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写经验 领红包
 > 旅游

探秘祠堂却发现一处风水宝地!浦江这村有什么特点(浦江镇风水)

导语:探秘祠堂,却发现一处风水宝地!浦江这村有龙盘踞

01

太极水涧 叶氏宗祠

太极水涧,今年夏天搜寻过浦江戏水好去处的人肯定知道这个地方,周边古树参天,亭亭如盖。在溪涧的拐角处有座古建筑——下湾叶氏宗祠。

下湾村现有422人,以叶姓为主,叶氏原本是浦阳大族,是五帝之一颛顼后裔陆续一脉。周朝,出了一位贤人鬻能,做过周文王的老师。经过这一代人的努力经营,家族逐渐开始兴盛,到了鬻能的曾孙熊绎,整个家族可以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直接被周成王分封在荆州山建立了荆国,坐拥江山,成了一国之君,后迁都子郢,改了国号就成了历史上有名强国的楚国。

古时候姓氏还没固定,起初也不是特别看重,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那是不存在的,一般就会以国名,以任职的地名为姓,所以这一脉还出过沈姓。到了楚昭王,沈氏出了一个沈诸梁曾平定了白云胜的叛乱,因功得封南阳,赐公爵,退休后就到了叶县养老。后人便以叶为姓,后来因为战乱等因素叶氏的族人散布全国各地,到了唐朝其中一脉就迁到了处州,直到元朝迁到了浦江下湾,慢慢繁衍,才逐渐成为当地一大旺族。

据村民说叶氏宗祠建于清朝,距今200多年,走在看溪涧旁的路上,会看到几棵大树,每棵至少都有200年的树龄和祠堂是同辈的。苦槠、樟树,还有浦江话叫马烈的树,因为是以前当柴火用,稍长一些就会被打柴人收走,很难看到超过两米的,而这棵马烈得有二三十米高了。

走过一个弯就是叶氏宗祠的正门,虽然年代已久,但除了顶翻新过,祠堂的外框保存的还算完整,不知道祠堂里面又会是什么样的光景。

推门而入,就会看到一个戏台,只是叶氏宗祠的戏台不是雕梁画栋,飞檐翘角,原本的古戏台已经坍塌了,现在的是水泥砖块砌成的,加上祠堂荒废已久,戏台也一直被闲置在这里,鲜有人问津。

第二进是种德堂,种瓜得瓜,是告诉后人因果循环,行事要以德服人。这进也是整个祠堂保留相对完整的部分,梁柱虽然都有侵蚀的痕迹,但总算依旧支撑着这座百年古建筑,不至于销毁。不过其它祠堂里都能见到的雕工精细的牛腿,这里却无一留存。

最后一进,原本结构基本上已经坍塌,现在的是重新再建的。新墙连着旧墙,还有未完工的石头混着泥浆的墙面,作为一个血脉传承,缅怀先祖的地方,没有保存下来实在让人惋惜。

02

田间小筑 百年祖屋

据说下湾还留有一个厅堂,就去了。沿着河一直走,田野、桃林,可惜这个时间不是花开,也不是结果,所以既不赏花,也不能采摘。倒是路边田间一座独栋的老房子引起了我的注意。依稀还能看出二楼书写的标语“领...万岁”,似曾相识,这至少是五六十年前写的了。据里面的住户说这房子是祖上传下来的,也有百多年的历史。现在他们还住着,房子才保存了下来,不久也要搬进新居了,不知道还能保存多久。

告别主人继续走,经过一座石桥,走一段路就会看见一棵独立于河岸边的树,像是在迎客,告诉你要到了。树名黄连木,150年的树龄,树边还一片残留的瓦墙,应该是特地保留的原本老房子的墙体,颇有几分断壁残垣的味道,让整个景都透着岁月的静谧。

03

古厅堂 今民宿

不远处的一片老房子就是厅堂,起初也没看出来,以为就是老房子而已,直至见到门头上残存的牌坊结构。

这座厅堂的规划不是以进划分的结构,中间是一个明堂,周边一圈的房子现在被改造成了民宿,所以反而有点像是个四合院。因此厅堂的观赏部分也是偏简单,除了正门的雕梁斗拱之外鲜有其它工艺复杂的结构,当然也可能是时间的原因有所遗失。

不过在厅堂里面却发现了一个老物件,长十米左右,上面写着民国拾伍年等一些字样。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农村习惯在一些家具农具上写上置办的时间及名字归属,也就说这个已经差不多有100年了。至于是什么,八成是农具的一种,但实在不清楚是什么东西,又作什么用,后被告知这个居然是水车。也是,靠着河边这样的地利,边上又是农田,水车是必备的,不得不感慨一下劳动人民的智慧。

下湾,整个村子依山傍水而建,茜溪、鹤溪拥村而过,从地图上看状若游龙,都说这里是风水宝地,而且整个旅游线上有下薛宅亲子公园、廿玖间、美女峰等地方都值得一去。

游玩归来,可以在村里的民宿落脚。晨起,沿着溪边走道在这山中小村走走看看,吞吐一下溪涧晨雾,感受山间生活的悠然自在...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由优秀作者和原创用户编辑投稿,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法律责任。若涉嫌侵权/违法的,请反馈,一经查实立刻删除内容。本文内容由快快网络小楠创作整理编辑!