫑聏识,上不了台面。这里的“吊吊”,既形象描绘了“蒙尘下垂,随风乱晃,欲坠不坠”的样子,也含着“半吊子”的讽刺之意,是个非常幽默的焉耆俗语。
举例来说:
1、人世沧桑,谁都可能一时徉赶,但却不能一直徉徉赶赶。
2、不要徉赶,走得远了就平和了,不要纠结,站得高了也就知道怎么选了。
3、吊吊灰不是天生的,如果一直徉徉赶赶,迟早会成长为成功的吊吊灰。
《淮南子·人间训》:翱翔乎忽荒之上,徜徉乎虹蜺之间
东汉·张衡《思玄赋》:会帝轩之未归兮,怅徜徉而延伫。
唐·韩愈 《送李愿归盘谷序》:膏吾车兮秣吾马,从子於盘兮,终吾生以徜徉。”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章:这些各村集中起来的“二杆子”后生,在公社武装专干的带领下,在集市上没收农民的猪肉、粮食和一切当时禁卖的东西。
温馨提示:通过以上关于徉赶子、二杆子、半吊子、吊吊灰,你选哪一个?内容介绍后,相信大家有新的了解,更希望可以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